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论坛 城事社区 萍乡正能量 萍乡:双胞胎省运会冠军退役后选择入校执教……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5940|回复: 0

萍乡:双胞胎省运会冠军退役后选择入校执教……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847
发表于 2019-5-31 13: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4c0c6c6-4433-4283-8cb3-3506bffae78f.jpg
王超、王逸兄弟在带队员进行训练

“压腿的时候腿再绷直一点……”在萍乡三中的田径场旁,“双胞胎”体育老师王超、王逸正在耐心地指导学生做热身运动。由于长得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兄弟俩每次站一起都能赚足路人的眼球,但是,却鲜有人知道他们另一重“吸睛”的身份——国家一级运动员。2006年,兄弟俩曾代表萍乡参加省运会,一举斩获三金,在我市体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说起王超、王逸兄弟俩体育生涯的开端,就不得不提一个人——市体校教练王应林。2000年,王超、王逸在萍乡六中读初一,因在一次校运会上表现优异,一下子受到了王应林的关注。王教练阅人无数,有着丰富的选材经验,一眼就觉得他们是练体育的好苗子,想精心培养。就这样,在取得王超、王逸父母的同意后,王教练将兄弟俩带上了专业运动员的训练之路。

“他们的成功就是从水泥路上跑出来的!”据王教练回忆,当时条件艰苦,王家兄弟主要的训练就是每周二、四、六早上从萍乡商城跑到萍乡火车站再返回。3年来,寒来暑往,风雨无阻。虽然那时候的训练算不上太专业,但对于王家兄弟而言,正是当初一个劲地跑步,才为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有付出就会有回报。通过3年的刻苦训练,2003年,王超、王逸首次参加江西省青少年田径赛就获得了400米、800米、跳远第一名的好成绩,双双被评为江西省优秀田径苗子。随后,王超、王逸被我省优秀田径教练陈冬梅看中,于2004年输送到江西省田径队。“省队的训练量比之前要大得多,有时一下午要跑28个150米,高强度的无氧运动后乳酸堆积到极限,站也不是,坐也不是,恨不得挨两刀都舒服点。”王逸告诉记者,那时候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兄弟俩满脑子都是训练。2006年3月,王超还被北京八一队教练看中,输送到八一队专攻男子800米。

经过专业化的训练和自身的不懈努力,兄弟俩的成绩又得到了有效提升。在2006年举行的第12届省运会上,王逸、王超分获400米栏金、银牌,加上王逸获得的110米栏金牌和王超的800米金牌、400米铜牌,兄弟二人共斩获三金一银一铜,成绩斐然。在同年举行的全国少年田径锦标赛上,王逸以53秒59的成绩创造了我省400米栏(男子16-17岁)的纪录,至今未被打破。2008年,兄弟俩又在全国青少年田径锦标赛上分获青年组400米栏银、铜牌。一时间,整个江西,田径项目几乎无人能出其右。

荣誉的背后,除了汗水,还有伤痛。2007年,王超在八一队时,因为训练强度太大导致大腿肌肉拉伤,于2008年返回省田径队训练和养伤。由于年龄渐长,加上伤病导致成绩下滑,兄弟二人开始考虑退役事宜。“我们选择到学校教体育,既是因为专业对口,也是想换一种方式继续从事我们热爱的体育事业。”王逸说,自己和哥哥王超分别于2013年和2014年退役,并先后来到萍乡三中执教。

从运动员转型体育老师,兄弟俩也经历了一段适应期。由于之前萍乡三中的跨栏项目基本为空白,所以一开始跟着兄弟俩练跨栏的学生并不多。此外,训练方式的转变也是他们所面临的问题。“校园体育毕竟不是专业竞技,以强身健体为主。”王逸说,“我们更多的是教学生科学、合理地运动,让他们少走弯路、少受伤。”为了更好地教学生,兄弟俩还经常参加全国传统体育学校的相关培训,不断学习先进的训练方法等。在兄弟二人的悉心教导下,学生的体育成绩有了稳步提升。在今年4月举行的体育高考中,学校共39名考生,有16人上了80分,还有1人上了90分,这是萍乡三中有史以来最好的成绩。

“和以前当运动员比起来,似乎现在更累。”谈起当体育老师的感受,王超感慨万千,每次看到学生因成绩伤心,兄弟俩也会跟着一起难受,这是当初他们当运动员时体会不到的。“这些孩子们都非常努力。他们肯练,我们就要好好教。”兄弟俩表示,接下来,他们会继续带着学生好好训练,帮助他们提升成绩,从而更好地去追逐属于他们自己的梦想。

来源:萍乡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