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论坛 城事社区 城事民生 筑梦山村显真情 ——记新泉乡杨家湾村“第一书记”方华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6334|回复: 0

筑梦山村显真情 ——记新泉乡杨家湾村“第一书记”方华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847
发表于 2019-8-19 17: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5月7日,50岁的方华从繁华的省会城市走进偏远的贫困乡村,告别了舒适的工作环境走进田间地头。他换下“西装革履”,挽起裤脚、扛起锄头,肩负组织重托,来到芦溪县新泉乡杨家湾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他就是江西煤矿安全监察局工程科科长方华。

杨家湾村是芦溪县最为偏远的行政村之一,长期以来,由于地势偏僻、交通条件落后等因素,杨家湾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省定“十三五”贫困村,186户646位常住村民找不到脱贫致富的路子。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

刚进村时,方华俨然是“客”,村民看着这位省城来的干部也很“新鲜”,时间长了,和村民们熟悉了,方华的心也跟着“驻下”了,与村民们打成一片。

“我家多次遭遇变故,只剩下我们爷孙俩人相依为命,方书记对我们家很关照。”贫困户韩远芳说,儿子和老伴相继离世,儿媳撇下孙儿改嫁,生活的贫困曾让他走投无路。孙子初中毕业后,就想弃学打工,方华听说后,与工作队成员多次上门给他做思想工作,帮忙联系上萍乡高级技工学校,并与学校说明情况,免除学杂费,每年还争取到生活困难补助1000元。安排好孩子读书之后,方华又与工作队联系上武功山休闲旅游公司的张总,谋求到一个环卫工人的工作,每月工资1600元,解决了韩远芳的就业问题。同时,韩远芳每年收割的750公斤大米、养的一头生猪,驻村工作组都“一揽包收”,帮其销售。

贫困户周萍华的父亲患有重病,方华在社会扶贫网发起募捐,并帮助其销售冬笋150多公斤……

村里的贫困户说,方华与工作队来了之后,一心扑下身子做好事,处处为贫困户们着想。

万丈高楼平地起,关键在于打地基

尽管帮扶成效十分明显,方华仍然清晰地意识到:“最重要的是要加强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巩固和提高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帮助村里理清发展思路,为村里未来发展打下根基。”

杨家湾村有20名党员,其中包括外出打工的党员和年事已高的老党员。如何发挥基层党员的积极作用,以基层党组织建设来促进发展?方华着手对村里党员进行全面摸底,并每月召开支部会和党员大会,以“三会一课”“两学一做”为抓手,认真落实党建责任,不断研究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018年,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他做通党员群众的工作,使大家统一思想,决心选出一个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好班子。

经过乡党委精心考查,选出了一支群众满意、党委放心的村“两委”班子。

“如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能及时摆在桌面上说清说透,有不了解的情况,及时沟通交流,大家拧成一股绳,合力把支部建设好,把扶贫任务落实好。”方华甚是欣慰地说。

要想不再戴穷帽,产业扶贫最可靠

方华驻村以来就住在村委会,一张简单的办公桌上堆满了书籍,墙壁上一幅红底黑字的脱贫攻坚作战图映入眼帘。房间里摆了3张床,他与工作队成员住在一起。

尽管杨家湾于2017年整村退出了贫困村,但扶贫工作依然艰巨。在方华心中,贫困户收入问题是他的“心病”。思来想去,他提出“抓组织,建产业,强旅游”的工作思路,试图探索出一条符合杨家湾村村情的扶贫工作新路子。

2018年2月,在乡党委、政府与驻村工作队、村党支部的共同努力下,林耀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落户杨家湾村,流转土地1000亩开辟金线莲种植基地,杨家湾村2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基地实现就业,并在当年实现企业分红达7.6万元。

在征得村民同意后,工作队与村委会还将57栋土坯房进行统一改造,作为民宿出租。每栋按每月300元租金、出租20年的条件签订合同,所得7.2万元租金全部归户主所有。此外,160亩油茶和3700亩竹林低改、100kw光伏发电也在为本村村民招揽游客、创造收入。一个以村委会牵头、合作社经营、贫困户入股的种植发展模式正在逐渐成熟,马家柚、金线莲等产业不断兴盛,使杨家湾的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

思路一变天地宽。如今,杨家湾村变了,乡亲们乐了。

来源:萍乡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