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首页
正能量
资讯
民生
楼市
装修
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
论坛
›
城事社区
›
本地旅游
›
坑背:一座湘赣边界的小村庄,你想不到的桃花源!
返回列表
查看:
4811
|
回复:
0
坑背:一座湘赣边界的小村庄,你想不到的桃花源!
[复制链接]
小七爱旅游
小七爱旅游
当前离线
积分
1515
407
主题
407
帖子
1515
积分
金牌会员
金牌会员, 积分 151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85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51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85 积分
积分
1515
收听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19-6-17 14: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我们的时光
赵雷 - 吉姆餐厅
文 | 赖咸院
我并不是一个恋家的人,对自己的家乡也是生于斯之缘故。
掐指算来,一年到头我也回过几次家,每每听到别人对自己故乡如何如何的思念,我便有一种惭愧之感涌上心头,想我回过几次家也多是由于家中有事,或者如国庆长假、过年这种举国之“大节”,不然我是绝不愿意回家的。
幸好家里人也并不怪罪于我,因为我多半是以工作忙的缘故而推脱自己的,但基于生于斯的缘故,不管如何总还是得回去,更何况像我这种并不是在外面混的很好的人,回家其实是一种更好的选择,只是我却实在愚钝,竟参不透其中的道理。
我的家乡在一个名叫坑背的小村庄
这是一座湘赣边界的小村庄,的确是小,就如它的名字一样,就是一个小小的“坑”而已。
我在读高中之前是不曾离开过这个村子的,说出来真是被人笑话,我每天所面对的就是那一座座连绵不断的青山,和一条小溪。
村里人不多,但相比其他村子却是很集中的,所有的人家都在一个“坑”里,我家所处之地正好是我们家族的集群地,所有孩子们都喜欢玩在一起,好笑的辈分不好分,年龄大的可能是侄子,而年纪小的却成了叔叔,我以为这种事情也只有在我们家族才有,后来才知道其他家族也大致差不多,当然那是后话了。
我还记得那个时候,我们喜欢在田埂上烤红薯,一个负责挖洞,其余的都统统去拾柴,惟一可以不用干活的是那个从家里偷来红薯的那个,他只需要坐在田埂上指挥谁动作慢了,火不够旺等等,大伙儿也都听他的,这是我们必须一起遵守的承诺,谁若有反抗之意,必然会遭到大家的鄙视。
当然,指挥的人也不能太猖狂了,又一次我就因为太猖狂的缘故,所以集体罢工,我们那个时候的罢工也大致是不要你的红薯了,将你抛到一边,他们另想办法弄红薯。
罢工是罢工了,最后也还是会碍于面子给你红薯吃,让你自个儿羞的无地自容,现在想想一起的那些事,也的确是蛮有意思的。
坑背村的风景也是不错的,当然这是再我看了其他地方所谓的风景名胜之地后才明白的,因为在我还呆在这个村子的时候,我是万万不承认它的风景有多么的美。它四面环山,整个村落就包围在这一座座山的中间,有点像婴儿的摇篮一般,山上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树,其中最多的是杉树,小时候村里人盖房子必须用到杉树,好像是谁杉树的质地好,不容易腐烂,但我对杉树并不太喜欢,因为它长满了刺,满身也是坑坑洼洼的;而另外一种比较常见的树就是茶树,每到秋天,每户人家都必须去采茶子,而我们也常常借采茶子之名去山上采野果子,其中的乐趣也只有实在采过的人才能知晓,并不是三言两语所有说出的。
我时常想,到底故乡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难道就是多数人笔下那种故乡的吗?或者还是另外有一种呢?直到现在我也是不知道的,总是朦朦胧胧地感觉到自己离故乡很远,又离故乡很近一样,这对我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我也多次试给故乡写一点文字,但总是半途而废,但不是我心中无法可说,而是我实在不知道我该怎么写,因为要写得太多了,就像我每次提笔写母亲一样,到最后总是无法写成,所以直到现在我还没有写过故乡和母亲,这不得不说是有原因的,但我又隐隐觉得,我的每一篇文章、每一首诗里面都有着故乡和母亲的身影。
