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论坛 城事社区 城事民生 方案出台!萍乡成为长株潭都市圈成员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6695|回复: 0

方案出台!萍乡成为长株潭都市圈成员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847
发表于 2022-10-6 08:5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萍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萍乡市加快湘赣边区域
合作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萍府办字〔2022〕73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现将《萍乡市加快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萍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2年9月22日

(此件正文公开发布,附件不公开)

萍乡市加快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
建设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和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江西省推动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行动方案》等安排部署,加快湘赣边区域深化改革深度合作,积极融入长株潭都市圈,为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探索新路径,为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探索新模式,为省际交界地区协同发展探索新经验,现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首要战略,深入促进红色文化传承、产业协作创新、城乡融合发展、生态共保联治、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合作发展机制健全,以构建“全面合作先导区”为目标引领,以融入长株潭都市圈为主攻方向,努力打造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先行区、省际交界地区协同发展样板区、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区,为携手书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精彩华章贡献萍乡力量。(二)发展目标。力争2022年100个以上湘赣边区域合作重大工程开工建设,2023年16个重大政策落地并长期坚持推进,2024年89个重大事项取得积极成效。到2025年,全市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对接融入长株潭都市圈体制机制更加顺畅,一体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优势互补、具有区域合作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红色文化传承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跨省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更加健全,互联互通水平明显提高,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水平显著提升,探索积累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新经验,以“敢为人先,争当标杆”的气魄担当,为奋力推进“五区”建设、打造“最美转型城市”提供有力保障。到2035年,示范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对建设“六个江西”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对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彰显,形成红色文化繁荣、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发展协同、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幸福的革命老区发展新局面。(三)发展定位。立足全面合作先导区目标,充分发挥萍乡全境纳入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主体优势,以建设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技术成果转化区和产业协作配套区为导向,深度融入长株潭都市圈,打造联结湘赣两省的开放门户和新时代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标杆城市,加快构建“红色引领、产业示范、特色支撑”区域发展格局。红色文化引领区。积极推动湘赣边红色文化旅游共同体建设,整合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秋收起义纪念馆、秋收起义军事会议旧址、莲花县湘赣省苏一大会议旧址、甘祖昌干部学院、湘东区株萍铁路红色文化展示馆等红色资源,建设红色文化传承创新高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目的地。产业合作示范区。加快推进上栗—浏阳、湘东—醴陵等跨省合作产业园区建设,积极探索园区合作利益分配机制。支持上栗县与浏阳市深化合作,聚力打造全省一流知名电子电路聚集区、绿色食品产业园和烟花爆竹转型升级集中区;湘东区与醴陵市深化合作,打造全省一流节能环保产业智造中心、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和湘赣边区域物流枢纽。特色优势支撑区。依托区域经济基础、产业协同关系,加快构建特色鲜明的区域发展格局。萍乡经开区与浏阳经开区协作,建设湘赣合作市级平台,打造湘赣合作产业协同发展“高地”;安源区与攸县强化产业合作,打造智能制造等合作样板;推动芦溪县联动醴陵市,打造“开明开放、创新创业、精致精美、共建共享”的世界电瓷之都;莲花县强化攸县、茶陵、炎陵、井冈山、永新等合作,打造现代特色产业聚集区和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武功山风景名胜区联合湘赣边各旅游景区强化品牌建设,打造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休闲旅游“后花园”。二、主要任务(一)传承弘扬红色文化1.建设红色文化传承教育基地。争取将安源精神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第二批伟大精神。协办好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围绕秋收起义、安源路矿工人革命运动、湘赣边革命斗争三条主线,推进萍乡境内红色文化资源整合利用,联合湘赣边精心培育“秋收起义—湘赣红旗”等经典线路。做大红色培训工程,主动融入井冈山红色培训圈,巩固提升萍乡市县两级党校、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和甘祖昌干部学院等建设,着力打造红色教育培训线路,构建湘赣边红色教育培训联合体。努力延伸红色旅游上下游产业链,提升萍乡红色文化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商业价值,打造知名湘赣边区域红色旅游品牌。(责任单位:市文广新旅局、市教育局、市委宣传部、市委组织部,各县〔区〕人民政府、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武功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2.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加大推进安源党校、总平巷矿井口、列宁学校、老关火车站战斗遗址、湖塘红五军临时医院旧址、秋收起义高滩行军会议旧址、刘仁堪故居等革命文物的保护修缮力度。深入挖掘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旧址、老关火车站战斗遗址、垄上行军会议旧址、秋收起义二团出发地旧址—张公祠等革命文物内涵,做好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做好红色档案、红色歌谣、红色标语的挖掘、整理工作,建立萍乡革命文物数据库,实现革命文物信息共享。促进湘赣边革命历史纪念场馆跨区域常态化交流与合作,采取联合展览、巡回展览、藏品互借等方式,推动湘赣边红色文化资源整合和创新,促进湘赣边红色文化的传承发展。