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论坛 城事社区 萍乡正能量 燃泪!听听萍乡85岁老兵的声音,还原一个真实的…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5362|回复: 0

燃泪!听听萍乡85岁老兵的声音,还原一个真实的…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847
发表于 2019-8-1 17: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40 (14).webp (9).jpg
胡慎远坚持每天写日记

走近老兵,最令人感动的是他们的纯粹与朴实。战争年代,他们在枪林弹雨中立下赫赫战功;和平时期,他们深藏功与名,过起了普通群众的生活,也从未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为家乡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1953年3月初,他跟随部队跨过鸭绿江步行至朝鲜战场,走了1个月零3天。作为一名炮兵侦察兵,他在战场上肩负起侦查敌军动静和为炮兵测量发射位置的重任。

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他继续留在朝鲜帮助战后重建,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7年8月,他复员回到了祖国的怀抱,3个月后,到南昌八一麻纺厂工作。

640 (14).webp (10).jpg
胡慎远在朝鲜拍摄的照片
  1963年回到萍乡,在电影队上班,直到1987年2月退休。这24年间,为了萍乡文化事业的发展,他的足迹遍布了萍乡每一个村庄。
  现在,他已经85岁了,仍然坚持学习,仍然坚持每天写日记,已经写了20本,记录自己时刻听党话,永远跟党走,忠诚奉献一辈子的爱国情怀。
  他常常告诫子孙,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
  他就是安源区八一街藕塘边社区的抗美援朝老兵胡慎远。
640 (14).webp (11).jpg
胡慎远写的20本日记部分节选
  战争年代
  他艰苦奋斗,不惧牺牲
  胡慎远1934年12月出生于萍乡彭高。1952年7月,他毅然在萍乡参军,加入暂编23团,同年12月跟随部队到了上海,编入第三野21军63师炮兵团野炮营1连,随后又跟部队到了东北。
  1953年3月初,他随部队从鸭绿江边步行至朝鲜战场。“当踏入朝鲜的土地,到处都是断壁残垣,因为敌人的飞机轮流轰炸,百姓不得安宁。”
  胡慎远在日记中写道:“我们整个部队行军都是选在晚上每天7点多钟出发,一直行到第二天早上6点多钟,由于春天雨水比较多,在路上经常有人摔倒。”
640 (14).webp (12).jpg
胡慎远写的20本日记部分节选
  “由于敌机的封锁和轰炸,后勤和给养跟不上,路上只好扯野菜吃,我记得我们排十几个人一天就只有四五斤米,有时还发些压缩饼干,又硬又粗。”
  “由于卫生条件不好,再加上饮食不正常,在行军过程中,我得了肠胃病,每天拉肚子,但又不能掉队,拼死拼活都要跟上队伍。因为路上很不安全,前面队伍走,后面就有特务跟着,还明目张胆向敌机发信号,在行军过程中,很多掉队的战士被杀、被捉。”
  “我们行军是从中线入朝到达东线,路过了清川江、金刚山,在过清川江时,遭了好几次袭击,我们一个连都是分三次过江,因为敌机是定时轰炸和扫射。在过金刚山时,我们整整走了一个晚上,那天又是下着雨,路又抖又滑,走到第二天早晨才到山脚下,我们部队从鸭绿江边出发到达朝鲜前线整整走了1个月零3天。”
640 (14).webp (13).jpg
胡慎远保存的徽章
  “在战场上,我一直在侦查岗观察敌军动静,丝毫不敢怠慢,眼睛一直盯着观察镜,发现任何动静,第一时间向上级汇报。就算交接班时,也要详细说明观察的情况。”
  “1953年7月27日晚上7时整,部队下达了停止射击的命令,双方都在这个时间停止了一切射击。然而阵地上是显得那么平静,没有了枪炮声,没有了火光,所代替的是双方阵地的士兵跳跃欢呼,将近4年的抗美援朝战争就此宣告结束了。”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胡慎远随部队继续留在朝鲜,帮助朝鲜战后重建,修路、建房等,一直到1957年8月,他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640 (14).webp (14).jpg
革命军人证明书
  和平年代
  他回乡乐当放映员,足迹遍布萍乡每个村庄
  回国3个月后,胡慎远被分配到南昌八一麻纺厂工会做文书,随后,又到余江的工厂工作了一段时间。
  1963年,他回到萍乡,在电影队工作,开始到各个村庄放映电影。
  那时候,无论路途多远,他都是背着放映设备跋山涉水,准时为村民们送去文化大餐。
  东桥、广寒寨这些比较边远的地方,他都是走路过去,有时候要走上整整一天。
640 (14).webp (15).jpg
部分日记节选
  但是,无论路途多么遥远,胡慎远从没有放弃,在工作中继续发扬在战场上那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做到每天一个村庄至少放映一场电影。
  “1970年,电影队升级为电影公司,我们放电影就不用那么辛苦的走路了,那时候就可以骑着自行车去放映,直到1987年2月退休,在这24年间,我走遍了萍乡的每一寸土地。”胡慎远如是说。
  胡慎远的妻子告诉记者,丈夫是一位闲不住的人,退休后,便主动申请管理家附近的农贸市场,后面还去了一家建筑公司从事会计,管理档案等。
  虽然已经85岁高龄了,但胡慎远仍然每天写日记,记录着生活的点点滴滴和家乡的变化。他说:“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更多先进的思想理念。同时也要告诫自己的子孙要诚实做人,勤劳致富。”
640 (14).webp (16).jpg
志愿者们为胡慎远送漫像
  “我现在的生活条件很好,住在小区二楼,出行比较方便,上街买东西,小孩上学,去医院看病等都比较方便,算得上是萍乡的繁华地段。”这是胡慎远近几年在日记中写的内容。
  胡卫明作为胡慎远的二儿子,他坦言:“父亲是一名革命军人,吃了非常多的苦。他经常激励我们在工作中要继承他的优良传统,要老老实实做人,诚诚恳恳做事。不管在哪里,都要认真学习,刻苦钻研本职工作,为家乡的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记者在胡慎远家中看到,他家的墙壁上悬挂了很多书法作品。虽然已经85岁了,他不仅经常练习书法,还会拉拉二胡,不断充实自己的生活。

来源:中国江西网萍乡频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