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论坛 城事社区 城事生活 萍乡傩舞文化:摘下面具是人,戴上面具是神!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5065|回复: 0

萍乡傩舞文化:摘下面具是人,戴上面具是神!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847
发表于 2019-4-7 07: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萍乡城事网讯 刘杨 谢献忠报道:萍乡傩文化有“三宝”(傩庙、傩舞、傩面具),上栗县赤山镇丰泉管理处石洞口傩“三宝”俱全。4月4日,小编来到久负盛名的丰泉傩文小镇。
640.webp (11).jpg
赤山镇石洞口傩庙建于明洪武十一年(公元1329年,距今已673年),重修于清,由正殿、后殿、厢房、戏台、风雨亭以及附属房屋组成,历史久远,傩文化丰富。1995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依托古老的傩神庙,赤山镇镇域傩文化盛行,逐渐形成了以“傩庙、傩舞和傩面具”为表现形式的独特赣西傩文化传承。
640.webp (12).jpg
640.webp (13).jpg
小编见到,经赤山镇政府投资300多万元修建的傩文神庙分两大部分。一部分坐北朝南,建一座约300平方米的殿堂(朝房),供奉着唐宏、葛雍、周武三位将军,殿堂正门的对联为“以三时逐疫驱邪共仰神功昭炫赫,为四境御灾捍患合崇庙貌肃观瞻”,殿堂右侧进内有厢房若干,用来展示傩文化,活灵活现的傩神面具让人看了心生敬畏。殿堂前面相连为一个约100平方米的雨亭。另一部分坐南朝北,与殿堂相对,建有一个戏台,戏台下面一块500余平方米的场地,戏台两侧建有古色古香的活动楼,这两大部分由高大的围墙围起来,形成一座整体建筑,颇具气势。与戏台相对的是一座古老的庙宇,庙内檀香袅袅,香气扑鼻,傩神正在享受着信士的朝拜。丰泉管理处支部书记王根萍说,傩面作为傩文化重要的标志,是一种充满神力的象征。站在傩面具陈列墙前,汉代十二兽面人面獠牙,牛角牛目,面目狰狞让人心生畏惧,明清面具安详古朴,极大的保留了唐宗造像的风韵。傩面把乡民的喜恶表现得淋漓尽致,承载了乡民们热切的期盼。
640.webp (14).jpg
小编了解到,石洞口的傩舞(旧时叫仰傩神、踩傩神或跳傩神)历史上就誉满萍城,并逐渐从娱神演化成人的文化活动。清乾隆年间有一位就任萍乡知县的绳武,写过一首咏傩《竹枝词》:“五隅年例扮迎春,忙煞城里城外人,所幸太平有个事,顽随衡去跳摊神。”石洞口傩舞,音乐古朴,舞姿粗犷,色彩神秘,且呈现出不同层次,不同历史阶段发展的痕迹,不仅有着深奥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观赏价值,给现代艺术以借鉴和启迪,还为宗教学、民族学、历史学、艺术学、人类学乃至东方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贵的活教材。
640.webp (15).jpg
640.webp (16).jpg
据了解,赤山镇丰泉小学从2002年开始,聘请当地傩文化传承人定期到学校开展培训。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建学生傩舞队训练并外出表演,传承推广傩文化。
640.webp (17).jpg
傩文化传承人温合弘介绍,近年来,赤山镇对傩文化非物质遗产的传承尤为重视,大力筹集资金修建了傩文化展示馆,让群众有了专门的博物馆去了解傩文化;同时邀请了傩文化专家撰写了《石洞口》傩文化一书,经常组织石洞口傩舞队参加各种传统文化交流活动,让赤山镇傩文化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邀请省级傩文化非物质遗产传承人走进镇域中小学,坚持每个月至少教授丰泉小学孩子们一节傩舞课,让小孩子们能够接受到古老神秘的傩文化,有兴趣去学,有老师去教,自愿去传承。每年从正月初二起,傩舞队就到每家每户仰傩神,司傩人、跳傩人装扮各种神灵举行迎傩仪式,意在祈福,扫除村民家中的疫鬼和邪恶,祈求新的一年的好兆头。
640.webp (18).jpg
640.webp (19).jpg
据悉,赤山镇丰泉管理处傩舞曾参加广州中国文化百绝博览会,连续演出200余场,获良好赞誉。2006年曾赴台湾参加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活动表演获得了金奖。
640.webp (20).jpg
640.webp (2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