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夏季,恶犬伤人事件在全国各地屡屡上演,城市“狗患”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爱犬随地大小便主人不处理、半夜狗吠扰得人无法入睡、没有拴绳的宠物狗兀自撒欢……看似是宠物狗惹人嫌的举动,实则考验着养犬人的素质。“狗患”在给市民安全、生活等带来困扰的同时,也给我市创建文明城市出了一道难题。 7月20日晚9时许,记者在秋收起义广场看到,一些市民正带着爱犬在广场上散步,且大多都没有拴绳。经常带女儿在广场散步的胡女士告诉记者,广场上每天晚上都有遛狗不拴绳、狗随意排泄粪便以及家养狗伤人等不文明养犬行为,为了保护女儿的安全,胡女士还特意在网上买了根甩棍。 当晚,两名身穿印有“萍乡养犬管理”字样绿色马甲的志愿者在广场上巡逻,他们不断地对不文明遛狗行为进行劝导,原来他们是阳光救援队的队员。据悉,阳光救援队配合我市公安部门整治市中心城区流浪犬以及不文明养犬行为,前期以文明劝导为主,劝导市民对自己的爱犬拴绳、让爱犬在宠物便箱大小便,如发现流浪犬将联合当地公安部门予以捕捉和收容。 阳光救援队队员介绍,每晚7点至11点,是市民遛狗的高峰期,这个时间段队员们会去到玉湖广场、市行政中心附近、世纪广场和秋收起义广场这几个遛狗人群集中的区域进行劝导,“有些市民没有拴绳遛狗,但是经过劝导以后,他们会给狗狗系绳子。但有一部分市民不是很配合,不会及时改正不文明遛狗行为,这给我们的劝导工作也带来了一些困难。” 其实早在2018年11月,市公安局就出台了文明养犬的相关条例,《萍乡市公安局关于加强犬类管理的通告》中明确规定,限养区内禁止无证养犬。凡养犬人员,应当到动物检疫部门注射狂犬病疫苗、领取犬类免疫证后,到公安机关和社区登记备案。但是由于没有形成法律法规,实施情况并不乐观。记者从金陵社区了解到,至今没有养犬居民到社区登记。针对不文明养犬现象,社区也曾印发宣传单等进行分发,但是收效不大。“这个还是需要法律法规来制约。”社区工作人员表示。 宠物狗在广场上随地大小便主人不清理,让在此散步的市民不慎踩到,频频“中招”苦不堪言,但最辛苦的还要属环卫工人。“虽然广场上有牌子提示禁止宠物随地大小便,但基本上是形同虚设,没有几个人遵守。”环卫人员表示,广场上遛狗的人多,带狗随地“上厕所”的行为也多,这不仅增加了保洁人员的工作量,也不利于建设干净整洁文明的城市。 治理城市“狗患”,关键在于加强对养犬人的约束和管理,增强养犬人的社会公德和法律意识相当重要。希望我市尽早出台文明养犬法规,加强对养犬行为的管理,维护健康文明的城市环境。同时,也希望养犬的市民能够加强文明养犬知识学习,自觉遵守相关规定,杜绝不文明养犬行为,让文明养犬成为一种共识。 来源:萍乡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