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论坛 城事社区 本地旅游 移动的秋色 -----陇上、枫梓城游记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5029|回复: 0

移动的秋色 -----陇上、枫梓城游记

[复制链接]

790

主题

796

帖子

245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457
发表于 2018-12-11 16:4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关于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态度。向上的人,认为秋是一个美好、收获的季节。所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消极的人谓:“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无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在户外人眼中,一瓢水、一叶孤、一片霜、一地凉,都有其内涵,天天都是好日景,四季皆为好时光。多年的体验,让我们觉得深秋并不悲凉。这天,又牵引我们进山里,欣赏到醉心的红黄。
640 (31).webp (29).jpg
        2018年12月1日,天气正好,是个好日子。G20峰会正在召开,“习特会”又给中美关系找到了方向。还有可喜的是,“快乐驴”23人结伴同行走进大山。“秋雨”、“湧歌”、“晓娟”、“阳阳”等一批新朋友加入队伍,好不快活。
640 (31).webp (30).jpg
        这是一条新线路,还是“空山青鸟”、“王铭”特意推荐的。前段时间他们走过一次后,情不自禁地发出相关信息,才有了我们这次快乐之行。
640 (31).webp (31).jpg
        这是一条古道。以前我们来陇上的时候,听老人提起过,以前是万龙山通往外边世界的重要通道之一,只是早已废弃,基本无人行走。说它古,因为无法考证它的年代,那羊肠小道湮灭在枯枝败叶之中,偶尔露出的一段段青石梯步向我们诉说它前世的荣耀。
640 (32).webp (1).jpg
        坐下来,抚摸着青石上泛起的条条青筋,体会先人们为生存肩挑手扛的辛劳。这鼓起的条条青筋,仿佛就是它与先人一道承受生命之重。有时候,承受天长日久的负重,既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青石如此,何况人乎?我不是一个易激动的人,但坐在这布满青筋的石上,仿佛看到了生命,它蜿蜒向上,似是一柱脊梁,让我景仰、崇敬,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640 (32).webp (2).jpg
        上山的路并不长,几乎全是青石的筑砌。它穿行在广袤包容的竹林之中。这里的竹特别肥粗,茂盛的竹叶庇护着乡民免去日晒的辛苦。无法想象的是,这条古道虽然废弃多年,竟然保存完整。人说,竹笋是最顽强的,最坚硬的地面它也能顶开,无处不在,无人能挡。但是,在这里,从没有看见过竹笋把石路顶破的痕迹,总是绕着它生儿育女。
640 (32).webp (3).jpg
        我想了好久,莫非这里的石、竹真的是有灵性?万物之间达成一种默契,共同维护着这个美丽的家园?这是一个何等和谐的空间,谦让、互利、文明、共生,不正是我们追求的理想么?凉风习习、倚竹冥想,古人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除了文人画士的清雅之外,是否有竹的品质呢?
640 (32).webp (4).jpg
        到达山顶,有一条岔道很容易走错。因为正对方向有一条比较明显的小路,上次王铭他们走的就是这路,结果方向完全错误。正确的是向右、向右,沿着布满荆棘的隐约小路在山脊横行,不远便柳暗花明,这段路很平缓。似乎是告诉我们,关键的一步千万不要走错,舒适的并不一定是你需要的,努力才是正道。20分钟后,来到路的尽头,断头这里正在劈山造路,沿着断垣边小心下去,便到了大路了。至此向左,便是我们这次中餐的地点——枫梓城。
640 (32).webp (5).jpg
