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首页
正能量
资讯
民生
楼市
装修
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
论坛
›
城事社区
›
本地旅游
›
【丰碑永恒】易简:诗留翠微峰 血洒文昌桥
返回列表
查看:
5409
|
回复:
0
【丰碑永恒】易简:诗留翠微峰 血洒文昌桥
[复制链接]
young
young
当前离线
积分
551
166
主题
167
帖子
551
积分
高级会员
高级会员, 积分 551, 距离下一级还需 449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51, 距离下一级还需 449 积分
积分
551
收听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19-4-11 11:24:3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芦溪,俗称“百里红区”。
从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社会主义革命、自卫反击战的历次革命斗争中,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芦溪人民,为民族的解放、祖国的独立及人民的自由和幸福,英勇奋斗、前赴后继,无数革命先烈奉献了宝贵的生命,对于他们的英雄业绩,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易简 北伐军将军
云黯旴江水沸波,夺我上将奈若何!
再造江西百余日,易公卫权功最多。
以身殉国身不死,上为日月下岳河。
宁都人民抒哀感,一字一泪一悲歌。
这是易简烈士灵柩运至宁都时,在省立第十一中学礼堂举行的追悼大会上,由前清举人邱和鸣先生撰写的一首挽歌。这首挽歌,讴歌了北伐军易简将军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慨,记述了人民群众悼念易简将军的悲痛情景。
★易简将军
易简,名卫权。1889年12月25日(清德宗业光绪十四年戊子),出生于萍乡市芦溪区宣风镇竹垣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父亲易藩昌,先务农,后稍兼营小山货。由于家境贫寒,三十多岁才结婚,生有三男一女,易简排行第三。易藩昌为人忠厚正直,常受豪绅欺压。为让子女多识点字,将来立足社会,扬名显姓,克勤克俭送子读书。
★易简将军故居
易简自幼聪颖,好文爱武,七岁入宣风廷宣小学读书,成绩超群,毕业后便考入江西陆军小学,以优异成绩进入南昌陆军中学,毕业后,旋即进入湖北武昌军官预备学校、河北讲武堂和保定军官学校学习。年22岁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当时分派到江西地方军队服役,恰值辛亥革命风云席卷全国。对清廷暴政虐民,丧权辱国,深怀义愤又深受民主革命潮流影响的易简,拒命没有到职。
★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爆发后,易简便投奔到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赣军。历任见习排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职,率部转战于粤、桂、赣、闽等省。他关心部下,爱护百姓,纪律严明,骁勇善战,屡立战功,深得战士和百姓一致好评。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后,易简率部配合广东方面革命军先后歼灭了杨希闵、刘震寰的滇桂军,接着又肃清了盘踞在广东东江流域陈炯明叛军残部,统一广东全境后,准备誓师北伐。
1925年,易简在赣军赖世璜师一团任团长,该师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四军,赖世璜任军长,易简由一团团长晋升为一师师长,配合湖南、湖北革命军攻克武汉。
★1926年7月9日,广州人民举行集会欢送国民革命军北伐。
1926年秋,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直系军阀吴佩孚的主力军基本被消灭,北伐军占领了湖南、湖北两省全境。此后,北伐军实行战略推进,决定把主力军投入东南战场,以期消灭皖系军阀孙传芳。
孙传芳原系直系军阀,后拥兵自立,占据江、浙、皖、赣、闽五省,自称“五省联防司令”,拥有20万军队,军事力量优于北伐军。但由于孙、吴互存戒备之心,所以孙对两湖战场采取了隔岸观火态度,企图等待北伐军与吴佩孚部队两败俱伤之后,由他坐取渔翁之利,一方面以优势兵击破北伐军,一方面收容吴佩孚残部,继吴而为直系军阀领袖。当北伐军挥师北进,直逼孙传芳东南五省的时候,奉、直、皖军阀之间又暂时结成了联盟,共同来对付北伐军。于是,孙传芳加强了对江西的防务,把大部分兵力调赴江西前线与北伐军作战。在九江至南昌一线,集结重兵,兵分五路,侧击北伐军。郑俊产、卢香亭两个方面军为中路,从南浔铁路西侧进攻长江南岸,向湘鄂边境推进,这是主攻方向;以陈调元为左路,从安微进军长江北岸,向西进攻武汉;以邓如琢部为右路,进军赣西, 策应正面战场,以周荫人部为后路,自福建进军广东,威胁北伐军的后方。
★北伐战争
与此同时,北伐军也把主力部队转移江西战场布署森严壁垒、形成了与孙传芳军阀部队激战之势。以第三、六两军及第一、二军各一部分军队,对付郑、卢方面军阀部队,遏止其正面进攻,进而占领南昌;以第七军沿长江东进 ,对付陈调元军阀部队,进而逼攻九江;以十四军和第二军的一部分军队攻取赣南重镇赣州,然后沿赣江北上,围攻南昌。
当时,易简任十四军第一师师长。在占领赣州城后, 北进军至宁都县。决计稍事休整,继向广昌、南丰、南城一线挺进,攻占南昌的南大门一一抚州城, 最后进军南昌。
