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济远积极与企业联系(右一)
林依伟、记者叶依报道:他没有豪言壮语铺盖大地,只有绢绢细流汇成江河;他没有丰功伟绩值得赞颂,只有微微真情贴近百姓;他不图名,不图利,默默无闻地干着自己的事业;他以红色故土的赤诚,在赣西大地上谱写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赞歌。他就是湘东区湘东镇的退休干部林济远,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今年65岁的他退休后依然坚守在镇机关工作,发挥余热服务群众。 上世纪80年代初,林济远被下派到镇农机站任站长,使农村站迅速发展,仅3年就成为全镇规模较大的集体企业。此后,林济远带着组织上“扭亏为盈”的命令,来到设备落后、负债累累的农机公司担任负责人。农机公司在林济远的带领下当年盈利,最终成为一家拥有固定资产上百万、流动资金150万元的区大型骨干企业。 1997年,林济远调回湘东镇工作,在河洲、五四、裕升三村驻片。这三个村是全镇工业核心区,社会关系复杂,没有哪个人能连续驻片满2年。林济远到任后,他沉下身子,积极为村里发展想办法、争项目,一干就是整整12年,村民跟他熟络了,都亲切的称他为“老远”。 2005年,刚刚从镇人大主席岗位上退居二线的他,就接到了很多企业的聘请,给出了非常丰厚的待遇,可林济远还是选择留在了机关,继续做他的老黄牛,继续为人民群众服务。 林济远退线的那年,兰丰水泥公司发展不稳定,昌盛大道建设刚启动……老黄牛闲不住,主动请战,驻兰丰水泥公司、担任昌盛大道拆迁征地工作组组长,继续任河洲、五四、裕升工作组组长。昌盛大道征地拆迁工作遇到了巨大阻力,村民争补偿金,争宅基地,聚众闹事,不肯搬迁。林济远听到消息时,正是胆结石微创手术后的第3天,躺在市医院的病床上。伤口尚未痊愈,只能吃流质食物,林济远不顾医生劝阻,溜出病房,坐上了公交车。尽管伤口剧痛、头昏脑胀,但他仍然坚持工作到深夜12点多。在他的带领下,拆迁住房97户,面积15000平方米,征地630亩,昌盛大道如期开工建设。 2006年,湘东镇境内的兰丰水泥厂,由于环保设施不完善,企业所产生的粉尘时常会飘到附近农户的家中,周围村民反映很大。虽然林济远当时已经退居二线,但作为一名老党员,作为一名对镇里工作熟悉的老干部,他毅然站了出来,一方面积极与企业联系,促使企业增加700多万元用于完善环保设施;一方面,上门上户,做好村民的解释工作。经过数月的奔波,企业与村民之间的矛盾得到了妥善的解决。 2008年,湘东镇遭受严重的冰冻灾害。全镇停水停电一直到年前,经过日夜抢修,大年三十晚,全镇还剩一个村没有恢复用电,镇领导着急,村民着急,林济远也是急在心里。他一边稳定村民情绪,一边联系供电公司,亲自上阵现场拉电线架电杆,冒着冰寒直到深夜。终于在新年到来之前,全镇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电,度过一个温暖祥和的年夜。林济远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时,已是大年初一。 2011年,林济远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在他积极争取下,河洲卢鹚湾被列入省试点村。他晚上到各家各户宣传、动员,白天和村民一起修路,多方筹集资金硬化道路1.5公里,加强了房屋的改造,使自然村90%的农户进行了房子亮化和美化,推进了农村人居环境、文化的建设,塑造了农村新风貌。看到这个新貌,他深有感触地说:“空气新鲜,环境整治生活富裕,农村不比城市差。” 2014年,随着湘东镇经济社会的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多,工农矛盾调解难,征地拆迁任务重,巨大压力落在了林济远这个被人称作“调解能手”“征地能人”身上。河洲东大道、泉湖新城区建设、后街棚户区改造,在林济远的带领下,从寒冬到酷暑,白天到黑夜,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三大工程征地拆迁任务顺利完成。这一年,林济远已过花甲之年,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能的减退,他的身体大不如前,头疼的老毛病经常发作。 2016年,昌京高速挂线、云程东路建设,征地拆迁任务,滨河新区建设等重点工作丝毫没有停歇,林济远这头老黄牛依然耕耘在工作第一线……工作时,林济远似乎总有着用不尽的体力和热情,只有妻儿才知道林济远胆囊切除,并患有脑血管硬化、颈椎骨增生、风湿疼痛等老毛病,每天工作完回家几乎动也不愿再动一下,家中里里外外、大大小小的事林济远从不过问,一年365天,民事总相牵,工作几十年,从不知有星期天。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林济远的身影,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林济远的慷慨,对于需要帮助的困难户,林济远每年都要掏出几千元。林济远殊荣不断,好评如潮,然而当身边的爱人生病住院,他却总是没有时间照顾,对于家庭和爱人,他只有满心愧疚。 在河洲驻片20多年来,什么矛盾难处理、什么事情难解决、什么工作难开展,大家总会在第一时间想到他。河洲钙塑油墨厂建设、知雅苑商住小区建设、110万伏河洲变电站建设、河洲司法小区建设、河洲湘东区中医院、幸福小区、春风小区廉租房建设……经林济远处理的矛盾纠纷、突发事件每次都能得到圆满解决。近些年来,他组织处理解决了各类纠纷3000余件。 林济远始终以饱满的热情、科学的态度、务实的精神、创新的勇气投入到挚爱的事业中,他不图名,不图利,默默无闻地干着自己的事业。有人说他傻,他总是说:“我能尽一点微薄之力,帮群众致富,建和谐农村,知足无悔。” 来源:中国江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