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赣西莲花县,有种类似地下墓葬建筑,当地人称为“阴屋”。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传说历史上当地不断地有人在里面居住生活。照常理说,人们对坟墓退而三舍以避之,可莲花县的“阴屋”却成了活人的生活场所?说是活人的生活场所是有依据的。通过挖掘,曾发现“阴屋”内有陶灯、铁炉与柴灰等明显的生活痕迹。
当然大部分的“阴屋”是空的,既没发现生活痕迹,也没发现有墓葬痕迹,也有可能是被盗后毁灭了第一线索。据当地考古专家吴栋山说,这些“阴屋”起源于东汉。莲花县有着数以千计的六朝墓葬,根据现场查看的两座“阴屋”,其前身明显是东汉时期的砖室墓葬,墓葬里有模印车马纹、车轱纹的墓砖,寓意是希望死者在死后也能用上车马,说明这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墓葬。很可能墓葬在历史上被盗墓贼光顾之后,后世的人为了躲避战乱,进入到古墓中生活,对其进行过加工利用。有一种说法是,“阴屋”是以前的藏身洞。在历史上莲花县城还处于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中,豺狼虎豹经常出没,人们只好进入“阴屋”用以藏身,躲避野兽威胁,加上升坊镇麻石村附近还有一个地名“老虎坳”,现在人们根据地名猜测,历史上当地一定有许多老虎兽类出没。第二种说法仍是藏身洞。不过人们进入“阴屋”是为了躲避兵荒马乱,而“阴屋”是以前的墓葬,为了避难,人们对墓葬进行改造。第三种说法是,“阴屋”是以往守墓人的居住地。在莲花县当地有着数以千计的墓葬,守墓人为了方便,就建起了这样的“阴屋”居住。
这些是当地村民从“阴屋”里挖掘出的精美“汉白玉”砖,经过岁月的洗礼,有的已经风化,有的还可以加以利用。有相当一部分“阴屋”并不是空的,而是实心,“汉白玉”砖围成的“阴屋”填满了红泥土。莲花县“阴屋”的形成,最大的一种可能起初是东汉墓葬,后来被人们加以利用改造成住所,随着时代的变迁,最后弃用。现如今,莲花还有的村民在利用“阴屋”。在坊楼镇屋场村的一座小山上,呈现出数个洞口。记者进入其中一个较大的洞口,其内部构造与古墓如出一辙,四壁由古砖砌成。但令人称奇的是,不仅村民在里面摆着木材等一些工具物品,而且这个洞口已经被村民用水泥修葺一新,并安装上新铁门,看来村民已经把这里当成了自家杂货间。来源:萍乡百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