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论坛 城事社区 本地旅游 武功山道教文化,你了解吗?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4465|回复: 0

武功山道教文化,你了解吗?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847
发表于 2019-3-18 11:0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武功山历史上曾与衡山、庐山并称江南三大名山,号称东南天柱,被冠以“衡首庐尾武功中” 。武功山居中是三座山中最高的(武功山海拔1918.3米;南岳衡山海拔1300.2米;庐山海拔1474米)武功山是江西省最高的山,奇峰罗列。瑰崎壮丽;怪石林立,形态诡异处处深壑幽谷,美妙绝伦;峰峰悬崖峭壁,涌泉飞瀑。站立远眺,村庄、田野尽收眼底,大有“万里云山齐到眼,九霄日月可摩肩”之意境。早在宋代,武功山就小有名气。武功山的命名,跟道教传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据记载:武功山远古时期原名 “兹山”。“兹”字在古代文言中通“滋”,取其草木茂盛之意。但是历史记载山南的庐陵(现在的吉安)喜欢称为“泸潇山”,而山北的袁州(现在的宜春、萍乡)则称其“罗霄山”。
  “泸潇”与“罗霄”近音,这是因为方言发音不同而书表各异,但都是指金顶西面一处高山巨洞(现在的“罗霄洞”)。传说上古之时有叫做“泸”或者“罗”、“潇”或者“霄”的两位道人曾隐居修炼于此,山南、山北两地的居民依照地方口音各自注字,将此山洞命名曰“罗霄洞”和“泸潇洞”。
   “罗霄山”和“泸潇山”因此而得名,整个“罗霄山脉”也得名于此(“罗霄山脉”得名还有另外的说法)。
晋代四川人士武氏夫妇慕名远来此地修炼,后来武公一直留在此山,武姥来到吉安的武冈山修炼,俩人修道有成,同日登仙,因此“罗霄山”和“泸潇山”从此又称为“武公山”。
  南朝陈朝时期有将军欧阳頠出兵协助陈武帝陈霸先平定侯景之乱, “平叛之战在此,武氏阴助王师”(武氏暗中帮助陈武帝部队,使之取胜)。后来成就了帝王霸业的陈武帝感念于山中神灵相助之功,便下令赐名“武功”,从此“武功山”取代了其他各种名称而名传千古。
  武功山最高峰,白鹤峰的来历:
  由于峰高风大,不长树木,只生茅草,一到秋冬季节,茅吐白絮,冰封峰顶,站在其他高峰上远眺,俨然好似白鹤昂首挺立,故得名“白鹤峰”。神话传说中则是另外一番形容:东汉葛玄、东晋葛洪先后来此修身炼丹,羽化成仙之时驭鹤飞升,飘然而去,所以名曰“葛仙峰”或者“白鹤峰”,这也给人带来无尽的遐想。

白鹤峰山门:
640 (4).webp (9).jpg

白鹤峰白鹤观:
640 (5).webp.jpg
  我国道教分为“全真派”与“正一派”两种。“全真派”尊王重阳、丘处机为教祖,须出家修行,信奉三清、玉皇、观音等神灵,“正一派”则以张道陵为祖师爷,不出家,可娶妻育子,茹荤饮酒。平时以设醮除邪,驱煞暴犯为业亦称“俗家道士”。
  道教应早于三国前就传入萍乡,三国时葛玄及其后人葛洪就在武功山修行炼丹,所以萍乡道教历史、文化底蕴十分悠久而深厚。道教自三国赤乌年间在山上设立道场,至今1700余年,晋武夫妇远道来此修炼,以武功名山;陈武帝即位后,更名为武功山;宋信国公文天祥书赠“葛仙观”巨扁后,名震千里;明嘉靖皇帝曾派御使进御香于三天门,武功之名大噪于天下;武功山佛教开山于唐,盛于唐,那时候武功山有集云、三天门、白法、九龙四大道教和佛教胜地,宫、观、寺庙近百座,道士、僧人数千人,为湘赣两省著名道、佛教胜地。
  萍乡道教两派俱存,但从元成宗大德8年(1276年)38代张天师主领龙虎山、咏皂山、茅山三处符箓后,“正一派”迅猛发展,萍乡地区从此以“正一派”为主,后来“全真派”仅保留横龙洞纯阳观等少数修行观所。
  古祭坛:地处武功山金顶海拔1900米处,四座朝向各异、建筑风格独特的石垒祭坛,各有不同名称。一曰葛仙坛;一曰汪仙坛;一曰冲应坛;一曰求嗣坛

   640 (6).webp.jpg
  自从三国东吴初年创建开始,至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为研究江南古代民间祭祀文化的活化石。
  武功山虽然不属于道教“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列,但在道教中的地位不可否认。
来源:武功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