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论坛 城事社区 萍乡正能量 好文共赏!老党员郭罗恩事迹报道获评人民日报好标题奖!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4071|回复: 0

好文共赏!老党员郭罗恩事迹报道获评人民日报好标题奖!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847
发表于 2019-3-6 15: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日前,人民日报好新闻评选小组已经评出2018年全年好标题作品54件,其中一等奖15件、二等奖24件、三等奖15件。其中《郭罗恩,十四年撑船接送村里孩子——摆渡,摆渡,伴你求学路》获评一等奖。人民日报认为,“该标题肩题与主题相互呼应。肩题交待事迹,主题充满韵律感,有人情味儿,能令人自然联想到‘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名句,从而加深对文章的印象。”


640 (2).webp (69).jpg
老党员郭罗恩事迹报道获评人民日报好标题奖

640 (3).webp.jpg

那一起来回味下这篇文章
郭罗恩,十四年撑船接送村里孩子
摆渡,摆渡,伴你求学路
孙 超

5月,库区的早晨微凉。晨雾还未散去,湖水在山峦的映衬下,发出淡蓝色的冷光。

  时钟指向五点半,53岁的郭罗恩从水库边独居的宿舍里起床,披上外套,走向岸边。解开拴住渡船的铁链,踏上哐当作响的船板,摇动黝黑发亮的马达,郭罗恩又一次将船驶向对岸。14年来,在江西萍乡芦溪县的坪村水库,这样的流程已经重复了4000多次。
  船行到水深处,渐渐平稳。老郭指着水库对岸的一小片房屋,讲起了他和船的故事。
  这个被水库隔绝的村民小组,名叫丰坑,这里也是老郭的家乡。25户,100多人,依山建房,原先和大村子隔谷相望,也有道路相通。
  上世纪60年代,坪村水库开始蓄水,几千亩的水面,为附近几万亩田地提供着灌溉的水源。原先山谷中的道路随之没入水底。后来,当地政府和水库管理部门沿水库修建了环湖道路,但奇特的山脉走势,使得坪村水库形成了“九曲十八弯”的轮廓,有时候近在眼前的地方,却要绕行很远。村民们走出库区,要花近两个小时。
  老郭说:“大人出门办事,走远一点还没关系,主要还是小孩读书不方便。”从丰坑组所在的半山腰上望去,水库对面的学校依稀可见。然而孩子们要走到学校并不容易。“经常要四五点就起床,摸黑才能到家。”
  为了解决出行的难题,库区管理处准备了一条渡船,并聘请一名摆渡人。从此,一人、一船,成了丰坑村民进出的交通线,也成了丰坑孩子们的上学路。
  摆渡是个苦差事,早起、晚睡、准点,还要随时待命。“之前好几个摆渡人,断断续续干了几年,有的半年就走了,最长的大概两年。”老郭说。
  那时候的郭罗恩,在大坝附近开着一间小店,生意还很不错。得知渡船没人开了,老郭主动担起了这个担子。原本以为只是个开店闲暇时的兼职,却最终被郭罗恩干成了全职。从此以后,渡船牵住了郭罗恩人生中的14年,也成为他和村民之间割不断的纽带。
  家住水库边的王芳,去年迎来了一件喜事,大女儿罗肖考上了大学。老郭说,在他印象中,这是这个闭塞的村小组多年来出的第一个大学生。王芳把自家房子经营成一间农家乐,丈夫辛苦劳作,养了几十箱蜜蜂。靠着养蜂和农家乐赚的钱,夫妻俩供着3个孩子读书。说起老郭,王芳很是感激。“如果不是老郭,女儿估计也考不上大学。”
  10年前,罗肖正是乘着郭罗恩的船,开始每天往返于家里和对岸的坪村小学。后来,罗肖牵着小妹罗珍一起坐船。再后来,船上的乘客又多了小弟罗岱。很多常年坐船的孩子,小时候并不怎么领老郭的情。因为在船上,他总是“很凶”。
  “谁没带救生衣?谁没带就走路回去!”“在船上谁敢打闹,下次就不带他走!”这样的喊话,时常回响在郭罗恩的船上。老郭说,孩子的安全,是他最担心的。
  水库深处40多米,平均深度都有20米。在水库开船,虽然不比大江大海,却也有风险。前几年的一次原本普通的航行,水面却突然起了大雾,一时迷失了方向。老郭只能慢慢摸索前进。到了冬天,6点钟的水库还是一片漆黑,山风刮得人脸上生疼。常年湿冷的环境,让他的关节也出了毛病。
  下了船的老郭,最爱的还是孩子们。得了县里和市里的奖金,老郭最先想到的是孩子们。他把奖金捐给学校作为助学基金,给贫困儿童买书包和书本。作为南坑镇里的人大代表,他为孩子们争取救生衣等各种物资援助。渐渐的,孩子们也都知道老郭的好,都亲热地喊他郭伯伯。
  老郭那间小店,因为没时间照看,几年前就停业了。坪村水库这几年兴起了旅游,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月湖”旅游景区。很多人说:“老郭,你的店要是还开着,现在一年十几万没问题。”对此,老郭并不理会。为了准时接送孩子,他干脆也从家里搬出来,住到了湖边的简陋宿舍里。老伴儿和孩子开始也不理解他。“我很少带孙子出去玩,孙子经常说我是别人家的爷爷。”说起这些,老郭眼里也有愧疚。
  但老郭却不后悔。走到哪里,孩子们都喊他一句郭伯伯。“听到这个话,就感到很欣慰。”
  老郭说,“我是党员,帮村里人是理所当然的,我很乐意,也很满足。”
来源:芦溪党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