我是一直这么觉得的,除此之外我还有一个疑问,那就是坑背村到底算是家乡还是故乡,或者两者都算是,我甚至有查一查字典,看看“家乡”和“故乡”这两个字到底有什么区别,但终于没有这个勇气,我情愿相信“家乡”和“故乡”可以通用,我多么希望所有的“家乡”都是“故乡”,那样的话,也不至于以后写到故乡我就只能写写坑背村,当然,我并不是讨厌坑背村,相反,有时候我还会它充满一点思念。
我曾经写过一首诗,诗是这样写的:
坑背村没有一块石碑刻的标志
一切从河流、群山中联想
从一个词到一个地名,在坑背村
遗留下来的石头、河道
和干枯的枝条。
构成了村落别致的形状
村中残存着一棵古樟树
枝桠密集,被坚硬的石头
支撑着,冬天以为它死了
而春天到来时,它依旧绿色匝地
像一个显明的遗迹
见证着坑背村的变迁
我停歇于此,在这里
安顿我一生的梦
——(《写到坑背村》)
直到现在,当我读到这首诗的时候,我仍然冥冥中有一种归宿的感觉,或许我真的将在这个村子安顿我一生的梦。尽管我曾想过离开,想过远走高飞,但是当我累了,当我疲惫了,我又重新回到这里,而且心中并没有一点点的不好意思,仿佛那是理所当然的。
这种情愫或许就是基于生于斯的缘故吧。虽然坑背在地图上可能都无法找到它对应的位置,但不得不说,它在我我心中却占有重要位置的地方,它的存在被幻化成炊烟、树根、乌鸦和干枯的河流,黄花吹醒了,土地垅成了一座城堡,而季节随着一片芦花的吹荡而变得娇娆妩媚。生命经历过从生到死,又从死到生的过程,这种过程有着不可言喻的奇妙,或者绝对的执着,已没有任何的思念可以让坑背村变得伟大起来,也没有一棵树愿意再陪它走过春花秋月的轮回,那些被河流运载的枯枝,眼泪和命运正在慢慢接近坟墓,或者以上帝的名义起誓。
让一个村庄从此消亡,
这是一种怎样的消亡,
我情愿一个人。
独自走在坑背村的任意一个角落,不需要任何人对我的关怀,哪怕只是一个温情的眼神也不需要。就让我静静地陪着它,从早晨到夕阳西下,我不惊动一丝泥土,一株野草,一滴露珠……这些被上帝遗忘的可怜虫,它们还在期盼着,期盼着,一米阳光的照耀,一场细雨的滋润,这是多么可笑的事情。坑背村,从梦中惊醒的神话,此刻,一切都成为过云烟,那些被践踏的土地正在接受着陌生的脚印。
我时常梦见自己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迷失了方向,怎么找也找不到回家的路,那些在脑海中闪现的画面,譬如炊烟、梨花、牛羊以及一些模糊的不知是什么的东西,我已全然找不着,心中便开始发慌,然而越是慌越是模糊,最终烟消云散。这样的梦对我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而它又将怎样对我产生着作用,我是完全不敢想象。然而梦已做,便不得不去面对,尽管这于我是多么的不合时宜。
当然,我的这种眷恋既然已经存在,便没有办法去消除,而我也愿意去体悟其中的滋味。再来说说这个梦,其实这种梦很多人都曾有过,或迷茫,或感动,或寻找……然而,我却这么强烈地感受着,并且不可泯灭地印在我的脑海,这不能不说我自己本身的一种情结,或者也可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
或许,对于坑背村我有太多的依恋,也有太多的感动,因为它是我的故乡。有时候,我情愿一个人静静地走在这片土地上,很孤独地,也很充实地享受着这来自大地的温情,那是一种多么美妙的事情。我可以任意地走,看着稻田里的油菜,此时已开满了鲜艳的花朵,而且时常有蜜蜂或者蝴蝶的关顾,就这样追逐着这些可爱的小精灵,我已忘却了所有的不愉快,此时的我也显现出了真实的自己。
我可以尽情地跑啊、跳啊,累了就找一条小溪,捧一掬清水洗濯溢满汗珠的脸庞,那种感觉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才能真正明白。或许,这样的生活缺少一些激情的元素,但谁又能说自己不正在寻找这样的生活方式呢?如果我们可以,并且也愿意过这样的生活,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吗?而这为何竟成了梦中的事情呢?我始终不明白,那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在故乡,这种种的画面在这块土地上展现着……古道,李白的身影还在路上飘荡;西风,从一袭长袍中走出;瘦马,是那匹载着唐三藏的白龙马;而小桥,还能数出谁的脚印呢;流水,自远古流到当今,还将流向未来;人家,哦,就是那在田间挥汗的人吗?而这难道只能是梦?我只能在梦中感受故乡那幽幽的情思?
