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论坛 城事社区 城事生活 《新泉记忆》选登——旗幡飘飘话古街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5452|回复: 0

《新泉记忆》选登——旗幡飘飘话古街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847
发表于 2019-3-13 14:2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旗幡飘飘话古街

新泉街原名新店里,本是一个山区小街道。清同治年间,上店老店铺和市上米市陆续迁入,新店街遂成为了武功山北麓的重要集镇。考虑到街上多有木制建筑,经常发生火灾,遂引泉水穿街而过,因此后来将新店街改名为新泉街。

新泉老街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单巷街,整体为四方围城形式,街的东西南北各有一个青砖砌成的门楼。街道宽约四米,用鹅卵石铺面,一条小溪由东向西穿街而过,溪面上每隔几米用一块麻石板铺盖,既可以用来防火,也便于百姓汲水饮用。街道两边的建筑多为明清风格,或为店铺,或为住房,一个个用砖砌成的风火垛子墙,将这些建筑物紧紧连接起来。这些建筑物都为木结构,分上下两层,上层多用来住人,下层多用来做店铺门面,门面的旁边,斜挑着一面布旗,上书本店经营的货品名目。

640 (17).webp (32).jpg

老街规模虽小,却是连接安福、莲花、芦溪、上埠的重要枢纽,因此商贩云集,人来熙往,生意兴隆,店铺林立。

据新泉街老人回忆,古街有米市、南杂铺、南百货铺、客栈、饭庄、银匠铺、铁匠铺、染印铺、织布坊、中药铺、伞铺、纸扎坊、棺材寿衣铺、乐坊店(即做糕饼店)、理发铺、裁缝店、武木馆几十种,每个店铺都有店号,用旗幡插于门楣上或镌刻于店门前两傍的墙垛子上。很多店铺都是前有门市,后有工作坊。

新泉最负盛名的店铺是豆腐坊,有五、六家之多。这些豆腐作坊都是前门市,后作坊。豆腐种类繁多,有白豆腐、豆腐脑、豆浆、焙豆腐、炮豆腐、腐乳、霉豆腐、豆渣饼、豆腐酱。为了使自己的豆腐销售快,利益高,作坊工人都是凌晨起床赶制豆腐,争取在天明之前让豆腐上市销售。新泉豆腐用武功山泉和本地黄豆磨制,望之细腻如脂、洁白如膏,品之嫩滑爽口、纯甜甘冽,因此早负盛名,远销山外。

640 (17).webp (33).jpg

新泉街比较出名的店号还有易全丰南百货店、曾焕新银匠店、念慈米市、易记伞铺、许记铁器铺、刘记白如雪包子铺、皮昌和中药店等。

易全丰店老板的热忱是出了名的,只要顾客来了,就会笑脸相迎,耐心地介绍产品质地优美之处,据说凡是进了他店门的顾客,都会被他的热忱感染,决不会空手而去。易老板曾谆谆教导后辈:客人进了店,必有所取,如果你让他空手而去,那你就不是一个做生意的人,和气生财嘛。易老板的内助也十分了得,没进过学堂门,但圆口数(心算能力)快,某货几斤几元几角眨眼就能报出价来,而且不差分文。

曾焕新银匠铺主要出售金、银、铜等饰品。所谓银匠铺实际上也有金、银、铜交易。富家小姐拿来金银雕琢首饰,稍富家庭的女孩拿银子打造手镯耳环。平常人家的女孩出嫁也要打扮一下,那就拿铜钱打制耳环、戒指等。当然也不乏富家子弟或老板、老板娘前来雕琢戒指、手镯等。金银在旧时是固有的硬货币,有了它可以走遍天下,因而倍显珍贵。前来打制装饰品的人拿了金银铜来了,不待吩咐,老板就会拿出戥子(古时以斤、两、钱、厘计算重量)来过称。金银首饰打好之后重新过戥子,按规定损耗返回原物的重量。这个行业讲的是诚信,有诚信生意才会兴隆。

