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论坛 城事社区 城事民生 傩面具:古老的神秘表情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7569|回复: 0

傩面具:古老的神秘表情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847
发表于 2019-11-26 09:34: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子承父业的傩雕缘

  始于商周,源远流长。千年以来,赣傩这一可以触摸祖仙灵魂的文化形态,始终以面具的方式传递给人民历史最神秘的古老表情。傩面具雕刻,也由此成为一门古老的民间雕刻艺术。

作为赣傩文化积淀最为深厚的区域之一,萍乡湘东在“圈子里”一直占有不可或缺的尊席。2006年,萍乡湘东傩面具被列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那么,湘东傩面具雕刻究竟是一项什么样的工艺?让我们走进湘东神秘的傩雕世界。

萍乡湘东傩面具代表性传承人彭国龙,30多年锲而不舍,作品无数,接受过不少媒体采访,行内尊他为大师、湘东傩雕第一人。他不仅能写诗作画,还精于木工雕刻。其中,又以傩面具雕刻最为拿手。

来到位于湘东区腊市镇救塘村的彭家。敲门而入,映入眼帘的是挂满客厅的傩面具画,赤黑面相浓眉大眼的武将,白面朱唇善良公正的文相,粉面朱唇英俊俏丽的生旦,慈祥善良的老者,青面獠牙的凶神鬼怪……透过这一张张古朴而传神的傩面,我们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盎然古意。

  “我是子承父业。”提及自己30余载雕刻年华,彭国龙笑着说,湘东傩古老而神秘,区内“五里一将军、十里一傩庙”,傩庙林立,每逢丰收节庆之时,区里还会举办傩舞大会演。此外,彭父也是湘东傩面具的名雕工。因此,在耳濡目染之下,彭国龙从小就迷上了雕刻。

  14岁时,彭国龙开始随父亲学油漆、雕傩、绣神等技艺,19岁起外出闯荡,后受聘于广东一企业专门从事绘画设计。1996年,彭国龙放弃广州的工作,用10多年来打工的积蓄回湘东老家办了个傩面具雕刻厂,2006年开始把雕刻好的傩面具推向市场。

独具特色的湘东雕

  “湘东傩面具分为供奉和舞耍两种面具。”彭国龙告诉我们,供奉的主神面具为唐将军、葛将军和周将军,每个大小约为100×60厘米。这么大的傩面具在别的地方非常罕见,是湘东特有的面具艺术。用于舞耍的则要小很多,约30×20厘米,眼、鼻、嘴镂空通气,以适合人面扣戴。

  湘东傩面具人物神态古朴,雕刻精巧,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色彩以金、红、黄、黑、白为主。也有不上色的,雕刻艺人用夸张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按面具性格要求,以刀代笔,综合浮雕、透雕、圆雕、线刻等技法,雕刻出栩栩如生的众神形象,从而展现人物的剽悍之美、凶猛之美、狰狞之美、刚烈之美和英气之美。但是,在神的造型上,必须要遵循一定的程式规则,如“男将豹眼圆睁,女将凤眼微闭”,“少将眉一支箭,女将眉一条线,武将眉如烈焰”等。

  湘东傩面具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凶猛狰狞型,鼓眼暴睛,眉骨隆起,立刀眉,面肌紧缩,鼻羽阔张,龇牙咧嘴,令人生畏;二是和蔼端庄型,冠嵌圆镜,胡须三绺,或新月眉,或火焰眉,或蚕形眉,眼睛微闭,脸带微笑,和蔼可亲;三是诙谐幽默型,或抿嘴微笑,或歪嘴咪眼,或撇嘴斜眼,或嘟嘴聋眼。此外,在雕刻技艺上有唐宋雕法之分。唐代雕法刀法精练,所雕作品线条粗放而大气,而宋代雕法则比较精细。

  目前,整个湘东区流行的主要是宋代傩面雕刻技艺,用这种手法雕刻出来的面具风格古朴细腻,工艺复杂讲究。

耗时两月的唐将军

  在彭国龙二楼的卧室里,珍藏着一只精美的樟木箱。彭国龙告诉我们,箱内是一件有人出价5万元他都不舍得卖的“宝贝”。彭国龙小心翼翼地打开樟木箱后,记者一看,里面是一个已经上漆完工了的傩面具,看造型是个浓眉大眼的武将。

  “这就是唐将军,我给取了名叫做‘古傩迎宾’。”彭国龙一脸虔诚地说,箱里的唐将军傩面具是他从事傩雕以来花费心血最多、耗费时间最长的古傩面具。“我用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才完成。”彭国龙轻抚着面具说,傩雕的工艺很繁杂,要想成为一名好的傩雕师,就一定要耐得住寂寞。

  彭国龙将我们引进二楼的另一个房间。只见房间的地板上摆满了锉子、凿子、锯子、斧子等近百种雕刻工具,几个雕台上均摆放着不同造型的面具半成品。“这些是舞耍的面具,快的话5天左右就可以完成一个。虽然时间很快,但工序一道也不能少。”彭国龙告诉我们,一般而言,傩面具的雕刻都要经过7道工序:选材-量材-初雕-细雕-精雕-打磨-喷漆,均为手工制作。如果是用作供奉,还必须要“开光”,即请神、上香,在面具上涂鸡血。

  “傩雕的选材基本都是樟木,因为樟木防虫,并有‘纳财’的寓意。此外,所有工序里面最难的就是精雕。”彭国龙说,有时候为了雕好龙王嘴里的一颗圆球,需要耗费好几天的时间。因此,急性子的人干不了傩雕的活。 

以艺富家的金钥匙

  “除了要耐得住寂寞,还要大胆创新。”彭国龙告诉记者,在市场经济大潮的浸润下,傩面具的雕刻艺术早已超越了宗教祭祀意义,已成为引人注目的民间工艺品。因此,这就需要打破传统傩面具雕作,在传统形象中揉入现代元素,并采用新的雕刻技法,使作品接近生活、彰显人性。

  在2010年的鄱阳湖生态文化节上,短短几天时间,彭国龙带去的几十副经过改良了的傩面具被顾客购买一空,甚至他现场雕刻的不少半成品都被抢购。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彭国龙的生意开始“火”起来,一些慕名而来的远方客人上门要货,他的傩面具逐渐销往广州、上海、香港、北京以及美国和日本等国内外市场。

  “仅去年一年就有10多万元的销售额。”傩面具的走俏不仅给彭国龙拓宽了增收渠道,也让当地很多年轻人看到了其中的商机。此后,不少人纷纷找彭国龙拜师学艺。

  “我虽然得过不少奖,也有一些徒弟出了‘门道’,但还得依托这一产业,让更多的人富起来。”彭国龙感慨道,产业要做大就必须依靠市场,但市场得有公司来运作,只有两者合而为一,产业才能成为品牌,并带来财富。

——石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