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论坛 城事社区 本地旅游 清朝以前的萍乡陶瓷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4832|回复: 0

清朝以前的萍乡陶瓷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847
发表于 2019-2-27 12:34: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朝以前的萍乡陶瓷
萍乡的瓷器生产是从制陶器开始的。早在商周时期,萍乡境内陶器生产已相当发达,在宣风、银河、桐木、赤山、福田等地的商周遗址中,先后出土上万件陶片。当时的成形方法有轮制和手制。手制的有手塑法、模压法和泥条筑成法。陶质有红陶、黑陶、灰陶、褐陶、白陶、印纹硬陶和原始瓷。纹饰用压、拍、画等技法制作。既有夹砂粗陶,也有夹砂细陶。灰陶残片外表光滑,胎质轻薄,断面均匀细密,无夹杂物。完整的器物器形规矩。在制陶技艺中,已注重有目的地选择原料和配料。彩陶则出土于汉墓中东晋时期,由于瓷土的发现,萍乡境内制陶开始向制瓷过渡。在上栗和荷尧附近挖掘的东晋永和四年(348)的晋墓中,出土了黄釉的缽碗、杯、盘等,都具有瓷的特点。这是萍乡地区最早的“原始瓷”。
640 (26).webp (12).jpg

640 (26).webp (13).jpg
南宋晚期,萍乡制瓷业形成,产地集中在南坑乡。在东冲、老窑下、风凰坡,东沿坪村小溪经易家岭、垅壁台,至窑下村,再沿公路经山下瓦子坳至炉下,均有古窑瓷片堆积,古瓷窑分布面积约5平方公里。南坑古瓷窑烧制的器皿中,有芒口青白瓷和青釉瓷,有部分青绿釉和黑釉瓷。品种有民间日用瓷,碗、杯、盘、碟、缽等,还有少量的青花瓷,烧制方法为芒口复烧法,青釉瓷采用涩圈选烧法。
640 (26).webp (14).jpg
明末清初,战乱连绵,灾荒迭起,萍乡瓷业一度衰落,直到清乾隆、道光年间,南坑上埠一带开始生产粗瓷,俗称“土瓷”,因系手工生产,坯件厚薄、大小不ー,种釉料是用凤尾草、谷売与生石灰混合烧成,釉色黄而光暗。其时,南坑制瓷已渐渐移至上埠,上埠开始成为萍乡地区制瓷中心。
来源:汉冶萍数字博物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