(责任单位:市文广新旅局、市委宣传部、市委史志研究室,各县〔区〕人民政府、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武功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3.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安源路矿旅游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武功山创建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芦溪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湘东区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支持杨岐山风景名胜区提质升级,打造禅文化国际交流中心。支持莲文化产业园提质升级,打造莲江国家湿地公园百里画廊。打响武功山“国际帐篷节”、上栗“烟花大会”等旅游品牌,积极推介萍乡南正街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和旅游休闲街区等“新名片”,将上栗县南北老街打造成湘赣边特色文化街区,支持月上广寒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构建明月山—武功山—杨岐山—井冈山—齐云山为重点的绿色精粹旅游圈,打造汤里—明月山—羊狮幕—万龙山为重点的温泉养生旅游区,推动武功山—张家界等跨省旅游合作。承办好2023年江西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举办好纪念安源路矿工人运动100周年、秋收起义95周年等重大活动。加强湘赣边文化旅游交流合作,构建资源互享、客源互送、线路互推的旅游发展格局。(责任单位:市文广新旅局、市委宣传部、市林业局,各县〔区〕人民政府、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武功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二)强化产业协同创新4.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区。积极承接长三角、珠三角、长株潭都市圈、大南昌都市圈等科技创新资源,推进“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融合,加快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大与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南昌大学、南昌航空大学等高校合作力度,建设萍乡(长沙)“飞地”科创中心,推动江西高端压缩机产业研究院、江西工业陶瓷产业技术研究院、上栗电子电路产业研究院、芦溪高压电瓷电气研究院等提质升级,建设湘赣边(上栗)烟花鞭炮科技创新研究院、凿岩装备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安源科创城等平台,构建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双促进格局。(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各县〔区〕人民政府、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5.构建产业协作配套区。对接长株潭工程机械、轨道交通、信息技术及新材料等世界级产业集群,积极融入产业链分工和产业间配套协作。积极参与湘赣边区域联合招商活动,加快推动我市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等产业建设,实现产业链供应链互补融合。支持上栗联动浏阳、醴陵、万载共建全国烟花爆竹转型升级集中区。推动芦溪联动醴陵提升电瓷产品附加值,建设世界电瓷之都。支持莲花与株洲深化交流合作,加强产业分工合作与技术研发,联合制定安全规范和技术标准,建设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压缩机产业基地。推进安源与攸县协同发展,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加快萍乡陶瓷新材料科创城建设,建设以环保陶瓷、工业陶瓷和电瓷为主导,覆盖整个产业的产业链。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积极布局光电产业、智能终端、智能安防、电子材料及元器件等赛道,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商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6.打造园区合作样板区。支持有条件的县区、园区与长株潭重点园区共建“飞地经济”,促进生产要素高效流动对接,完善园区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共同探索建立区域产业转移利益分享机制和创新收益共享机制。深化以高铁新区为载体的市级湘赣合作平台建设。推进上栗园区与浏阳园区深化产业延展、成果转换、产权共享合作,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绿色食品产业,打造全省一流电子电路产业集聚区,创建省级乃至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支持湘东园区与醴陵园区深化延链、补链、壮链合作,积极参与省产业链科技创新联合体建设,共建全产业链伙伴园区,打造节能环保产业智造中心。(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7.做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积极申报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完善市县乡村四级物流配送体系和电商服务体系,以浏阳、湘东等地为中心,打造服务湘赣边区域的现代物流服务平台。建设中国供销萍乡农产品物流园,推进江西供销(芦溪)冷链物流、江西供销(湘东)冷链物流、莲花县冷链物流及仓储设施等项目建设,发展城乡高效配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科技金融,引导金融资本流入科技创新和绿色产业领域,加快萍乡特色金融产业集聚区建设。借力长株潭现代服务业优势资源,主动对接长沙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充分挖掘、推介我市“红、绿、古、工”文旅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商务会展、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释放消费潜力,打造湘赣边区域消费中心。(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文广新旅局、市政府金融办、市供销社、市交通运输局,各县〔区〕人民政府、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武功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8.建设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依托资源和生态优势,以粤港澳大湾区和长株潭都市圈市场需求为导向,建设一批粮油、肉类、蔬菜、水果、茶叶等绿色有机农产品供应基地,培育壮大“湘赣红”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支持芦溪县打造“红韵芦溪”县域农产品公用品牌。争取设立湘赣红品牌运营中心,打造湘赣边区域农产品交易集散中心。推进农业融合发展,支持芦溪县、湘东区等建设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巩固提升中国水稻研究所早稻研究中心,加快打造萍乡种业大市,带动湘赣边区域种业育繁推产业链协同发展。发展富硒富锌等产业,加快推进莲花县、芦溪县、上栗县等创建省级富硒农业发展先行示范区。(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武功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三)加快城乡融合发展9.合力推进乡村振兴。实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支持莲花县等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交流基地。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巩固提升“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市创建成果。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饮用水规模化和标准化建设。