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放禁毒宣传资料
记者罗建华报道:“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做下去,能用一颗爱心照亮‘失足浪子’回家的路,做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我很快乐!”从活动策划到具体实施,从结对帮教到上门走访,从协会事务到禁毒宣讲等成了她退休以后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5年来,一年365天她每年300天在做志愿活动,24小时随叫随到,被大伙亲切地誉为“暖心大姐”。她就是萍乡市禁毒协会常务副会长、安源区八一街藕塘边社区居民王巧珍。 心存善念 结缘禁毒公益事业 现年55岁的王巧珍,出生在芦溪县南坑镇大岭村,祖辈几代人悬壶济世。受家风的熏陶,王巧珍从小树立从医的理想,立志长大后要帮助更多的乡亲们解救疾病的痛苦。
走访慰问帮扶对象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王巧珍考上了萍乡市卫生学校(萍乡卫生职业学院前身),1986年毕业进入丰城县矿务局总医院工作,曾连续3年获得全院“5.12”国际护士节护理大赛优异奖,深受医院领导和同事好评。 开展禁毒教育 2001年,王巧珍从丰城回到了萍乡。2003年6月,她进入萍乡一知名医药公司工作,从仓管员一步一步成长为出色的管理人员。10年来,王巧珍和同事们凝心聚力,创造了骄人的业绩。 参加送温暖活动 “现在生活好了,能否为公益事业做点什么?”王巧珍苦苦地思考着。2014年3月的一天,王巧珍在秋收起义广场散步时,看到广场上正在展出“最美萍乡人”的优秀事迹,当看到“草根志愿者”段华胜的事迹时,她冒出的第一个想法是“这个人真是太了不起了!”,第二个想法是“这个人真的有这么好吗?” 参加公益慈善活动 10多天后,在感动、怀疑与好奇的驱动下,王巧珍来到市禁毒志愿者协会。“段老听了我‘认识’他的过程,就对我说欢迎你到我们协会来,今天,我们正好搞活动,要不你跟着我们去感受一下,如果你觉得有意义、有兴趣,欢迎你加入我们这个大家庭!”于是,王巧珍跟着禁毒志原者来到一所小学开展“禁毒流动课堂进校园”活动,她从中了解了什么是毒品、毒品的危害、禁毒形势的严峻等,活动结束后,王巧珍申请成为了一名禁毒志原者。 王巧珍和孩子们在一起
“既然是一名志愿者,必须对得起这个称号!”王巧珍从一名普通志愿者成长为协会常务副会长,她还身兼宣传部长和办公室主任的工作,活动策划、活动具体实施、结对帮教、上门走访、禁毒宣讲、管理协会事务、宣传报道、材料汇报……王巧珍每天都忙于公益活动。 把“失足浪子”当亲人 帮扶帮到心坎里 “当我们看到失足人员因吸毒而导致家庭一贫如洗、家庭破碎等情形时,我的心情非常沉重,尽己所能帮到一个人成功戒毒,不但挽救了一条生命,而且挽救了一个家庭,甚至挽救了一个家族,所以,我坚定自己志愿禁毒宣讲、帮扶帮教的信心!”王巧珍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小区参加劳动
2017年腊月底的一天,萍乡市禁毒志愿者协会会长段华胜率领志愿者们冒着严寒来到萍乡市强制隔离戒毒所走访慰问帮扶对象。 此时,一个未曾谋面的王姓帮扶对象向她哭诉,“我那70多岁的老父亲有高血压、心脏病,好几次为我的事而气得病危,我60多岁的老娘也为此揪心,我妻子铁了心与我离婚,我有2个小孩子,一个上小学,一个上幼儿园,该如何办?”此时,王巧珍给他一个深情的拥抱,“我跟他说,只要你好好改造,家人会理解你的,社会也会容纳你的。当时,我心里很不是滋味,王某的父母及岳父母是同一个村的,都是我的同学,真没想到,毒品会给他们带来如此大的伤害。” 进入校园开展禁毒宣讲
第二天,王巧珍只身一人冒着严寒来到王某的家,给王某的父母送来200元慰问金及一些水果,“你看这败家子,一个好好的一家,折腾得这样,他跑长途货运,禁不住别人的诱惑,不小心吸毒,后来,为筹集毒资,他把家里6台车子卖了,还欠了近7万元的债,他才30多岁,我们一家人如何在人前抬起头?”谈及王某的事时,王某父母老泪纵横。 与公益伙伴讨论相关工作
王巧珍劝慰道,“大叔,大婶,你们要好好保重身体,让他放心改造,戒毒所实行人性化管理,人总会有走弯路的时候,小老弟在那儿改造得很好,只要我们大家一起帮扶他,一定会好起来的!”当是,王某的妻子不在家,王巧珍从王某的父母那儿要来电话,多次与王某的妻子深入交流,有时交流到深夜12点。功夫不负有心人,王某的妻子打消了离婚的念头,表示要照顾好小孩和大人。 经王巧珍牵头成立帮扶小组,对王某实行精准帮扶,终于,王某于2018年夏天成功回归社会。在她的帮扶下,王某在周边一家单位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 今年正月初一,王巧珍去王某家拜年,王某一家其乐融融,其父母紧紧握着王巧珍的手,“巧珍妹子,多谢你们的帮扶,让我的孩子走上正道,现在,我们一家更幸福和睦了。” 王巧珍连忙回应,“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只要你们过得好,比什么都强!”据了解,王巧珍目前是全职志愿者,24小时随叫随到,没有双休日,没有节假日,一年365天里她起码有300天在做志愿服务工作。这些年,王巧珍一直在为帮助“失足浪子”走上正道而奔忙,她那种执着公益的精神,深受大伙点赞。 公益伙伴杨定全说:“这些年,王大姐一直都在禁毒公益活动线上忙碌,对帮扶学员如亲人一样,为了帮扶他们,她省吃俭用,租住一间小房子,每个月2004元的退休工资在解決吃穿住行后所剩无几,当时,有家知名药业公司开出一个月保底5000元请她管理门店,她都没有去,因为她只想全身心地做一名禁毒志愿者。” “我和王巧珍大姐一起从事多年的禁毒公益活动,她自己生活很节约,但对帮扶对象很大方,她经常要掏钱,比如,参加活动出路费、出餐费,到帮教对象家庭走访都会买米、买油,一些特别困难的对象还会三百、五百地拿钱,很感动,她这种大爱情怀,值得学习,我祝福她身体健康,一生平安!”公益伙伴何米兰如是说。 面对大家的称赞,王巧珍低调地回答,“我要感恩这个好时代,感恩这个好社会,让我们志愿者有了施展才华的平台,我做得还不够,还要加强学习,我今年才55岁,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做下去,能为公益事业出点力,我很快乐!” 来源:中国江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