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论坛 城事社区 本地旅游 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学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5074|回复: 0

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学校

[复制链接]

407

主题

407

帖子

151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15
发表于 2019-6-11 13: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安源,是我们党开拓的工人运动策源地之一。安源工人教育事业,在工人运动中占居重要地位。一九二一年毛泽东同志以湖南平民教育学会的身份,先后两次来到安源,深入群众,调査研究,和工人促膝谈心,了解工人的苦难生活,启发教育工人。指示安源工人:“搞工人运动首先要取得合法地位和社会上的同情,利用当时社会上的平民教育机关,开办平民学校。”(注1)
微信图片_20190611135736.jpg
  同年冬,毛泽东同志派李隆郅(即李立三)到安源,筹备和创建工人补习学校。为了使工人补习学校取得合法存在和公开活边的条件,首先决定办一工人子弟学校(即平民学校),设法通过社会关系,得到地方绅士的支持;同时打听到当时萍乡县知事是一个喜爱古文,反对白话文的举人,工人补习学校就采用“四六体”写了一篇呈文去请求立案,果然得到了他的 “青睐”,很快批准立案。(注2)并把这篇“四六体”呈文加上头尾,作为布告张贴在平民学校的门口。这样,就在合法的掩护下开始进行革命的工人运动。
  平民学校设在新菜场后五福巷内的一栋二层楼房里。学生为八、九岁的工人子弟,共三十多人,白天,李立三等人教他们识字、学文化。晚上访问学生家长,进行串连和思想发动工作,邀集较为积极的工人,开设工人补习学校。在李立三同志等人的积极活动下,一向沉寂无声的安源工人群众受潮流浸泽了!一九二二年一月,工友李涤生、周镜泉、朱少连、熊景铭等积极分子参加的路矿工人补习学校正式成立了。学校教学时间为晚上,学生有六十多人。夜校经费每月由湘沪方面热心工人教育者募集而来。(注3)俱乐部成立以后,学校归并于俱乐部。 因原校舍太坏太狭,“工人俱乐部又成立在即,共商迁徙,乃于四月上旬搬至中牛角坡五十二号,经费由俱乐部供给,校名更为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工人补习学校。”(注4)
微信图片_20190611135748.jpg
  补习学校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发展很快,一九二三年上期扩充为三校,下期又设立了四校。据历史记载:“夜校凡是我们的部员,都可以到这里面去读书,许多工友必要的知识,都在这个学校里面讲授。现在聘请了很多有学问、有经验并深知我们工友的需要的老师。将来我们就学的工友不仅是能得着很多必要的知识,而且还能得着很多有益身心的乐趣。在这一年中,已经决定在安源、紫家冲、醴陵、湘东、株洲,共设七处,除星期日外,每晚有两点钟的课。”(注5)补习学校第一校设 在安源新街;第二校设在安源牛角坡;第三校设在安源总局下;第四校设在安源紫家冲;第五校设在湘东茶山;第六校设在醴陵阳山石;第七校设在株洲东站,学生约九百人。当时安源有一万三千多工友,不识字者占四分之一——有三千多人。各校虽极力扩充补习班,但工友尚有不得其门而入之叹!同时又因学校距离工人住所甚远,晚间往返极为不便。因此,为便利工友读书及补习教育发展前途计,遂议决举办各工作处设读书处。多设在工人的房子里面,或者是最接近的地方,学生约五百人,读书处专招收不识字的工人。增进年长失学工人之知识。养成自治能力,唤起阶级觉悟。
  工人补习学校的教材是采用长沙粤汉铁路工人学校的讲义和李六如编的《平民读本》,迨后自编。工人课本当时有两套:一是对外,“一人两手,两手十指”等。使工人学到了一定的文化知识。二是对内的自编油印本,用通俗的语言告诉工人:“资本家如何剥削工人,军阀如何坏”,“资本家不做工,穿得好,吃得好,他们的衣食那里来? 劳动者的汗和血!”李立三同志在教课之中向工人宣传马列主义,告诉工人:“马克思他是共产主义的开山祖,要高呼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社会。” “工人在世界上之地位及有联合起来組织团体与资本家奋斗以减少痛苦解除压迫之必要与可能。”“团结即是力量。”号召工人团结起来,组织起来与资本家进行斗争。这样一来,既帮助工人学习文化知识,又提高了工人阶级的思想觉悟,
  安源党组组在发展工人教育事业中,采取了各项措施,做了大量的艰苦细致的工作。工人补习学校在当时还设有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及师范班、妇女职业部、劳动童子军等,为了解决教师缺乏问题,“于一九二四年十月初开办师范班,附设在第一校。开办的意义是因为补习教育急须扩充,如没有相当的教员,岂不是一极大的难事;到外面聘请,则开支过巨,经费又发生问题;普聘的教员,都是学生出身,多半不了解工人的心理。遂决定在工友中招收文字较为通顺的工人,施以相当的教育,四个月毕业后,方任各处教员,予以少许报酬。师范班的科目:国语、谈话、常识等,现有学生三十余人。”(注6)为了解放妇女,冲破旧社会的牢笼枷锁,使妇女成为有一定文化有做事能力的劳动者。一九二四年上学期开办妇女职业学校,附设在一校。每天上课课目是:上午国语、算术、常识等,下午学缝纫、编织,并与合作社(老街成立一个“出品发卖所”),定做各种中外服装,有学生三十二名。他们的宗旨是:“养成职业技能,增进必须知识,以为妇女解放之基础。”(注7)在教学内容中,根据学生程度的不同,施以不同的教育。如初级班,注重识字教育;中级班,注重常识教育;高级班,注重政治状况及工人运 动教育。除此之外,分别辅以算术、习字、音乐等教育,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提倡自动作业,废除学期试验。
  当时安源党组织还积极在学校中发展党、团员,建立了团的组织,并深入到安源附近农村进行讲演活动,这样一来,增进了知识分子与工农的感清。教职员还经常带领学员参加各种集会,教员中,大多数是党派来搞工人运动的,他们的公开身份 是以教书为掩护,进行党的组织工作和工人运动工作。补习学校教员从一九二二年至一九二六年先后有李立三、黄静源(俱乐部主任兼夜校教员)、蒋先云、蔡增准、黄五一、向五九、 何保贞等五十六人。
  一九二五年九月,官僚买办勾结军阀镇压安源工人运动, 封闭了工人俱乐部,工人补习学校也遭到了破坏。据《安源团地委报告》中记载:安源惨变谅早已得着消息,陈申报黄静源被捕外,我所知者还有吴景中及第一校全体教职员,二、三、 四校之一部分教职员共二,三十人。此外,还捕去工人总干事, 干事及其他负责人不下数十。敌方所最注意者为工部中负责之人及各学校主事,读书处处长等。惨案发生后全国各工团纷纷来电声援,湖南教育界也来电要求释放教职员。最后,除黄静源被敌人杀害外,其余被捕的教职员均已释放,学校也因此而停办了。直到一九二六年北伐军到达安源时,工人俱乐部得到恢复,工人补习学校即重新开办。
  安源工人补习学校是党组织把马列主义与工人运动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高工人阶级的思想觉悟和阶级觉悟,培养工人干部的一个重要场所。安源第一批党员就是由夜校学员发展而来的,它在安源工人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
注1:摘自《李立三同志谈安源工运》

注2:摘自李立三看了《燎原》以后

注3:摘自《教育股报告》

注4:摘自求实《朋友,歇歇脚力,预备爬山吧》

注5:摘自《教育委员会报告》

注6:同上
微信图片_20190611135753.jpg
来源:汉冶萍数字博物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