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川流韵”群雕 记者陈娅/文何凯/摄 我们的家乡文化伴随着城市的悠长历史,源远流长,如山川久远,如星河灿烂,令人追慕。 初秋的一日,记者就近日亮相在与五丰河交汇处的萍水河畔“萍川流韵”群雕作品,采访了本地学者李远实先生。他深深热爱家乡,多年来致力研究本土文化。李老博古通今,谈笑间文思斐然,胜义纷呈。 由李远实、张学龙等构思并确定的“萍川古韵”群雕共有七尊雕像人物,选自唐宋元明清至民国来过萍乡并且留下诗篇的文化名家代表,墙上刻的是其旅萍名作。此群雕是原创作品,设计者力图通过它展示萍乡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组宛如从浩瀚历史长河中飘然而来的群雕,从此驻留在萍川之畔,令游客大众品赏这些文化名人的美妙诗篇,回味萍乡“赣西文化堡垒”之风采、“弦歌遍一城,家有读书声”的风情,从而穿越时光隧道,产生无尽的遐想与回味,加强对萍乡的了解与热爱。 “我们的家乡有值得称道、值得骄傲的文化底蕴,何况有这么多当时时代一流的文人为萍乡赋诗点赞。郁达夫先生说过,‘江山也要文人捧’,诚哉斯言。”李远实先生说。 萍乡建县于三国吴宝鼎二年(267年),迄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唐武德二年(619年)县衙自芦溪古岗迁至萍川之畔。 因萍乡优越的地理自然条件,丰富的人文景观,吸引着历代名流学者与文人雅士,他们或是不辞辛劳远道而来,或是缘于种种原因旅居于此,但他们面对萍乡美丽的人文山水都情不自禁地诗兴大发,感慨万千。 ●唐韩愈(768——824) [size=1.125em] 唐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贞元8年(792年)进士,因得罪朝廷权贵被贬潮州,元和十四年(819年)迁袁州刺史,袁州为今之宜春,期间路过楚昭王庙(今萍乡上栗楚山),作诗以记之。 楚昭王庙 丘坟满目衣冠尽,城阙连云草树荒。 犹有国人怀旧德,一间茅屋祭昭王。 ●宋杨万里(1127——1206) 江西吉水(今江西吉安)人,宋高宗绍兴24年进士,曾出任奉新知县、筠州知县、江东转运副使。主张抗金,反对苟安。政治失意,创“诚斋”体,诗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为“南宋四大家”。 将至萍乡欲宿为重客據馆乃出西郊 哦诗浑忘路高低,忽怪松梢与路齐。 准拟醉眠萍实驿,驿西西去更山西。 ●宋黄庭坚(1045——1105) 黄庭坚,北宋诗人、书法家,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四年(1069年)进士。 诗词与苏轼齐名,并称“苏黄”,又与张来、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书法与苏轼、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大家”。 崇宁元年(1102年)三月二十二日,自荆州来萍省兄,时年58岁,与五峰山密老友善,有诗词互和。 送密老住五峰山 我穿高安过萍乡,七十二渡遶羊肠。 水边林下逢衲子,南北东西古道场。 五峰秀出云雨上,中有宝坊如侧掌。 去与青山作主人,不负法昌老禅将。 栽松种竹是家风,莫嫌斗绝无来往。 但得螺蛳吞大象,从来美酒无深巷。 ●宋末元初文天祥(1236——1283) 文天祥,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宝裕四年(1258年)状元,官至丞相,封信国公。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元兵南侵、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招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不幸被俘,在拘囚中,大义凛然,终以不屈被害。 文天祥来萍,商务版杨德恩《文天祥谱》云,“咸淳十年正月二十五日发衡阳,二月初三经萍乡入赣,八日至庐陵。”故《赠萍乡道士》诗写于此行之中。 赠萍乡道士 道上观行人,半似重相见。 古云性相近,性岂不如面。 万形本一性,万心方一殊。 世固难绝圣,亦恐难绝愚。 注:诗中所指为“有道之士”,非道教中人也。据《辞海》中国历史纪年表载:至元8年(1271年)改国号,《赠萍乡道士》作于至元11年(1274年)。故称文天祥为宋末元初文化名人之代表。
●明汤显祖(1550—1616) 汤显祖,明戏曲作家,文学家,有“东方莎士比亚”之称。有《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所谓“临川四梦”等传世。 《送客萍乡》系汤显祖为其萍乡籍好友而作。诗中有多处提到萍乡著名景点典故,可见汤显祖对萍乡人文山水十分熟悉,信手拈来写入诗中。 送客萍乡 宜春春酒凤箫回,暮雨朝云玉女堆。 归到笔花应五色,聪明泉上读书来。 注:宜春:今宜春市。玉女堆:芦溪郊外玉女墩。五色笔:喻文才之美。聪明泉:萍乡小西门萍水河畔,宋进士叶景武少年读书典故。 ●清袁枚(1716—1797) 袁枚,钱塘(今杭州)人,乾隆进士,曾任江宁等地知县,辞官后侨居江宁,筑园林于小仓山,号随园,是当时最为著名的学者文人。 萍乡纪事 远望碧桃盛,不知何家村。 停舟褰裳住,颇闻书声喧。 柴门教学子,列坐何彬彬。 闻有江南客,欣然喜动颜。 各将文章来,愿闻所未闻。 为之少讲解,围坐点头频。 归各具鸡黍,手自擎瓦尊。 父兄荷锄归,亦来见佳宾。 但劝客小住,不知天黄昏。 我乃行役者,风中不定身。 告以势难留,纷纷泪满巾。 披衣送登船,姓名佥云云。 后会难知期,前途君自珍。 感兹醇朴意,如逢羲轩民。 方知古桃源,依然在人间。 但恨无缘留,回头空白云。 ●民国丰子恺(1898—1975) 丰子恺,浙江桐乡市石门湾人。著名漫画家、文学家、音乐家、教育家,为避日寇之乱于1938年1月6日受萍乡学生萧而化的热情邀请旅居彭高暇鸭塘萧氏祠堂共计54天。期间创作不少漫画和诗词。 丰子恺曾到囚禁张学良将军之绛园参观。有感于与张将军失见于交臂,遂作《绛园图》,赠绛园主人——武汉大学数学教师萧君绛先生。图上慨然写道:“巨宅镇国土,讴歌致太平。”此画现珍藏于市博物馆。 避寇萍乡代女儿作 儿家住近古钱塘,也有朱栏映粉墙。 三五良宵团聚乐,春秋佳日嬉游忙。 清平未识流离苦,生小偏遭破国殃。 昨夜客窗春梦好,不知身在水萍乡。 宋代理学家刘清之《萍乡县学记》称:“袁之西南,有县萍乡,山水淑清。罗霄杨岐,秀气所挺,硕儒鸿生。”由于“地界吴楚,水接潇湘”,商旅往来不绝,同时,各种文人雅士纷至沓来。据统计,《萍乡古诗》一书中的非萍乡诗人有157位,书中收入他们的作品两百余首。其中有不少著名人物,如:唐代有文学家韩愈、刘禹锡,宰相张九龄、房玄龄,著名诗人李群玉、僧齐己等;宋代有大诗人和大书法家黄庭坚,著名诗人词家范成大、杨万里、姜夔,诗词家、诗论家刘克庄,理学大师朱熹,抗金名将张孝祥,民族英雄文天祥等;明代有大哲学家王守仁、王夫之,理学家邹守益,戏剧家汤显祖等;清代有大才子袁枚、同光体赣派代表人物陈三立等。 来源:萍乡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