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是童年的书签 是童年的摇篮 是童年的梦想 六一,是所有孩子们的节日
在今年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 江西文明网、中国江西网的记者 来到江西省萍乡市芦溪镇特殊教育学校
走进特教校长刘小清的日常生活 关注这群特殊的孩子的世界 ……
5月27日一早,在江西省萍乡市芦溪镇的特殊教育学校的校园里,刘小清校长又开始了她忙碌的一天。自1997年来到学校任教后,二十二年如一日地用她满腔的热爱与责任守护着学校里这群特殊的孩子。
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来说,日常生活中看似非常简单的一件事,他们都要付出成倍的努力来完成。
图为刘小清校长正在教聋哑孩子练习发音,这些孩子不能听到声音,让他们感受声音成为了刘小清校长的日常工作。她经常让学生的手贴在自己的喉部、腹部,利用他们的手感觉声带的颤动、气流的强弱。教说话时,她还用筷子放在学生的舌头上,教学生读哪个音舌头该怎样用力。即便是一句很简单的话,这些学生们都要对着镜子观察口形进行反复练习。
这个学生叫廖志锋,7岁,听力障碍儿童,因为耳聋听不到声音,所以不会说话。来到学校三年,经过学习和培训,他现在已经能流利的使用手语和简单的发音,看到这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刘小清觉得自己再多的辛苦也是值得的。
在学校,孩子们除了能够获得一些基础教育,还能学习到一定的职业技能。刘小清校长说:“培养这些孩子们的一技之长很重要,尤其是以后工作了,要是没有一技之长的话,对这些学生们来说是难上加难。”所以她很注重这些学生们的技能培训,而学生们用各种奖状和优秀作品来回报刘校长和各位老师。
由于身体和外界环境影响,特殊学校学生内心敏感,容易自卑、暴躁。刘小清校长总是从小事着手、从点滴做起,用微笑传递知识。
学校晚自习的时间段本是刘校长下班休息的时候,可是刘校长基本没有选择过休息。她会来来学校转转,陪陪学生们,看到学生有不懂的问题就及时辅导,看到学生的床铺没有整理好就帮忙整理。
在学校,除了承担日常教育教学以外,刘小清还利用休息时间给不能到校的重度残疾孩子送教上门。在课余时间、双休日或者寒暑假,刘小清还带领老师深入到残疾孩子家里为残疾孩子服务,给残疾孩子送知识、送技能、送康复,送温暖。
有这么一群特殊的孩子 他们有的也许看不懂斑斓的色彩内涵 也许听不见美妙的声音妙漫 也许行为比同龄的孩子笨拙
但是 他们同样有着 孩童纯真的笑容和纯粹的心灵 更需要我们去关注他们的成长
来源:江西文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