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里,一排排高压线瓷瓶在货架上整齐地排列着,到处都是工人们忙碌的身影。然而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萧条,华美电瓷公司因负债累累停产歇业。通过市中级人民法院的被执行人企业解困平台,华美电瓷公司重获新生,现如今拥有52名员工,新增一条生产线,并顺利通过国家电网验收。近年来,市中级人民法院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充分发挥执行职能,将党中央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落到细处,为民营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打造一个平台服务“问题企业” 市中级法院从被执行人企业的现有状况出发,与市工商联共同建立了被执行人企业解困平台。2018年5月,市中级法院、市工商联及萍乡市各行业商会的代表们齐聚一堂,共同商讨解困平台相关事宜。这次会议标志着解困平台正式开始运行。 解困的对象是那些市场前景较好,但因担保、资金面紧张而暂时陷入发展困境的“问题企业”。通过法院主导,发挥工商联桥梁纽带作用,利用行业协会、商会推介,给进入执行程序的“问题企业”一个解困的机会。 “这些‘问题企业’迫切需要通过招商、融资、并购重组、财产置换、债转股等方式解决困境。为帮助他们转型升级,被执行人企业解困平台应运而生。”市中级法院负责同志表示,这是法院积极回应企业诉求、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创新举措,也是破解涉企业执行案件中财产变现难、方法手段单一等难题的有益探索。 解困一个企业勇担社会责任 “我都放弃了,没想到法院还在坚持!”华美电瓷公司原法定代表人袁某在企业重新开业庆典上如是说。 华美电瓷公司是萍乡本土的一家制作电瓷配套的民营企业,因2012年遭遇港商撤资,经营出现问题,导致公司不能如期归还银行贷款。后虽百般努力,但因债务负担日渐加重,于2018年停产。 在此期间,各债权人纷纷向法院起诉,此时市中级法院已知的华美电瓷公司作为被执行人的执行案件就有15件,涉及多家法院债务共计3000万元,另涉及其他民间借款、税款等数百万元。然而,华美电瓷公司的资产包括厂房、土地、机械设备总共价值约为2700万元,并且均进行了抵押。如该案法院简单处置财产,那么企业、债权人都会遭受巨大损失。 2018年5月2日,被执行人企业解困平台座谈会在市中级法院召开。 数日后,走投无路的袁某在行业协会的陪同下,向市中级法院和市工商联提出将华美电瓷公司纳入被执行人企业解困平台重点帮扶对象的申请。 市中级法院和市工商联对此高度重视,共同商讨解困方案。在推介会上,对华美电瓷公司拥有836万元债权的张某了解到案件整体情况和企业发展前景后,对投资企业动了心,经多方协商,确定了以债转股、重新注资的形式对企业进行解困。 但是,大多数债权人认为解困时间太长,希望渺茫,不理解法院的做法,华美电瓷公司的解困事宜一时陷入僵局。 打破一次僵局扭转多输局面 解困的过程并不顺利,一次次的碰壁,一次次的失败,袁某渐渐失去了信心,投资人张某也开始动摇,眼看解困的事情可能就此搁置,承办案件的王法官没有放弃,仍多次组织债权人会议,甚至逐个找到债权人释明利害关系。其中,市农业银行作为拥有抵押权的最大债权人,不论公司破产还是拍卖,其债权都能优先受偿,但作为一家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国有企业,市农行负责人多次主动来法院商谈,表明农行会本着对社会、对企业负责的态度,在债权的偿还金额、期限上尽可能作出调整,促成企业债转股,重新注资成功。这也更加坚定了法院做其他债权人思想工作的信心。经过十余轮的商谈,尽管有部分债权人仍然未达成和解,但法院在工作过程中,充分履行了告知义务,也得到了他们的理解。 同时,投资人张某全程参与,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了解了企业面临的困境及后续的风险,投资的信心逐渐坚定,顾虑逐渐打消。最终,经多方努力,历时597天,该案扭转多输局面,迈步走向了互利共赢之路。 解决一道难题牢记使命担当 “救活一个企业不仅能解决众多社会问题,还能帮助企业摆脱困境,增强企业家的信心,改善当地营商环境,可谓一举多得,所以要发挥登蜀道的精神,再难也要迎难而上。”市中级法院执行局局长彭林认为,这是新时代执行法官的社会责任担当。 目前,被执行人企业解困平台在萍乡两级法院已全面推广运行,市中级法院对辖区295件涉及44家企业的案件进行全面整理、筛选,已确定3家符合解困条件的企业,进行新一轮的解困。此外,还通过与政府加强沟通交流,向各县区政府发函,建议对企业解困给予相关的政策支持或优惠。 市中级法院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院将借好外力,与更多部门开展合作,将解困平台越做越大,拓展更多的渠道,帮助更多符合条件的被执行人企业。
来源:萍乡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