        枫梓城,这样的村名在萍乡似乎少见,极富诗意和想象空间。沿着大路,转过一个山口,果然是我们的期待。
640 (32).webp (6).jpg
        村口,一农户门口,晒满收获的茶油籽,颗颗圆润饱满,幽幽地泛着亮褐。那群以徒步为借口,以照相为目的的少妇们,找到了这个尽情挥洒的背景,各种造型和装嫩,无不透着惊喜和满足。
640 (32).webp (7).jpg
        另一边,一条弯曲的小径,紧紧依偎着老篱笆,尽显优雅和身姿。古老的枫树,枝繁叶茂,在阳光下、在秋风中,张着巨大的树冠,映得空气都是金黄金黄的,那是看得见的味道,闻得出的色彩。
640 (32).webp (8).jpg
        老乡告诉我们,屋后有一景观,值得一看。果然,站在山腰向下一看,一株参天的古枫下,一座小石屋隐约地透着身影。这是什么?凉亭?祭祀台?宗教场所?我们不想深究,要的是这种意境,这是秋天的胜景,是我们追寻的目的,此处无声胜有声,千万不要捅破。
640 (32).webp (9).jpg
        枫梓城就象世外桃源,那刚被掘开的山口,就是渔夫钻进的山洞。刚转过来。“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640 (32).webp (10).jpg
        也许是为山所隔,格外清净,十数栋土黄色的土筑民居,悉数保存良好,在萍乡也十分少见了。人民往来,依旧如常。门前堆积的柴禾,矮墙满盘秋晒,显示这里并不是因人口流失而只剩残垣断壁的“无人村”,依然充满生机和活力。
640 (32).webp (11).jpg
        流连于屋舍之间,更对乡民们对故乡的情怀充满敬意。也许,青年们早已奔往外面的世界,但是,这里依然是他们的乡愁所在,儿时的刻骨记忆,这种基因无论在天南海北永远也不会流失。
640 (32).webp (12).jpg
       用罢午餐自由活动,有的就在老易家门口的坪里晒晒太阳,享受着午后的温暖阳光,享受这一份奢侈的清净和舒适。听小鸟脆鸣,逗“多利”(微言碎语的小爱犬)活蹦乱跳,真是一个惬意。好动的穿行于屋舍之间,一扇腰门,一堵矮墙,都是最好的背景。因为回去以后,面对的都是钢筋水泥和喧闹市井,只有在这里,我们能多感受一份温暖、宁静和亲切。
640 (32).webp (13).jpg
        终于要返回了,踏着一路秋色,沿着尚未完工沟壑纵横的公路,回到了起点——陇上村。全程5小时。一排排秋红的水杉,一株株通红的枫树,缤纷不知名的野树,便是这一路的记忆。
640 (32).webp (14).jpg
        秋给人感动,霜风愈劲,色彩愈浓。从秋色中来,在秋色中止。我们来过,今后还来,记住你了:万龙山的陇上——宣风的枫梓城。
640 (32).webp (15).jpg
        后记:感谢小夏,陇上龙溪谷的一个青年,与上次来是遇见的小陈一样热情朴实,给我们指路并带我们踏上那青石小道。去龙溪谷游玩的朋友可以联系他安排用餐,电话:18879983818。
640 (32).webp (16).jpg
        谢谢老易,安排我们在他家享用美味的午餐。那天正好赶上村里宰牛,赶忙割上几斤新鲜牛肉为我们解馋。很大方,同样朴实可亲,电话:13879940337。
640 (32).webp (17).jpg
小贴士:线路为万龙山乡沿去温汤的沥青公路过大桥后左转即可,陇上村(找高德)——枫梓城(小路),枫梓城——陇上(大路)。也可以串联2条路:仙人山庄(路边)—龙溪谷—陇上村—枫梓城—返回陇上村。
640 (32).webp (18).jpg
640 (32).webp (19).jpg
640 (32).webp (20).jpg
640 (32).webp (21).jpg
640 (32).webp (22).jpg
640 (32).webp (23).jpg
640 (32).webp (24).jpg
640 (32).webp (25).jpg
640 (32).webp (26).jpg
640 (32).webp (27).jpg
640 (32).webp (28).jpg
640 (32).webp (29).jpg
640 (32).webp (30).jpg
640 (32).webp (31).jpg
640 (32).webp (32).jpg

   文 | 农夫三拳     图 | 农夫三拳 山鹰 席羽
来源:萍乡市旅游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