皮昌和药店老板是从外地逃避战乱来到这里的,因看到这里山清水秀,盛产粮食(原有大安粮仓美称),百姓勤劳和善,就索性落地生根,将外地的原有房地产变卖成银两,到新店街买地建房,开起药店来了。由于制药售药是祖传的职业,老板自己懂药理,能顶半个郎中,凡是小寒小病,也能为患者撮药治疗。当然,药店还兼诊病看脉,那就请来本地有名的郎中坐柜开方子,因此药店生意也很不错。


640 (18).webp (1).jpg

当然,旧时的新店街上少不了织布和印染坊,当时农村百姓大多穿的是生布做成的衣裤。生布的原材料是苎麻,农民家家都种有苎麻,到春夏之交将苎麻砍倒,然后刮下有纤维的外皮到清河水中浸泡几天,捞起来后经捶打除去表皮杂质,然后又是漂洗捶打,直到发白之后捞起来晾干,打结成扎。由老年妇女在家搓成线或纺线,再缠成线绽。最后交到织布纺去织成生布。决定生布质地好坏的关键是纺线,线纺得越细布越柔软,手感越好。生布做的蚊帐粗劣,但透风性强,经久耐用;但做衣服穿的生布就要线细如发,织布时就必须织得紧密不透亮。

洗染坊也叫染浆坊,染浆房要较高的技术,染花色的要套印,染平板的就很简单。花色常有“喜上眉梢”,“花开富贵”,“孔雀开屏”,“祥云追月”等图案。在古时山里大多人家都是这样织布穿衣的。

在老街上段还有个武术馆,叫永柱斋,是专门教人习武防身的。新店是武功山下的腹地,古时兵连匪结,有的匪徒就在武功山中立寨成王,靠抢劫商贩、富户,杀人越货为生。古时人为了自身平安、家财无忧,农闲时节就练武,渐渐的练武成为乡俗,新店里几乎人人都有几手武术功夫,大户人家甚至专门请人习武做家丁,保家护院。也有商家老板到武术馆请师父做镖师以保全商品不受掠夺。大姓氏家族由祠堂聘请武术师傅教习子弟,以维护族中利益,新店街的永柱斋就是由罗氏家族建成的武术馆。罗氏家族中出过几个武功了得的人,据说明朝崇祯时有个人名叫罗印伟,他的父亲被马头山的土匪绑了票,他仅凭着个人过硬的武术将父亲从匪巢中救了回来;清顺治时又凭着自身功夫带领本地青年,将闯入新店里烧杀抢掠的土匪全部剿灭。大家熟知的光绪17年哥老会起义首领罗凤冈的母亲,仅是一个小脚妇人,竟能单手用磨盘托茶,吓退前业会武的武术师傅。罗凤冈更是了得!他能将乔岭九栋十八厅大财主家无人能驯服的烈马制服,成为自己的坐骑。

除了上述开门营业的店铺之外,老街不家很多特别的地方。其一如大安里最大姓氏罗氏宗祠的粮仓(又称义仓),它将祠会公田收的租谷作为经济来源,资助学生,接济灾民,助养孤寡。根据当时族规,凡是本族中读书读到高小的每年奖一担谷,邑庠生的两担,群庠生的三担,能进入国学的学生则由粮仓提供其所有学费。

除此之外,位于老街南面的宣讲堂(曾改为书院、中美合作所)、街口的垂晚桥、街心的罗氏宗祠以及祠堂右侧的楚王庙,都是新泉老街的旧景,留下了旧时新泉百姓的生活印迹。

640 (18).webp (2).jpg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后,新泉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条条大道接连出现在新泉街,先是迎宾路,再是学前路、凤岗路、合作路,新建的街道平整宽阔,可供汽车并行,还有人行道、停车道,现街道总长约有2000米,是过去老街的十倍。特别是从2017年以来,新泉街实施海锦化建设,路面白改黑铺上了沥青,街道两旁耸立着太阳能灯,沿街的房顶都装上了彩色灯带,夜幕降临时,整条街流光溢彩、光辉璀璨。相信随着改革的步伐加快,“魅力新泉·豆腐小镇”的定位发展和“一河两岸湿地公园”规划蓝图的实施,一个更加美丽的新泉小镇将呈现于世人的眼前,焕发出更为耀眼的青春活力。


来源:魅力新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