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开展乡村生活污水市场化运维试点,分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设施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县区创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推动农村产业振兴行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打造一批乡村振兴样板村。到2025年,有条件的村庄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源头减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30%以上、力争40%左右。(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卫健委、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各县〔区〕人民政府、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武功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10.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培育壮大农村集体资产。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联营形式共同经营农业产业。探索制定进城落户农民流转承包地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农民房屋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的具体办法。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推动农村各类产权流转交易公开规范运行。探索物业进乡村试点,让物业进村参与村庄管理和居民服务。允许入乡就业创业人员在原籍地或就业创业地落户并享受相应权益。(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市乡村振兴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农发集团,各县〔区〕人民政府、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武功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11.建设文明典范城市。优化城镇化空间格局,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和城中村等“三区一村”改造,开展市政设施提质工程。实施“智慧城市+民生服务”,着力推进集民生保障、公共服务、城市运行、社会治理等于一体的“智慧城市”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推动更多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跨省通办”。支持湘东区老关镇、上栗县金山镇、莲花县六市乡等一批省际毗邻地区特色城镇加快发展。(责任单位:市创建办、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发改委、市大数据中心、市政务服务中心、市数投集团,各县〔区〕人民政府、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武功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四)共建绿色生态屏障12.强化环境共保联治。推动与长株潭都市圈深化联防共治合作,协同解决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以全国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为抓手,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和固体废物治理工作。加大矿山综合整治力度,建设国家战略能源储备基地。严格落实矿山生态修复基金制度,支持建设绿色矿山和生态示范矿山,争取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列入国家新一轮政策支持范围。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坚持绿色制造和清洁生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坚决遏止“两高”项目盲目发展。(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水利局)13.创新绿色发展制度。促进渌水(萍水)等建立健全常态化的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打造萍水河幸福河湖工程。积极争取国家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构筑以罗霄山脉为主体的生态屏障。建立对标长株潭绿色发展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绩效指标体系,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为承接长株潭产业转移保障环境容量。探索多元化市场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落实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价格形成机制,不断挖掘和实现生态产品市场价值,支持莲花县等县区积极开展GEP核算试点、两山转化基地试点。(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14.推进重点领域联合治理。推动与长株潭共建防范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安全生产、自然灾害等领域风险应急处置体系,加强湘赣边区域生态环境共保共治,持续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协同合作。深入推进湘赣边区域调解、仲裁以及警务、司法等协作,合力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立法联合攻关,探索加强水、流域、大气、基础设施等领域协同立法。(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司法局、市公安局、市应急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五)提高设施互联互通15.构筑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加快铁路交通网建设,争取长赣高铁尽快开工建设,支持长赣高铁芦溪设站方案落地。提升公路通达能力,开工建设沪昆高速昌傅至金鱼石段改扩建、萍乡绕城高速公路新建工程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昌栗高速西延、邵吉高速、建设路延伸、萍莲高速南延等项目前期工作。推动毗邻区域道路技术等级统一,推进赣湘合作大道、浏阳市S326对接上栗县S224、湘东工业园工业北路新建工程等一批省界“断头路”“瓶颈路”建设,开工建设G319上栗县清溪村至四海村公路改建工程、S308湘东区油塘至凤凰一级公路改造项目等一批国省道建设项目。加快湘赣边县乡村道路建设,实现湘赣边区域无缝对接。加快渌水航道项目前期工作。推进赣西物流港等建设。(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商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县〔区〕人民政府、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武功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16.增强能源资源保障能力。加快推进樟树—萍乡(赣湘省界)成品油管道项目开工建设。实施天然气干线管道及配气管网“县县通”工程,加快天然气管网工程上栗、莲花支线建设,推进醴陵与湘东燃气管道互联互通,加强天然气“西气东输”二线7号阀室配套管网建设,早日实现县县通管输气。支持具备条件的县市发展风能、光伏等清洁能源。建成碧湖、塔村等水库,推动流源、东源等水库建设,实施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建设、五河及主要支流治理、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增强水安全保障能力。