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善言谈,却被学生、家长誉为师德高尚爱教育,事业心、爱心俱佳的好老师。他就是安源区五陂学校初中部中学高级教师、今年57岁的肖光明。 39年三尺讲台“教书匠”,情如海 “我不能墨守成规,教学必须要有新意,必须讲求实效。”这是肖光明常告诫自己的一句话。 每次上课,肖光明都要精心设计教案,让学生乐学善学。本来,作为一个将近退休的老教师,教材教法已经轻车熟路,但肖光明仍然时教时新,从不马虎。他说:“孩子们在我这个班上学习,我要对得起他们的信任,要把教学做到极致才对得起家长。”每次上课前,肖光明都要让自己静几分钟,将昨日上课的得失在脑子里过一下,找到更好的突破方法,力求精益求精。上课时,肖光明绘声绘色,抑扬顿挫,教室里经常传出学生愉快的笑声,许多学生一谈起肖老师上课,都说他“朗读课文声情并茂,声音好有穿透力,引导我们理解问题时好轻松好愉悦。”而其中的甘苦,只有肖光明自己知道。 39年来,肖光明几乎都是兼教双班,有时兼教三班,有时候除了教语文,还要教一个年级的历史、音乐、活动等课程,但他从不抱怨,总是欣然接受。他把一辈子都献给了五陂学校,献给了教育事业。 26年班主任生涯,爱如山 有一年,肖光明班上有位彭姓男生,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长期跟着奶奶生活。奶奶年纪大,家事又多,对孙子关心不够,造成孩子性格孤廦,不爱读书,经常完不成作业。肖老师通过家访了解情况后,经常挤出时间找小彭一起散步、谈心,并多次与其父母电话沟通,要求他们多与孩子联系,让他感到家庭的温暖。经过家校的共同努力,孩子性格逐渐变得阳光开朗,对学习也感兴趣了。后来,小彭考上了大学,他写信对肖老师说:“如果不是您当年的关爱,我恐怕上不了大学。是您改变了我的命运!” 无独有偶,肖光明班上还曾有个刘姓学生,生性好斗逞强,人赠绰号“好斗王”,隔三岔五就闹事,对学习全无兴趣,上课成了“瞌睡王”。肖老师深入小刘家中,了解到其父母过于宠爱孩子,任其任性,于是有意识地引导小刘多参加班上的活动,改善与班上同学的关系。渐渐地,小刘变得懂礼爱学了,后来成为了学校的“学习积极分子”。 像这样的故事,当了26年班主任的肖光明不知经历了多少。 “王师傅,你好,你孩子学习有进步了,但有几个方面还需注意……”“你孩子最近有些烦躁波动,影响了上课的情绪,想了解一下原因”“你孩子在家里学习时间是怎样安排的?家里有什么困难么?”这样关切询问的话语,至今在许多家长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从教39年来,肖光明担任过26年的班主任。这期间,他经常利用傍晚、休息日等时间家访。五陂镇的乡间小路都留下了他辛勤的家访脚印。如遇学生家贫要辍学,肖光明总是慷慨解囊,想方设法帮忙解困。他曾连续十多年资助学生圆读书梦。如今,肖光明仍然以各种方式帮助家有困难的学生。 12篇教学论文,心无悔 “肖光明老师善于解决教学中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很有特色。”市教研室有关领导和搞教研的老师曾经这样夸他。执教语文39年,作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的肖老师担任过34年的语文教研组组长。他不仅刻苦钻研教材教法,还积极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他的《授以强化素质的阅读达标方式新探》教研论文,就荣获了全国目标教学论文一等奖,实现了当时五陂学校国家级论文奖零的突破,其引导学生以文体特点为阅读自学思路,以问题引路共同探索,以撰稿交流自学所得的教学方法,深受教育界同行肯定。 从教以来,肖光明曾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市优秀教师,4次参与了省级出版社出版的初一至初三年级的《初中语文目标教学课堂评价》丛书的编写工作,在《中国教育》《江西教研科研》等刊物发表论文12篇。 来源:萍乡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