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路上充满着创业的艰辛与汗水,也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与幸福。日前,莲花县路口镇评选了一批最美脱贫户,笔者从其中的几个脱贫小故事中,欣喜地发现党和政府的春风已经吹拂到每一个角落,而只有不等不靠,扶贫与扶“志”“智”相结合,才能使脱贫攻坚结出硕果。
刘仔猫:牛刀小试 3年前,路口镇路口村村民刘仔猫家里还是家徒四壁,如今在政府的扶助和自己的努力下,他一步步向小康生活迈进:两层砖混楼房,冰箱、彩电、风扇、家具等都是新的,积蓄也渐渐地多了。
以前,刘仔猫因没有文化和技能,只能起早贪黑种点庄稼,做点零工,微薄的收入根本不能支撑两个小孩读书及家庭生活。就在刘仔猫陷入困境时,他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并确定了一位帮扶干部与他家结对进行一对一帮扶。帮扶干部从扶“志”扶“智”入手,动员刘仔猫参加技术培训,利用地理位置的优势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同时,帮他贷到了3万元无息贷款。2016年,刘仔猫养牛数量达到8头,养鸭500羽。经过一年的辛勤劳动和努力,当年年底收入就达到3万多元,并把原先只有一层的住房增加了一层半。尝到丰收甜头的刘仔猫信心更足了。2017年,他增加了养牛养鸭的数量,并省吃俭用购买了一辆农用车,农闲时帮助别人拖运材料及其他东西,农忙时帮助别人拉化肥、稻谷、油菜籽等,当年他家的全部收入达到了5万多元。去年以来,刘仔猫又在后山上种植了30多亩油茶,并再次增加养牛、养鸭数量,他正用自身的勤劳和努力创造一个美好的明天。
刘德华:肥猪拱门 路口镇庙背村村民刘德华想不到自己的美好生活竟然能够从50岁开始。通过民主评议,靠种责任田维持生计的刘德华被评定为贫困户。自从被评定为贫困户后,镇村两级根据因人制宜的原则,在刘德华住房上安装了5千瓦的光伏发电设施,年收入增加了3000余元;安排他做保洁员,每月都有固定工资,加上养殖扶贫补助产业分红,刘德华一家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
为了帮刘德华开拓一条可持续的脱贫致富之路,按照他的愿望和特长,帮扶干部决定帮助他扩大养猪规模。经过多方衔接,帮助刘德华落实金融扶贫小额贷款3万元,将原先的一个小型养猪场进行彻底改造,将传统养猪方法改进为科学养猪方法。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最后选定了一个环境适宜的好地方作为新的养猪场,又落实好了供水供电和启动资金。经过刘德华和妻子两年多时间的辛勤劳动,如今他家的养猪事业逐渐发展壮大,收入年年递增,实现了致富脱贫的梦想。
罗根生:顺手牵羊 2011年,一场灾难降临在路口镇下垅村村民罗根生的身上,他的妻子在生第二胎时,产后大出血,罗根生想尽一切办法,用光了家里的积蓄,依然没有挽回妻儿的生命。从此,罗根生带着不满3岁的儿子,又要做手艺,还要还债,弄得他身心疲惫,苦苦地在贫困线下挣扎着。
就在罗根生绝望之际,村“两委”通过对他的家庭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将其列入贫困户,并安排帮扶干部一对一帮扶,制定有效的帮扶措施,让他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头脑灵活的罗根生发现本村和周边各村做红百喜事都有用羊肉做菜的习俗,而他家位于山坡的南面,周边有很多野草、树木,对于养羊有着天然的优势。于是,罗根生找到帮扶干部商量养羊的项目。帮扶干部经过考察后,觉得可行,于是帮助落实了2000元启动资金,加上罗根生自筹的款项,一共买回来20头种羊,并搭建了羊圈。在罗根生的精心照料下,羊群繁殖较快,到2018年初达到50余头。如今,罗根生的羊群规模越来越大,由于羊肉味道口感好,供不应求,让罗根生发了不小的“羊”财。
文:刘新龙、王府井 图:路口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