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意识淡薄
6月28日一大早,记者实地走访金陵小区附近的沿街店铺。这条街道,夜宵摊点较多,经过一夜的经营,餐厨垃圾、酒瓶、饮料瓶等占据了街道沿线的垃圾桶。
在一家菜馆门口,摆放着一个黑色垃圾桶和一个蓝色垃圾桶。黑色垃圾桶里,空空如也;蓝色垃圾桶里,纸巾、烟头、碎玻璃混着剩饭剩菜,散发出一股腐臭味。此时负责店铺垃圾清运的环卫工人彭阿姨正在作业。“我们在每个店铺门口都加放了一个黑色垃圾箱,专门用来收集潲水及餐厨垃圾,但很多店家图方便,所有垃圾都扔一个桶里。”她无奈地说。彭阿姨表示,她曾多次向该菜馆的工作人员提过意见,但效果甚微。
沿着街道,记者来到一个垃圾桶放置点,依次察看,可回收垃圾桶里有白色的塑料袋、炒粉餐盒、牛奶盒、烤肉竹签等;而在不可回收垃圾桶里,有矿泉水瓶、食品袋、贴纸、废玻璃瓶等。记者走了多条街道,观察了十多个垃圾桶放置点,看到的情况大同小异。
垃圾转运不分类
早上8时许,市中级人民法院附近的垃圾桶放置点,一辆垃圾清运车驶来,转运垃圾。只见环卫工人熟练地放下垃圾清运车的拖斗,将可回收的垃圾桶和不可回收的垃圾桶同时挂在拖斗上,将两个垃圾桶里的垃圾集中倒进垃圾清运车。
“这上面标明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都是倒在一起吗?”面对记者的提问,环卫工人李大叔摆了摆手笑着说:“扔垃圾的时候就没分开扔,都混在一起了。”
前来丢垃圾的市民却不赞同李大叔的说法。他说:“我们将垃圾分类放进垃圾桶,转运时却混在一起收集,那之前的分类都是白费工夫。”
走访中,记者也发现有一些市民和店家能做到垃圾分类。在金陵东路一家烤鸭店,记者看到店员们把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开来收集。“这么热的天,垃圾混在一起气味大,街坊四邻都不好受,我们店有专门的潲水桶收集餐厨垃圾,傍晚有人会来收走。”老板娘说。
软硬件都要提升
走访中,很多市民都赞成垃圾分类处理,但由于生活中垃圾回收设施不完善,让他们忽略了垃圾分类。家住金陵小区的邓先生说:“我很赞同垃圾分类,但目前来说,就算我们有意将垃圾进行分类,小区也没有设置足够的分类垃圾桶,如果有关部门完善设施,将路边垃圾桶分类更加明确,我在生活中会更注意把垃圾分类投放。”
就萍乡开展垃圾分类工作,记者联系市城管执法局有关科室负责人。他表示,我省南昌市、宜春市是全国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46个重点城市之一。我市垃圾分类起步比较晚,垃圾分类前端设施以及垃圾处理终端设施还有待完善。目前萍乡市内只有一个垃圾焚烧发电厂,一天可处理900吨垃圾,但全市每日产生的垃圾量远远大于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最大处理量。
该科室负责人介绍,他们将会进一步完善城区垃圾收集设施,并选择部分城区居民小区、乡镇行政村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群众垃圾分类意识,提高群众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参与度。在市行政中心大厅,市机关事务局摆放了“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宣传栏,号召机关干部实施垃圾分类,构建绿色文明。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市人大常委会已经将垃圾分类列入立法计划。
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工程,实现垃圾分类,萍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