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习文 1927年8月1日爆发的南昌起义,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每年8月1日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参加南昌起义的将士有2万余人,其中姓名可查的萍乡人原先有6人,分别是张国焘、孔原、萧保璜、钟邦武、张源健、宋华英(女),去年经笔者查找,新增了彭树范,最近又新增1人——倪憬,至此,参加南昌起义的萍乡人增至8人。 倪憬(1903-1946),谱名照明,字均生,号憬,别字镜心,原名建新,芦溪县南坑镇茶匙岭人。祖父倪子荣是前清秀才,曾任地方绅董、保卫团团总等职;父亲倪闰祥字云轩,早年在四川嘉定、泸沽等地任税务员,后在湖南常耒锰矿局任职,回乡后耕读为生。倪憬兄弟二人,排行第二,10岁丧母,靠祖父抚养长大,跟随祖父学习四书五经,后在族学私塾读书,没两年知识渐能通达。 1921年,倪憬到安源煤矿工作,1922年参加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初进入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学校特别师范班学习,不久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双十节”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国国民党,并兼任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学校教员。1925年9月21日,北洋军阀查封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学校,倪憬被通缉。经党组织推荐,1925年底,倪憬到广州投考黄埔军校,通过八次考试录取入伍生,被编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入伍生第三团(团长张治中)第二营(营长杜廷英)第七连(连长陈德法,解放后任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副参谋长)。1926年春,因入伍不久,倪憬未升入黄埔四期本科学习。1926年7月9日,被编入黄埔军校第五期政治大队第一队的倪憬参加北伐誓师典礼,队长为张宝琛(浙江东阳人)。 1926年11月,因北伐取得节节胜利,国民革命军迅速扩大,前线需要大量政治干部,倪憬和第五期政治科的同学一起,在队长曾旭(江西新建人)的率领下,由广州随军北伐,沿途参加政治宣传和战斗,11月底到达武汉,编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五期第五学生队(政治科)第十三队,队长变更为徐向前元帅,接受徐向前随营训练。在武汉学习期间,倪憬介绍同学周茂僧加入中国共产党。南昌起义时,周茂僧因病请假未能参加起义,后来脱离中共党组织,进入国民党军队。1945年9月6日,晋任国民党陆军少将,退役后任中共地下党组织情报员和秘密电台译电员,为1949年湖南和平起义作出了贡献。 1927年4月,倪憬军校毕业后分发到武汉第二方面军国民革命军第11军24师(师长叶挺)步炮连任中尉指导员,随军参加武汉国民政府的第二次北伐,6月在河南与奉系军阀作战胜利后回武汉,升任第11军24师72团(代理团长廖运泽)上尉连长。7月,倪憬随军到南昌,8月1日参加南昌起义,所在部队72团解除了国民革命军第3军第23、第24团的武装。8月3日,起义部队撤离南昌南下潮汕,72团是先锋部队,英勇善战,攻城掠地,屡立战功。8月30日参加攻克会昌战斗,次日又参加击退尾追的黄绍竑部战斗。9月28日,起义部队在汤坑陷入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弹尽粮绝,通讯中断,他在突围中被打散,年底回到家乡。 1928年春,父亲倪闰祥去世,倪憬在家守孝一年,与党组织失去联系。1929年,任南昌卫戍司令部参谋处上尉参谋,不久升任南昌卫戍司令部邮电检查所少校主任。1931年,调任驻赣绥靖主任公署军法处少校股长,1932年,任陆军第65师政训处少校干事,1933年,在星子受训后调升为陆军第33师194团少校团训练员,1934年,任北路“剿匪”军总司令部第四陆军医院少校监理员,1935年初,调任陆军第45师269团少校团政训员,随军到闽北“清剿”红军,负责组训福建沙县民众,兼任豫章小学校长。 1937年暑期,倪憬在庐山军官训练团受训后,时值“七七事变”爆发,调任保定行营政训处宣传大队第一队少校队长,随营在黄河北岸唤起民众抗日救国。保定行营改组后,调任武汉行营少校特务员,仍然留在黄河北岸抗日战场工作。1938年,第五战区政治部成立,调任中校视察专员,督查豫鄂皖前线政工。1939年秋,兼任宜昌办事处主任专员鄂西江防部队政工考察及经理之责,兼湖北省动员委员会委员。1940年夏,调升驻鄂北陆军第41军政治部上校秘书,参加第二次豫鄂会战。1941年春,调任驻西安警备陆军第76军政治部上校秘书兼代部长,同年7月政工改制,调任第七战区驻粤北153师政治部上校副主任,后任上校参谋主任、书记长,在粤北坚持抗战直到抗战胜利。 1946年10月8日,倪憬任中央训练团重庆分团少将团员,到重庆浮图关受训,11月16日晋升陆军步兵上校军衔,不久突然去世,死因不明,时年44岁。 来源:萍乡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