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论坛 城事社区 城事生活 手推车·拖拉机·大货车,记载着时代的变迁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5094|回复: 0

手推车·拖拉机·大货车,记载着时代的变迁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847
发表于 2019-2-15 10: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湘东区老关镇檀梓村村民何正波的别墅里,停放着一辆旧式手推车。这辆手推车就像一本历史书,记载着时代的变迁,一件件一桩桩,给何正波和他的家人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

上世纪60年代,何正波家是个大家庭,除了他的祖父、祖母外,还有大伯、大姑、父亲、小叔等,大大小小有近20口人,都在一口锅里吃饭,都住在一幢不足200平方米的老屋里。一年到头,粮食不够吃,大多是吃红薯丝饭。

1964年春,何正波的祖父何荣友萌发了外出打工的念头。当时,村里的生产劳动以生产小队为单位,任何社员都必须参加集体劳动,若有人私自外出打工,就要扣罚全年的工分。何荣友觉得,外出打工挣的钱会比受罚的损失多一些。于是,他寻来樟树木材,请木匠师傅打制了一辆长1.8米、宽0.8米、高0.6米的独木轮手推车。当时,下埠镇五四煤矿盛产无烟生活用煤,何荣友每天来回走二、三十公里的山路,用手推车将300多斤的煤运送到市区或醴陵,换取二、三升米或等值的钱。

这辆手推车何荣友从45岁推到60岁。十余年里,他的脚上磨起了多少血泡,手上磨起了多少老茧,饿了嚼过多少甘涩的薯干,途中喝过多少味杂的冷水,只有手推车知道。

1973年,何正波的父亲何美财从部队退伍回乡,先是在村里小学教了几年书,后来接了何荣友的“班”,搞起了运输。但手推车“退休”了,他开的是村里买的手扶拖拉机,负责运输村办企业塑料制品厂、纸箱包装厂的货物。从此,他们家的生活逐年向好,钱袋子慢慢鼓了起来。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拂遍大地,使地处穷乡僻壤的老关镇发生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碳素、机械、建材、陶瓷、包装等民营企业异军突起。民营企业的发展,必须有交通运输作支撑。1996年,刚高中毕业的何正波就认为搞运输是个商机。他的母亲是个明白事理的人,毅然拿出家里当时仅有的2.6万元积蓄支持儿子,买了一辆江铃集团生产的井冈山牌二手车。

何正波跑运输不怕累能吃苦,有着不错的信誉,生意一直红火。一年下来,不但赚回了购车本钱,还有好几万元的盈利。后来,他的“车轮子”越来越多,“车轮子”跑得越来越远。他这几年先后添置了5辆大货车,办起了“振波”车队,业务遍及全省,广州、上海等地也时常能见到他们的车队。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何正波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担任行塘下村村民小组组长6年。他感到作为一名党员,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乡亲们带动起来发展产业,实现共同富裕,建设美好家园。2016年,村民张明辉承包300亩土地种水稻时,一下子拿不出钱添置拖拉机、收割机。何正波及时拿出13万余元购买了拖拉机、收割机与张明辉“抱团”发展。如今,农村传统的耕作方式已被轰鸣的拖拉机、收割机等农机替代,张明辉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行塘下村民小组67户人家,以前出行都是泥泞不堪的土路,晴天扬尘土,雨后翻泥浆。2014年秋,何正波既出资又投劳,带领大家将水泥路修通到各家各户。

采访结束的当天,何正波再三挽留笔者在他家吃晚饭。饭桌上聊得最多的是他家车的变迁和生活的变化。“今年春节的春联我想好了,大家帮我斟酌斟酌。上联,爆竹声声辞旧岁;下联,车轮滚滚奔小康。横批,日新月异。行不?”何正波的话语刚落,大家都鼓起掌来。

来源:萍乡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