很多时候,我都是生活在一种梦境之中,这种梦或许很美,却很凄楚。如果说一种情愫能让我最终得到无比的安慰,那一定是关于故乡的那一段,哪怕它曾带给我痛苦,抑或磨练。其实我不太愿意去想过去的事情,但头脑中总会闪现那些画面,就像我不愿去想故乡一样,故乡却莫名其妙地进入我的内心。
还记得小时候,我最喜欢一个人坐在村里的山坡上,静静地、痴痴地看着夕阳从天边隐去,心中总是会升起一种恻隐之感,仿佛那隐去的不是夕阳,而是一位妙龄少女。我就这样看着,火烧云把天边燃得通红通红,空气中有一种朦胧的香味在那些琥珀色的透明的光中流荡。而我伸长着脖子,竭尽全力想要靠近,但却也只能痴痴地看着小小的云霞慢慢地隐去……而这时的群山,层层叠叠铺展开去,宛如一个跋涉于漠漠大荒的骆驼方阵,高昂着头,步伐稳重而坚定,仿佛从苍茫的远古走来,扬起一路征尘,踏出一派迷茫,走出一路苍凉,走出一路悲壮。
整个小小的村庄,在夕阳西下的片刻,
更是充满了生活的和谐。
贤惠的主妇扯起嗓子呼唤着自家的孩子和男人回家吃晚饭,那声声的亲情回荡在无限的夕阳中;村里的人都是端着大碗,走东窜西,相互品尝着别家的小菜,无所顾及的谈论着电视里的所见所闻或东家长西家短的闲唠一阵。有时也会为小鱼小虾,鸡毛蒜皮的事互不相让,纷争不休,但到了第二天仍又坐在一起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并不断地发出一阵又一阵的笑声,所有的不快都在夕阳的笑声中溶化。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淳朴,那么的亲切。然而,我却始终猜不透故乡的真实含义,也猜不透一缕一缕的炊烟到底飘向哪个方向;菜地,野草和清风,构成了一组极其质朴而又蕴藏无限玄机的画面。我还可以很清晰地记得第一缕霞光随着牛羊的鸣叫悄然到来;第一朵花蕾伴着老夫的汗水欣然开放;第一片落叶藏着深秋的凄凉随意飘零……这些景象流淌于我的心底,在岁月的峡谷中穿梭。走过的日子,如一杯醇香的酒;而故乡,在广漠中延伸。行走在通往故乡的路上,怎么也走不出那座没有标志的村庄。
突然想起很小的时候,我喜欢一个人坐在村里的山坡上,静静地、痴痴地看着夕阳从天边隐去,心中总是会升起一种恻隐之感,仿佛那隐去的不是夕阳,而是一位妙龄少女。
我就这样看着,火烧云把天边燃得通红通红,空气中有一种朦胧的香味在那些琥珀色的透明的光中流荡。而我伸长着脖子,竭尽全力想要靠近,但却也只能痴痴地看着小小的云霞慢慢地隐去……而这时的群山,层层叠叠铺展开去,宛如一个跋涉于漠漠大荒的骆驼方阵,高昂着头,步伐稳重而坚定,仿佛从苍茫的远古走来,扬起一路征尘,踏出一派迷茫,走出一路苍凉,走出一路悲壮。
整个小小的村庄,在夕阳西下的片刻更是充满了生活的和谐。贤惠的主妇扯起嗓子呼唤着自家的孩子和男人回家吃晚饭,那声声的亲情回荡在无限的夕阳中;村里的人都是端着大碗,走东窜西,相互品尝着别家的小菜,无所顾及的谈论着电视里的所见所闻或东家长西家短的闲唠一阵。有时也会为小鱼小虾,鸡毛蒜皮的事互不相让,纷争不休,但到了第二天仍又坐在一起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并不断地发出一阵又一阵的笑声,所有的不快都在夕阳的笑声中溶化。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淳朴,那么的亲切。而如今,身处城市,没有机会像小时候一样坐在山坡上看夕阳,但我还是喜欢在下班的路上,抬头看看从天边飞驰而过的夕阳。就那么一刻功夫,在我看来,却是多么永恒的一瞬间啊。其实,城市里的夕阳也是一地的落红,但却怎是没有了儿时的那种妙趣了,可能是高楼林立的拥挤把原本开阔的视野挡住了的缘故吧,总以为那来来往往匆匆的脚步踏碎夕阳的美,而只留下冷漠而匆忙的背影。
