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20出头的北漂青年,曾梦想在首都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因为机缘巧合,邂逅了一片青山绿水,爱上了这个被他称为“诗和远方”的地方,他留下来了,成为了异乡“本地人”,更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这里,用涌动的热情回报它的美好。他就是萍乡武功山风景名胜区麻田办事处东江村的一名普通青年党员肖强。
人生不是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20出头的北漂青年,大概都在憧憬着在北京打下自己的一片天,曾经的肖强,也梦想着能够扎根首都。人生的魅力,在于它的未知。2013年,机缘巧合,23岁的他从北京来到了这个陌生的山区,一待就是6年。
很多人以为他适应不了这样的落差,但很快他就被这里的山水田园给吸引住了,慢慢的他开始喜欢这个世外仙境。来到武功山风景名胜区东江村的这几年,他把这里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每一条路都走了几遍,他开始了解、熟悉这里的自然风貌、历史人文和民俗文化,经过几年的熟悉,他已经把自己定位为一个比东江人还更熟悉东江的人。他说:“在这里,你会发现,眼前所见,就是诗和远方。因为喜欢,便不愿再离开。”
但是人生不能只有诗和远方,还要有奋斗。肖强喜爱的东江村生态环境优良、民俗文化丰富,怎么在建设武功山风景名胜区的过程中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是大家都在思考的问题。说起这个话题,在当地村民的眼里,似乎除了农家乐还是农家乐。年轻血液的融入,激活了当地发展的一池春水。肖强不拘泥于“一时一景一地”,而是把目光聚焦在了旅游资源的整合上,为的是让村民能够在分担乡村旅游责任的同时更能享受到发展的成果,让更多的村民走上致富的新路。
2015年11月,他和七位当地村民联合成立了红岩谷乡村生态旅游专业合作社,这是江西省首家乡村旅游合作社。合作社按照“统一营销、分散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的原则运营,依托武功山风景名胜区东江村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民俗文化,通过整合东江村旅游资源,发展休闲农业,挖掘民俗文化,开发产品和开展特色鲜明的旅游节庆活动等方式,推动本地乡村旅游向规范化特色发展,带动本地群众脱贫致富。
在肖强的精心策划和积极组织下,东江村现已经形成了龙灯会、开耕节、清凉节和进补节四大传统节日。目前,已经成功举办四届春节龙灯烟火节、四届开耕文化节,两届清凉文化节和五届冬季进补节。通过举办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主题活动,吸引游客,使得东江乡村旅游正逐渐兴起,仅2018年就累计接待游客19万余人次,直接带动当地旅游经济收入730余万元。小小的东江,现已成了武功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规模化、特色化发展的一张名片。
纵然再美的地方也不只有诗和远方。合作社发展了,但在脱贫奔小康的路上,决不能忘了贫困群众。2017年5月,根据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需要,合作社制订了旅游扶贫工作方案,创新“扶智+扶产”的双扶模式。2018年12月,东江村50户贫困户均以不同方式加入了合作社,从此合作社扛起了东江村脱贫致富的大任。 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贫穷并不可怕,怕的是智力不足、头脑空空,怕的是知识匮乏、精神萎靡。根据大部分贫困户,穷的不是能力而是思想的这一现实情况,制定“扶智”的工作方案。定期组织社员和贫困户进行旅游服务培训、劳动技能培训和思想文化等理论学习,借助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劳动就业技能培训等培训机会对他们进行理论学习。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还积极带领贫困户走出去参观学习,先后组织到温汤水口村、宣风吐霞村、浏阳松山村和武宁长水村等地参观学习。通过有针对性的对贫困户开展理论学习和实地学习,不仅有力提高了他们思想文化水平,还增长了他们的见识,更加肯定了自己的能力,对脱贫有了信心。
同时又根据贫困户实际情况,合作社与贫困户签订农产品销售协议,为贫困户提供农产品销售平台,帮助其通过销售自家种养的农产品来提高收入。同时积极开辟农副产品市场,在举办节庆活动期间,搭建农场品销售摊点,积极推销农产品。在冬季进补节期间,杀猪宰羊,组织杀猪饭、羊肉进补宴,一对一帮助贫困户销售草猪和山羊。以农家乐日常经营和节庆活动促进农产品销售,及时有效的帮助贫困户增收,帮助其在脱贫道路上迈出坚实有力的步伐。
几年时间,东江村民渐渐熟悉了这个外地小伙,渐渐接受了这个能够带领大家致富的青年人,肖强渐渐成了这里的异乡“本地人”,靠着自己的踏实和热血赢得了东江村民的心。2018年3月,经村民推荐,非本村户籍的肖强被推选为东江村村委会委员,又在同年12月,经村民代表大会补选为东江村委会主任。一个外地人,能够获得村民的广泛认可,可以想象,这个过程当中,肖强付出了多少心与力。
鲁迅先生说:“有一份热,发一份光。”乡村曾经背负着父辈们的坎坷与梦想,承载着我们的年少与青春,它需要有一股力量,义无反顾踏上振兴乡村之路,用光和热,赋予农村新活力、铸就新的辉煌。如今的肖强责任更大了,担子更重了,但他始终把村民对他的信任铭记在心,以一名农村青年党员和村集体发展带头人的身份继续为东江村谋发展,为百姓谋福利。
(供稿:武功山风景名胜区党群工作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