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清澈、绿树成荫,河里不时有鱼儿游来游去,河岸边绿道上的人们三五成群,结伴散步或骑行……走近青山镇樟里河,处处是水清岸绿、其乐融融的美景,可谁能想到,一年前它还是杂草丛生的“臭水河”。
樟里河是青山镇治水工作的一个缩影。自吹响“五水共治”集结号以来,从清“三河”到剿灭劣Ⅴ水,全方位治水成了近年来该镇倾力而为的一件民生大事,湿地公园、小桥流水,如今的青山已呈现出一幅全新的生态画卷。
超常规力度,消除水体“黑臭”问题 “过去的樟里河经常臭气熏天,整治后河水清了,旁边还建了湿地公园,每天来河边散步的人络绎不绝。”家住樟里河边上的刘伯在谈及河道整治后发生的变化时也非常欣慰。 樟里河贯穿于青山镇乌石、大城等村境内流向湘东方向。九十年代开始因青山矿、水泥厂等大量工业带来的水污染,使得樟里河水质日益恶化,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臭水沟”、“黑水河”。该镇为解决这一民生问题,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由专人负责明确职责,建立健全河道治理长效管理机制。投入2000余万元,对全长10余公里樟里河进行堤防加固、河道沿岸景观打造和河岸湿地公园建设,一条围绕大城农旅片区的景观河全面完成。同时该镇以点带面,于今年5月启动源头河治理,预计投入1000万元,惠及群众1万余人。 全民总动员,维护绿水青山美景
“这几年,村民的观念转变很快,都自觉地不往河里排污水扔垃圾了,村民理事会还自发成立了义务巡河队。”乌石村党组织书记刘金泉说道。 该镇全面履行好河长职责,定期组织村河长、村巡河员等进行培训,推动河流管护工作形成常态。镇村河长定期对河道两岸环境卫生情况进行全方位巡查,对河岸两边的企业、小作坊等进行检查,不合格的该关的关,该停的停,该整改的整改。义务巡河队成员每天对辖区内河段进行日常监管、卫生保洁,做到“河面无漂浮物、河道无杂物、河岸无垃圾”的“三无”目标。同时充分利用电子屏、标语、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宣传方式,加大对河道治理法律法规的宣传,让“保护河道,人人有责”的意识深入人心。 生态大变样,鼓起村民的钱袋子“灌溉的水质变好了,我们的火龙果也越来越畅销了”说到河道治理带来的利润星青火龙果基地负责人刘明利笑开了花。 刘明利在樟里河旁种植了100余亩红心火龙果,对于这两年的环境改善,他坦言最直观的火龙果的长势和品质的提升。基地年产火龙果30万斤,年收入可达300余万元。今年刘明利又借助河道景观开设了无土栽培、菌菇种植、农家乐等产业,安排附近劳动力20余人,其中贫困户10人。青山镇、党委政府沿河流将乌石、大城、光辉等村打造成农旅片区,片区内有葡萄、桑葚、无花果、金兰柚、油茶林、苗木花卉等农业种植,成为了萍城周边游的好去处。据统计2018年前来农旅片区采摘游玩的游客达到3万余人。随着人流的增多,周边的农家乐、龙虾养殖等也多了起来,环境变好了,村民的钱袋子也鼓起来了。
“水体动起来,环境美起来,百姓生活幸福指数高起来......”如今的青山镇,水清景美,碧波荡漾,清澈河水和生态河岸共同见证了老矿区乡镇的美丽嬗变。
◆供稿:青山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