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慈英为丈夫擦洗身体
见习记者邓敏报道:都说妇女能顶半边天,但萍乡市安源区高坑镇浒泉村的妇女贺慈英却是独自撑起了全家的一片天。从2007年起,儿子、丈夫接连瘫痪,面对排山倒海般的打击,她用柔弱的肩膀撑起一个家的重担。她虽然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干出轰轰烈烈的大事,但她对丈夫和儿子的默默付出,感人至深,诠释着爱的坚守。 贺慈英给儿子喂水 不幸降临,从此踏上荆棘路 1981年12月19日,贺慈英清晰地记得这个日子,这天,她嫁给了高坑镇浒泉村的刘启华。婚后育有1个儿子和2个女儿,日子虽然清贫,但也过得有滋有味。 2007年8月,22岁的儿子刘波从杭州打工回来,贺慈英开始期盼着儿子结婚生子。却没想到,祸从天降,回到家后的刘波经常感觉自己耳朵听不见,有时候还会胡言乱语。几番周转,贺慈英带着儿子最终来到北京,经诊断,刘波因患有小脑萎缩、基因突变等多种疾病,将逐渐失去行动、语言等能力。医生说,这孩子情况很不乐观,没有痊愈的可能了,只能靠吃药防止病情恶化。 “我们家孩子那么懂事,那么老实,还那么年轻,我的心揪成一团。”找亲戚,找朋友,贺慈英不愿放弃,四处筹钱,坚持要为儿子治疗。为了帮助儿子康复,贺慈英每天扶着他上下楼梯,到处走动。有一次,贺慈英扶着儿子走路,没想到两个人摔在了一起,贺慈英爬起来后一把抓住儿子的手,可是使劲力气也没能把儿子拉起来,儿子说:“妈妈,你不要再扶了。”儿子正处于男人最好的事业奋斗期,却被病魔缠身,贺慈英心如刀绞,她明白,儿子也明白,这意味着什么。看着儿子病情一天天加重,贺慈英止不住心疼,却不敢在他面前掉下一滴眼泪。 祸不单行,家庭再遭雪上加霜 屋漏偏逢连夜雨。2011年,灾难再一次降临这个家庭,当年1月4日,贺慈英的丈夫刘启华突发脑溢血,彻底丧失了劳动能力,贺慈英不得不独自一人扛起家庭重担。2013年,贺慈英在路边开了个小杂货店,售卖烟、酒、水等,这成为了当时一家人的主要生活来源。 然而,病魔却不打算轻易放过他们。2018年11月16日晚,刘启华脑溢血再次复发,瘫痪在床,生活彻底不能自理。如果说儿子的病让贺慈英的生活变得灰暗,那此时丈夫的瘫痪则是对她最为致命的一击。“我当时整个人都懵了,感觉天都塌下来了。从我丈夫躺在床上起,我心里就在想,如果他们俩都不在了,那我活着也没意思。”面对家里2个生病的男人,瘦弱的贺慈英很不轻松,这份不轻松不仅仅来自身体疲累,更来自心理上与绝望二字的不断斗争。 “我只能硬着头皮撑下去。”现在,丈夫和儿子两人的吃喝拉撒全靠贺慈英一手料理。为了照顾丈夫和儿子,贺慈英不得不关闭小杂货店,一天24小时全天在家看护丈夫和儿子。三人的生活来源就是村里帮忙申请的低保、残疾人补助、大病救助等各种扶贫惠民政策。“经常是弄好了老伴,又得赶紧为儿子擦洗。幸亏2个女儿也很懂事,女婿也很好,让我少操不少心。”因贺慈英无微不至的照顾,刘启华和刘波全身没有一处褥疮。
贺慈英淘米做饭
不离不弃,用爱撑起一片天 每天凌晨5点,用不着闹钟,贺慈英便醒了,多年来的习惯早已成自然。小心翼翼地走出房门,打开厨房的灯,舀水、淘米、洗菜、烧水,开始做饭。听到水壶里的水嗡嗡作响了,贺慈英赶紧拿过水盆,往里面加一些盐,把开水倒进去,然后又端着水盆走进房间,服侍丈夫穿衣洗漱,泡手泡脚。贺慈英每天坚持每2小时为丈夫按摩一次,出院后丈夫双手和右腿僵硬不能动弹,需要妻子喂饭。由于妻子的悉心照顾,丈夫慢慢地恢复了,右腿能活动,手有力气了,能自己吃饭了。 而儿子刘波经常让她提心吊胆,因为身体没有知觉,刘波经常半夜从床上睡到地板上,贺慈英经常凌晨2、3点要起来照看儿子。 “如果我们家只剩我一个人,我是活不下去的,只有照顾好他们父子俩,一家人都在,才像个家。如果他们不在,我一个人也没有什么意思,我必须坚持下去,尽一切力量照顾好他们。哪怕只有0.01的希望,我也要把儿子治好。”儿子的病情不见好转,贺慈英心中的大石就永远不敢落下。 “不抛弃、不放弃”是她对这个家最好的诠释。日子在贺慈英的坚守中流逝着,也在贺慈英的期盼中前进着。正因为有着这份坚守与期盼,这个苦难的家也正增添着幸福和希望。 来源:中国江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