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论坛 城事社区 城事民生 为了萍乡老手艺 ,他们还在坚持手作......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5565|回复: 0

为了萍乡老手艺 ,他们还在坚持手作......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847
发表于 2019-11-22 09:4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木心《从前慢》

安源花果、湘东傩面具雕刻、芦溪缩龙、上栗酸枣糕、莲花打锡,这些流传了几个世纪的手工、古法技艺,有些已经淡出了寻常百姓的生活,有些只有在特定的时节才能窥见一二。从前车马慢的日色,如今早已物是人非,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手艺人,仍然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手作,除了喜欢与责任,更是为守住萍乡传统文化的根与脉。

640 (1).webp (27).jpg 萍乡花果萍乡花果,曾经像萍乡的“老三篇”——番薯片、麻片、冻米糖一样,是萍乡百姓家里的常客。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萍乡小孩手里的零食花样早换了一拨又一拨,萍乡花果与“老三篇”渐渐淡出百姓生活,成为了几代人如乡愁一般的回忆。
640 (1).webp (28).jpg
它是由柚子、桔子、辣椒、冬瓜、南瓜、萝卜、马铃薯、刀豆、藕、木瓜、地瓜、青菜梗、鹅明豆等四时果蔬的根、叶、茎、花、果实经过(选料、洗净、切叠、挤压、雕刻、编织、水浸、烫煮、保色、定形、糖腌、烘烤)十道工序手工精制而成。
640 (1).webp (29).jpg
很多人尤其是2000年后出生的萍乡小孩,从未见过萍乡花果,更别说吃了。小时候吃过花果的中年人和老人家,记忆里的萍乡花果是世间少有的美味,只有过年才能吃上一两块。 640 (1).webp (30).jpg 上栗酸枣糕上栗家处丘陵或山中的乡村农户,门前屋后大多都生长着山枣树,它是一种落叶乔木,有的一二十米高,树干比水桶还大。
640 (1).webp (31).jpg
每年秋末,收获山枣的季节到了。上栗的家家户户都会采摘、洗晒山枣,将采摘来的野山枣,配以可以驱寒散热的野紫苏叶、薄荷等中药粉末,制作成山枣糕。
640 (1).webp (32).jpg
枣糕的制作,一般要经过蒸枣、捣烂、去核、和料、採料、成型、切片或捏丸、烘干或晒干、包装等过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山枣的制作工艺有的已实现无菌操作和机械化生产。
640 (1).webp (33).jpg
酸枣糕、酸枣丸、酸枣片、酸枣糖等,形态各异、风味也各有特色。 640 (1).webp (34).jpg 莲花打锡莲花打锡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640 (1).webp (35).jpg
2000多年前,莲花就有锡制品。清康熙年间,皇上曾下旨由街头村锡匠打造锡钱币。《莲花县志》记载:“街头村的锡匠居各行业人数之最。”以街头为中心,包括路口、庙背村的锡匠师傅就多达300余人。
640 (1).webp (36).jpg
莲花打锡工具简单,工艺讲究。造型各异的锡器,仅靠剪子、矬子、锤子、量尺等简单工具,经溶、画、剪、打、锉、焊等工序,就落落大方的呈现了出来,这其中的功夫全在手上,故有“三分打,七分磨”之说。莲花锡器精细匀称的锡花、弧线优美的造型、雕刻精美的装饰,堪称民间手工一绝。 640 (1).webp (37).jpg 湘东傩面具雕刻萍乡湘东傩面具2006年5月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640 (1).webp (38).jpg
傩面具是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用于傩仪、傩舞、傩戏。湘东傩面具是优秀的中国民间传统雕刻,有着悠久的历史。
640 (1).webp (39).jpg
傩面具的造型、注重人物性格的刻划。雕刻艺人用夸张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按面具性格要求,以刀代笔,综合浮雕、透雕、圆雕、线刻等技法,雕刻出栩栩如生的众神形象,无一相同。尽管傩面具被赋予了复杂而神秘的种种宗教和民俗的含义,但它本身就是一种造型艺术,遵循着它自身的艺术规律与原则。 640 (1).webp (40).jpg 芦溪缩龙缩龙灯彩,全国罕见。唯芦溪县芦溪镇独有。《萍乡市志》上记载:“缩龙,以芦溪镇古冈村(今芦溪镇古城村)为代表,可称萍乡一绝。”
640 (1).webp (41).jpg
缩龙表演需150人。其中牌灯手40个,鼓乐手50个,执龙表演的约60人。在锣鼓、唢呐、鞭炮声中,牌灯手开道,执龙者边走边舞,并不时地施放地铳,近10只通红的小鱼灯在黄色的缩龙前后左右上窜下跳,绵延百余米。
640 (1).webp (42).jpg
缩龙表演分为金龙闹海,盘龙绕柱(绕屋柱),真龙报春(闹新年),神龙归位(团龙)等十余个小节。最绝的表演是"团龙",若大的一条龙,数十个执龙者层层叠叠如宝塔盘旋而上,龙头居顶,龙尾在龙头前舞动。
640 (1).webp (43).jpg
安源花果、湘东傩面具雕刻、芦溪缩龙、上栗酸枣糕、莲花打锡,这些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承继。按惯例每三年才耍一次的缩龙,如今年年正月都会出动;以前只有上栗才能吃到的时令酸枣糕,今天成了全萍乡人的特色小零食,一年四季都有的吃;对于漂泊的游子来说,锡器里盛放的永远是浓酽的故乡酒;这些古老的非遗传承,因着传承人手作的匠心,正成为萍乡传统文化的鲜明符号,也是岁末的萍乡人春节里浓浓的年味儿。 来源:萍乡微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