(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水利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县〔区〕人民政府)17.推进信息示范区建设。以智慧城市建设为抓手,打造对接长株潭的“信息高速公路”。加快推进一批5G基站建设,推动5G通信网络建设,部署下一代互联网(IPV6)、云计算等。推进“数字萍乡”项目建设,加快萍乡智慧城市应用,推进上栗等地智慧县城示范项目建设,优化提升武功山等景区智慧化水平,推动数字要素区域开放合作,着力打造国内高级数字创新生态圈,建设一批标杆应用场景,规划培育一批湘赣两地信息化企业、相关数字经济领域研究院和信息化人才实训基地。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和水平。(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大数据中心、市政务服务办、市政务服务中心)(六)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18.优化教育文化资源配置。推动与长株潭都市圈教育资源合作共享,强化高校学术交流和教师跨区域研修,通过协作帮扶等方式积极引进长株潭优质教育资源。加快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推动上栗、湘东等职教园区建设。推进萍乡学院湘赣边区域合作发展研究院建设,定期举办湘赣边区域合作发展论坛,打造湘赣边合作智库。积极争取将萍乡学院纳入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资助范围。加强高校学术交流和教师跨区域研修,更好发挥高层次人才引领作用。支持上栗县建设湘赣边区域合作研究中心。鼓励用人单位申报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和引智项目,支持符合条件的单位申报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委编办、市委宣传部、市社联,萍乡学院,各县〔区〕人民政府)19.深化医疗卫生协作联动。推动与长株潭医疗卫生健康领域协作,支持湘赣边医疗机构共同组建医联体、专科联盟、影像中心,鼓励支持长株潭知名医疗专家来萍开设名医工作室、坐诊、讲学、教学查房等。推进以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区域点数汇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DRG/DIP)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建设医保智能监管系统和覆盖市、县、乡(镇、街)、村(社区)的医保服务网络,实现购药就医结算互联、医保部门医疗监管互助。支持萍乡市人民医院普外科(肝胆)、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健康中心、中医院内分泌和热敏炙等特色专科发展。支持萍乡市人民医院打造湘赣边区域医疗中心,为湘赣边县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人才培养和技术支持,加快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责任单位:市卫健委、市医保局、市委编办)20.推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合作。开展跨区域人才合作,推动建立跨区域校企联合建立产研协同、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通道和平台。打造赣湘边区域合作特色人才高地,建立湘赣边区域(萍乡)人力资源市场和人力资源信息服务平台,加快实现人才认定、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职称评定等各类标准互认和科技专家库共享共用。稳步推进养老保险、医保、社保、住房公积金跨区域合作,深入推进湘赣边区域政务服务更多事项实现跨省通办。支持湘赣边符合条件县(区)开展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国家试点、开展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创建。(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委组织部、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市医保局、市政务服务办、市政务服务中心)(七)健全融合发展机制21.完善区域合作机制。建立健全萍乡市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工作机制,加强与省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工作推进小组沟通汇报,积极主动承担湘赣边协调联络工作。充分发挥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加强与长江中游三省协同发展联合办公室沟通,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共同争取国家支持。(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委编办)22.健全对接长株潭工作机制。积极争取省级层面研究支持萍乡纳入长株潭都市圈辐射范围,在构建“一核两副三带四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统筹推进。推动我市融入长株潭都市圈,逐渐从以观察员身份列席长株潭一体化议事协调机制,向最终实现成为长株潭都市圈成员稳步迈进。持续深化与长株潭都市圈在交通能源、产业协同、生态环保、文化旅游、城乡融合等领域合作,不断拓展湘赣边区域合作深度与广度。(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文广新旅局)三、实施保障(一)加强组织实施。在市高质量建设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和重点事项落地落实,建立“三个重大”调度机制。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县(区)人民政府要按照职责分工,强化要素保障,积极试点示范,及时总结推广示范区建设过程中的典型经验做法。示范区建设涉及事项,纳入市委、市政府重大事项督查范围,适时开展建设情况评估。(责任单位:市发改委等市直相关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武功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二)争取政策支持。积极争取示范区建设重大事项纳入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部际联席会议议事内容,示范区建设重大工程纳入国家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年度工作要点。各有关部门、各县(区)人民政府密切加强与对口省直部门的衔接汇报,争取人才、技术、产业、项目、转移支付、融资等方面赢得上级最大支持,切实推动国家和省赋予示范区的支持政策落实到位。积极争取中央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与示范区相关县(区)开展干部双向挂职,争取省直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对口支援我市,加强与湖南方面协作。争取省加大对示范区转移支付和地方政府债券支持力度。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增加信贷投放。支持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外国政府贷款建设社会治理能力、生态保护、乡村振兴与公共服务类项目。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市场化融资。(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委组织部、市政府金融办)(三)强化改革开放。持续深化“放管服”等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健全惠企服务机制,减轻市场主体负担。深入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指导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研究探索对因灾损毁的建设用地和零星分散的未利用地开发整理成耕地,经确认后可用于占补平衡。拓展对外开放格局,加快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和长株潭都市圈,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建设产业配套基地和延伸带。(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