★《宁都县志》收录的易简将军楹联作品
易简文韬武略,武可横刀立马,文可下笔有神。在率领部队夺取宁都县城休整时,于军务之余偕军中同僚游览了翠微峰魏征君祠<即魏兆风,明代诸生,其人乐善好施,常散家财救济乡里,极受乡民敬重。崇祯初年,曾受荐举征聘,但他自甘淡泊,始未仕进。后人称之为“征君”>。在游兴正浓之际,回顾历史,面对现实,感慨万千,诗兴大作,于蔡爱仁先生家<宁都人,清未拔贡,参加北伐军,任十四军军部秘书>提笔撰写了“魏征君祠联”:
两千年以后,访金精十二峰,问吴王斧痕,仙人胜迹;
数百里而来,登翠微一片石,寻易堂故址,九子讲坛。
从长联中,既反映了易简将军的思想情趣,又记录了易简将军的一段革命经历。
★1984年8月27日易简将军牺牲证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由于战事紧张,易简将军终以国事为重,不久就率部离开了宁都,向抚州进军,配合第三、六军攻取南昌城。当时,南昌、九江一线战事最为激烈,敌我双方都以南昌为目标而互有攻守,反复争夺,形成“拉锯”之地。1926年9月19日,北伐军在南昌城内工人、学生的配合下,第一次进攻占领了南昌。孙传芳立即调兵遣将,集中优势兵力进行反扑,从南北两面夹攻南昌,北伐军苦战三天,终因寡不敌众,兵疲弹尽,遂于9月2 1日被迫退出南昌。9月22日,北伐军又乘敌军阵脚未稳,又一次攻入南昌。两天后,由于攻入城内的北伐军没有后援,难以坚守,只好再度退出南昌。10月11日,北伐军再度强攻南昌,又因兵力不足,后援失利而被迫撤离南昌,遭受重大损失。在这严峻的形势下,易简将军部队作为进攻南昌的劲旅军立即奉命攻打抚州城。易简指挥若定,身先士卒,与顽敌展开了三天激战,终于克敌制胜,占据了抚州城。
10月20日,易简将军在指挥进攻抚州城东时,在文昌桥上不幸中弹殉难,是年37岁。为表彰其功绩,死后被追赠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军衔。
★易简烈士陵园
易简将军的灵枢由水路运至宁都,经赣州运回故乡——埋葬在萍乡市宣风镇红桥村黄土墈组禁山里祖山坟地。
★赣烈字第801421号
在易简灵枢运回的途中,军民无不挥泪哀悼,运至宁都时,当地军民数千人在省立十一中学礼堂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宁都人民抒哀感,十字一泪一悲歌”。充分反映了宁都人民对易简将军的爱慕与悼念之情。
国民革命军第十四军军长赖世璜、党代表熊式辉,为了悼念这位在北伐战争中英勇捐躯的将军,亲笔题写了调寄《忆王孙》词一首,用青石板镌刻着馕嵌在墓后面。这首词是
北方犹未扫氛埃,
嗟叹攻城去不回,
中道何堪劲翮摧,
最可哀,
恼恨苍天不惜才。
★1984年9月10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同意批准易简为革命烈士的复函(赣府厅字【1984】327号)
★1984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授予革命烈士证明书
1984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追认易简为革命烈士。
易简烈士陵园建于解放前,烈士陵园经过两次修缮。
到2006年时,陵园内墓碑和林廊设施完备,墓碑高7米,墓碑正中间刻有“易简烈士墓”五个大字,墓碑基座上刻有易简烈士的生平事迹,整个陵园显得简洁而高雅。
2007年2月,在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怀下,宣风镇启动了易简烈士陵园改造工程,新烈士陵园聘请了专业的园林设计单位进行精心规划。
★2008年江西日报新闻报道《北伐名将易简烈士陵园落成 》
2008年3月29日,易简烈士陵园隆重揭碑,成为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改造后的易简烈士陵园庄严典雅,总占地面积22亩,绿化面积达19亩,墓碑主体建筑占地面积650平方米,陵园内硬化路面800平方米,陵园广场占地面积3100平方米,包括2800平方米绿坪和300平方米停车场。
陵园墓碑远看似一把挺立的钢枪,碑高9.99米,象征着易简烈士的为国为民的壮举长久留在人民的心里。
墓碑中间刻有“易简烈士之墓”六个锍金大字,由中国当代书法家李远实先生亲笔题写。
墓碑基座在正面刻有易简烈士的墓志。易简烈士的灵柩安葬在墓碑的正后方,墓体采用混凝土材料建成半圆形状。
陵园的绿化以龙柏、毛竹为主,配以香樟、雪杉、桂花、白玉兰、冬青、樱花、红杜鹃、栾树、南天竺、常青小灌木等十余个品种,使陵园绿树常青,素花点缀,显得庄重而肃穆。
★纪念易简烈士诞辰120周年暨铜像揭幕仪式
2009年12月25日上午,纪念易简烈士诞辰120周年暨铜像揭幕仪式在易简烈士陵园举行。
★在烈士纪念碑前,宣风镇中心学校师生正在举行仪式悼念英烈。
★银河镇中心学校开展“弘扬传统文化,缅怀革命先烈”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宣风镇珠亭小学清明祭扫革命烈士陵园活动
★宣风镇中学开展清明节祭扫烈士陵园活动
巍巍青山埋忠骨,朵朵白花祭英烈。每逢清明、“七一”等重要节日,机关单位、在校学生、普通群众……社会各界人士络绎不绝自发祭扫烈士陵墓,敬献花圈以缅怀先烈,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烈士安息青草地 英名铭记在心间
忠肝义胆照日月 丰碑永恒万古传
资料:1991年芦溪区政协《芦溪英烈》文史资料总第五辑之易简传略
易简传略作者:朱西屏
资料及图片来源:曾建开、易家田、刘定焕、博物馆、宣风镇中心学校、易磊
文章来源:宣风之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城事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