事实也的确如此,城市生活总是难以挣脱各种枷锁和诱惑,譬如生活、生存、金钱、权利、欲望……即便是在夕阳西下的片刻光景也依旧充满了浮躁和喧嚣。滚滚的车轮旋起一城的烟尘,刺耳的喇叭声发泄着奔波一天的疲惫。我想,如果可以,我一定要回家,专门找一个时间去山坡上看夕阳,还是一个人,静静地,忘记了工作,忘记了时间,忘记了一切世间的烦恼。这个时候,只有我和夕阳成为整个黄昏的焦点,或者是存在。
我看到了故乡,看到了在田地里收割的农人,那些金黄正好吻合着夕阳的颜色,谷粒大的汗珠在夕阳的映辉下,显得极其饱满而庄严;一条河流顺着村庄静静地流淌着,炊烟在河流之上袅绕,朝着夕阳的方向慢慢升腾。
我看到了自己的脚印,在大地上显得沉重而错综,而路途依旧遥远,依旧迷茫。如果可以,我将选择一条幽静的小道缓缓而行,不顾及所谓的生活和稍纵即逝的时间,只想用心品味沿途风景,让那些在眼底掠过的美好定格在内心里,或许,等到有一天,它将如酒一般醇厚,令人陶醉。
我看到稻穗在风中舞蹈,披着金黄的外套,以一种德高望重的身份呈现在人们的面前;没有任何的预告,稻穗被无数的手掌抚摸着。那一刻,世界就是稻穗,稻穗就是世界,而夕阳成为一种衬托,一种预示。
在坑背村,我感觉它的每一朵云都显得极其生动
我感觉在坑背村河流是可以用来怀念的,风,青竹和堤岸;古樟树,淡月和溪流。大地沉稳,只有炊烟在风中亲昵。油菜花在田地里招摇,用半亩地的芬芳搭建温暖的洞房。
我还记得村头的那个因儿子离世变得疯癫的老太婆一直喋喋不休地说着胡话,我要折一只千纸鹤,穿过一条温暖的乡间小路,再趟过村头的没有名字的小河,就可以将我的深情祝福送到遥远的天边,让天涯海角的万物生灵都知道我的深情。河岸边的洼地里,一亩地养育着四个人。落日,在苏醒的大地上,一刻也不曾苏醒。它正眯着眼睛,对着天空发呆,并且说出天空的忧郁和无法明晰的乡愁。黝黑而健朗的身子骨,此刻,吸引着油菜花丛中蝴蝶的痴情目光。面对深情的坑背村,我想到了河流,想到了秋风中飘荡的枫叶,想到了镰刀和母亲手中未织完的毛衣。
从夜色中来,又从夜色中去,流淌于心底的梦,在岁月的峡谷中穿梭。清风,细雨,黄色泥巴墙,金色的谷穗和粉色的牵牛花,在星月的光芒中渐渐走远,泥土的气息在体内涌动,像一条欢快的小鱼;在秋天来临之前,飘不走的流云,抵达赋予我生命的家园。而天空带不走每一个日出月落的匆匆。挑担者,在坑背村驻足眺望远方的情殇,勤劳的乡亲在晨曦中起身,他们怀中的麦穗四溢飘香……炊烟袅袅、脚下的土地随晨夕纵横阡陌,而天边的一抹红晕,可是抵达坑背村的诗行?
或许会等到哪一天,我一个人背着行李重新回到故乡,对着村头的石碑默数心中无限的思念,一寸一寸的思念,藏匿着多少惊心动魄的泪水。然而,这是怎样的生活,我还不能明白,那些关于思念的词汇,究竟在我心里埋藏了多久?那些稻田里的蛙声,究竟哪一只是我小时候捉过的?这些都是极其重要的事情,至少对我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来源:赣西文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萍乡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