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开区教体局出台《关于明确教育教学十条规范性要求的通知》,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净化校园教育生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有关推进素质教育、规范办学行为的要求,遵循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工作,实现减负提质。 1.不准强制要求家长批改作业。教师要根据作业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合适的作业批改方式,注重作业检测反馈的有效性。作业批改以教师亲自批改为主,学生互批、小组批改为辅,提倡教师进行面批。倡导教师使用指导性和激励性评语,引导学生增强信心和自我改进。家长有义务督促子女完成家庭作业,但教师不得强制要求家长批改作业,或要求家长自行打印试卷等,不将家长的签字作为评判学生完成作业的唯一依据。2.不准通过手机或网络向家长发送作业题。作业要在校布置,并监督学生在校抄写作业内容,不准通过短信、QQ、微信等电子媒介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家长代抄作业。如确因特殊原因学生未抄录作业,在家长明确要求下,教师方可通过手机或网络发送。如遇特殊情况开展线上教学,作业布置方式不受本条规范约束。3.不准超纲、超量布置作业题。教师不得违反规定布置过量课后作业,严控书面作业总量。作业设计要基于课程标准,关注学科核心素养,充分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认知规律和个体差异,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要重视作业设计的有效性,作业内容要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杜绝作业检测和练习的随意性和机械性。不将各种练习册、复习资料不加选择地作为作业使用,严禁布置惩罚性、重复性作业。提倡教师布置作业之前试做学生作业,以确保作业难度水平与课程标准要求一致且数量适当,不做超纲检测。学前教育不得组织小学内容有关的考试,不得布置小学内容家庭作业。保障学生睡眠时间。引导家长切实履行家庭教育责任,培养子女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控制子女电子产品使用时长,防止子女沉迷网络,不额外给子女增加家庭作业负担,保障子女睡眠时间和质量,家校配合要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个小时,初中生不少于9个小时,高中阶段学生不少于8个小时。4.不准通过公众号或者班级群等任何形式公开学生考试成绩及排名。尊重学生及家长情感,不得在公众号、网站及微信群等公众场合并以任何形式公开公布学生成绩排名,不得以侮辱性的语言对学生考试和作业进行评价。5.不准占用思品、音、体、美、劳动课、自然科学、综合实践课时。各学校必须严格按照课时标准开设音体美课程,不得任意删减或占用思品、音、体、美、劳、自然科学、综合实践等课程的上课时间进行其他科目的考试、练习和作业辅导。6.不准强制学生参加课后延时辅导服务、研学旅行、兴趣小组等活动。课后延时辅导服务、研学旅行、兴趣小组等活动坚持自愿原则,尊重家长和学生的知情权和自由选择权,严禁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参加。严禁强制或暗示学生订阅教辅材料、购买学习用品。7.不准强制家长、学生参与和教育教学无关的转发链接、投票、点赞等活动。不得强制要求或变相要求家长和学生关注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微信公众号、下载APP、点赞投票、网络答题、人物评选、问卷调查等活动。8.倡导每月“无书面作业日 ”活动。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每个月有1-2天为“无书面作业日”。无书面作业日当天,学校不布置任何书面作业,倡导学生开展阅读、家庭劳动、校外体育锻炼、手工制作、社会实践等活动。9.规范家校联系通讯软件(包括但不限于QQ、微信、钉钉、校讯通等)的使用与管理。家校联系通讯软件主要用于教师发布通知和家校信息交流沟通,教师或家长不得发布与家校联系无关的信息、言论,更不得发布有悖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或不文明、煽动性、过激性、侮辱性信息,严禁发布带有不良政治倾向的信息,涉嫌违法的,教育部门和学校应报警处置。通讯软件原则上由班主任管理,群成员实行实名制,不定时进行排查、比对,清理无关人员。家长、教师沟通个案问题,采用“小窗”私聊方式直接联系,如有必要,双方可约定时间在学校当面沟通。家长在群内咨询应尽量避开午间、夜间休息时间,保障广大教师、家长的休息权利。教师与家长都应尽可能多关注群内消息、动态,但遇紧急事务时,家长、教师应通过其他有效方式直接联系,教师或家长对群内提出的事项无及时回复的义务。10.切实减轻教师负担,严控社会事务进校园。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精神,保障教师有精力、有时间完成好教育教学工作,未经区教育主管部门同意,严禁抽调师生外出参加各类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庆典、聚会等大型综合活动。严格控制各类APP进校园并要求教师、家长与学生安装使用,严禁学校未经教育行政部门同意擅自接受各类宣传、推广、调查、社会考试等事务。不得要求教师重复填报同类表格数据,不强制要求教师完成与工作、身份无关的链接转发及网络点赞、评论等事项。 经开区教体局设立监督举报电话(0799-6788303,0799-6792037),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及时回应,认真查实。
来源:萍乡经开区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