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不顾身 地窖救人
- 危急时刻 -
12月7日中午1点左右,在梅州村一个普通的农户家中,10岁的涛涛像平日里一样下到自家地窖中帮助奶奶舀酒,可是去了许久都没回来,奶奶郭昔梅着急起来……
郭昔梅家的地窖就在院子里,储存着红薯、生姜、酒、腌菜等等,地窖口直径仅有60厘米,深3米。为了食物能存放更久,地窖口被盖得严严实实。郭昔梅说,多年来,家里这个地窖她进进出出无数次,从没有出过事。
发现孙儿晕倒在地窖中,郭昔梅心急如焚,匆忙顺着梯子下到地窖,想把孩子抱出来,不料到了地窖中,浑身的力气像被抽走一样,只能瘫倒在地,连声呼救,但由于地窖中氧气稀薄,呼救声渐渐弱了下去......
- 组织施救 -
组织施救者 颜自元 | 梅州村主任
此时,梅州村主任颜自元刚好吃过中饭,想着到村委会去处理工作事务,恰好遇到发现险情正在呼救的邻居,便一路小跑赶去现场。
颜自元到了现场一看,一老一小两条生命正处在危险边缘,二话不说就从地窖口往里进,可是等他下到底层,明显感受到严重的供氧不足,无奈之下,只能先回到地面,颜自元知道,必须先想办法通风。
凭借多年的工作、生活经验,颜自元立刻找来电风扇对着地窖口吹,使空气流通,同时安排在场群众联系其家人,打120急救电话。
- 成功救援 -
参与救援人员 颜美华 | 梅州村乡村医生
风扇吹了大约10分钟,颜自元准备再次下到地窖救人,这时,闻讯赶来的乡村医生颜美华拦住了他,“我年轻,我来!”说罢颜医生跳下地窖,把孩子先抢救了出来。
颜医生再次下到地窖,尝试把郭昔梅抱起来,试了几次,没能抱动,村长立刻又想到了主意,拿来了救援绳。刚好郭昔梅的哥哥赶到了,由他将绳子的一头绑在郭昔梅腰上,在下面托着郭的身体,村主任带领乡亲们在地窖口齐心拉着绳的另一头,人终于得救!
两人被顺利救出地窖后,村主任还是没能完全放心,颜医生及时检查,“两个人生命体征都还可以,大家放心吧。”
众人一直在旁边照顾着,直到救护车到来,大家才松了一口气。目前,郭昔梅及涛涛已经平安出院。
回到村委会,颜自元惨白的脸把在外办事刚回的村支书吓一跳。村支书告诉我们,颜自元年近60,救人回来后,体力严重透支,坐在村委会椅子上,过了一个下午才缓过劲来。
郭昔梅的丈夫回来后得知中午惊险的事件,一直说到,“多亏了自元、美华和乡亲们,不然后果不堪设想,我们全家感谢你们啊!”
弘扬社会正能量
颜自元对我们说,“当时我只知道这是两条人命,救人是第一位,其他都没有时间考虑。”
这朴实无华的语言,听起来轻松,但是在危险的救援中真正能做到临危不惧,挺身而出舍己救人者,无疑是值得我们称赞的英雄!
地窖施救小常识 (1)凡入窖后发病者,不论轻重均应首先通风换气。最简便的方法是将一把半张开的雨伞,倒投入窖内,伞把上系绳,然后,上下不停地拽动,使伞一张一合,以促使窖内空气对流。或者用带叶子的树枝、衣服、帽子、被单等来回摆动,使空气流通。如有风箱、电风扇或鼓风机等设备,可用以向窖内或井内灌风。这些均会有良好的救治效果。
(2)用以上办法通风后,抢救者下窖前可先试测窖(或井)内氧含量是否提高。办法是用绳将蜡烛或油灯系入窖(井)内,如烛或灯盛燃,说明氧含量已正常。这时抢救人员可迅速下去,首先把患者拖、吊出窖(井)外,然后予以就地抢救。如窖(井)下含氧量仍太低,可设法戴防毒面具或打开氧气瓶放氧(绝对禁火)后,再下人抢救患者出窖(井)。 凡下窖抢救者,必须先在其腰(腋)带上系上绳索,再由上边的人拽住,如一旦发现抢救者有呼吸困难或晕厥表现时,要将他迅速拉出窖外,否则易有致命危险。 (3)凡被救上的人,应立即解开其领扣、腰带和宽松其衣裤,并把他置于空气流通处。如患者已停止呼吸,则应迅速行人工呼吸;如心脏已停跳(或摸不到脉搏),应立即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心脏胸外按摩,同时可使用呼吸兴奋剂,如尼可刹米、洛贝林等肌肉注射。如医生在场,可由医生使用心脏兴奋剂,如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等予以救治。 (4)凡遇患者昏迷不省时,有条件者可迅速使之吸氧,或者抢救者用力口对口吹气。同时用针刺其人中、百会或手掐其内关、外关等穴,以促其苏醒。 (5)为预防地窖缺氧或二氧化碳、硫化氢中毒,对下窖应提高警惕,学会预防缺氧、中毒的知识,并要注意定时打开窖盖通风,定时检查窖内蔬菜、瓜果有无腐烂变质现象。 来源: 看良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