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煤炭资源丰富,遍布全市。依靠煤炭营生是萍乡人民的天赋条件。早在宋代,老祖先就在这块大地上用土法挖煤做饭、取暖,嗣后发展为商品交换,远销湖南湘潭、长沙、湖北武汉、江西南昌、九江等地。到清末民初,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经济侵略,把魔爪伸进萍乡,掠夺萍乡煤炭资源。清末和国民党统治时期,以及解放后,萍乡煤炭发展情况,《萍乡煤炭发展史略》已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这里我就解放初期的萍乡县煤业管理委员会的情况回忆如下:
解放后,萍乡县人民政府接收了国民党反动派遗留下来的烂摊子,就煤业来说,除萍矿外,地方兴办的利萍、兴袁、豫兴、新华、青山几个煤矿刚刚起步。其他地区的煤炭资源丰富,埋藏又浅,乱采乱挖现象非常严重,危及矿工生命的事故时有发生。私营煤庄老板垄断煤炭市场,不少人买空卖空,掺假掺杂,严重损害萍乡煤炭信誉。为了加强煤业管理,克服混乱现象,推动萍乡地方煤炭生产的发展,一九五三年三月,萍乡县人民政府决定成立萍乡县煤业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煤管会)。
煤管会由政府派员会同煤矿、铁路、税务、煤业同业公会、煤业工会、搬运工会等有关单位组成。我(政府代表)任主任委员,吕伯恭(煤矿代表)、姚可中(煤商代表)任副主任委员,会址设在吉星街。
根据县政府的规定,煤管会的职能是:(一)负责全县所有煤矿(萍矿除外)开采的审批和安全检查;(二)煤商的开业登记,购销合同监证和煤炭质量检验;(三)处理违法开采,取缔非法经营等。县政府将工商科的煤监管理工作全部授权给煤管会办理。
煤管会的人员编制:设专职主任委员一名,文书一名,会计一名,总务兼出纳一名,化验员一名,安全员二名,管理员三名,炊事员一名。湘东办事处三名(主任一名,管理员二名),金鱼石、宣风专管员各一名,共十六名干部职工,管理着全县(除萍矿外)的二百多家矿井,一百多家煤庄的生产、经营和运输。
煤管会的经费来源,首先由煤业同业公会借垫,后由县政府决定。每装运煤炭一吨出县境,收取管理费一角。这笔管理费用于支付办公费和解决管理设施。
煤管会除在萍乡镇设立办事机构外,因管理范围扩大,又在湘东镇设立办事处,由赖庆祝任主任,并在船运较多的金鱼石以及土井开采较乱的宣风派驻专管员。金鱼石的专管员是易守琪,宣风的专管员是易家炳。
在短短的二年零三个月里(一九五一年三月至一九五三年六月),煤管会是这样开展工作的:
一、建立正常工作秩序。煤管会成立后,第一步是建立工作秩序,作出工作安排,分工负责,分头去办,月终总结,重大问题提请委员会讨论提出意见,请示工商科同意后执行。对下依靠区、乡(镇)政府的支持,取得萍矿、税务、铁路、搬运、煤业工会、煤业同业公会等有关单位(部门)的协助,发动群众监督,这是煤管会自始至终坚持的工作方法。第二步是召开全县煤井代表大会(一九五一年六月),会议主要议程是加强煤井管理,实行产销统一安排,为开展煤井管理工作,迈开了第一步。
二、开展工商企业登记。对于小煤窑的开采,煤管会规定:妨碍国营煤矿损坏国家资源的不准开采;无通风、防火、排水设备,且是独眼井的不准开采;在已批准开采的矿井范围内不准另开新矿;无一定资金的不准开采……。需要开矿的,事先提出申请,由煤管会会同当地政府审查签具意见报工商科批准,由县人民政府发证,始得开采。自一九五一年十月全县土采煤窑开始登记,到一九五二年已登记一百二十五户,尚有八十三户未登记。对已开采经检查不合格的,由煤管会会同当地政府查封。如湘东地区的胡家坊周围不到一华里的一个山坡上乱挖了上十个煤井,通过整顿,仅保留了三、四家。这样,使国家资源和人身安全得到较好的保障。
对于煤商的管理,首先也是登记、审查、发证,这事必须取得各地税务部门、煤业工会、煤业同业公会的很好配合。煤庄开业须先填写申请开业登记表,经煤业同业公会讨论,然后由煤管会会同当地政府、税务部门、煤业工会审查,工商科批准,县政府发证,才得开业。批准的条件,主要是有一定资金,经营作风好,不买空卖空,不掺假掺杂。不合格的不准开业,已开业的勒令停业。一些投机取巧的煤商就只好舍此而另谋他业了。
三、培训安全技术人员。煤管会初办,干部和职工对煤炭生产和经营管理的知识较少,虽有两名管理员当过采煤工,但毕竟不懂科学技术,难以胜任安全管理工作。为此,煤管会曾选派赖庆祝和姚培健前往中南区举办的煤矿安全训练班学习。他们回来以后,将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其他管理员,并制定巡回下矿检查制度,督促各矿井搞好安全生产工作。萍乡小窑煤井事故很多,有的瓦斯含量超过标准,以前没有仪器检测,无知的人还说瓦斯爆炸是“鬼火”作怪。煤管会成立后,安全员建议使用“安全灯”检测瓦斯,有条件的矿井采用了瓦斯检测器,以科学的方法检测瓦斯参,使事故大大减少。
四、推行合同制。为防止买空卖空,煤管会决定:凡矿井自销,煤商向矿井购进煤炭,或将其批售给县内外单位,都须签订购销合同,经煤管会检查签证后,才能发运。外运时,铁路凭煤管会的查验章装车外运,这样,制止了煤炭交易中不少买空卖空和双方扯皮的现象。同时,即使纠纷发生,也有煤管会为之仲裁,不象以前无人过问而影响萍煤信誉。
五、建立化验室。如何提高煤炭质量这是关系到萍煤的信誉问题。开始,他们用土法鉴定:取煤样用人工筛选来确定质量的好坏,但这种土办法不能测出煤炭所含的化学成分。萍乡矿务局虽有煤炭化验机构,但不能把全部化验任务都请人家代办,而且检验费用大,时间也来不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煤管会领导下决心建一个化验室。首先物色人才,经过多方了解才找到林梅,他是一个大学物理系毕业生。那时他在上埠小学教书。林梅一来,便满有信心地将化验室建立起来。当时请他开了一张单子,由煤管会筹措资金一千余元,派他到上海购进全套煤炭分析仪器,回来又自行安装试验。这样,自己有化验室就好办了。
六、管理从严,产销受益。煤管会对矿山开采,煤炭营运,质量检查等各个方面管理从严,一丝不苟,致使不少私营煤炭工商业者不能获取非法利润,诸多抱怨,有的井老板说什么:政府真厉害,要我们出钱办个煤管会来卡自己,真是划不来。后来由于严格管理使生产经营作风得以端正,事故减少,煤炭更能保质保量,萍煤信誉日益提高,销路转旺。这一系列事实证明,他们的看法是错误的。特别是后来在“三反”、“五反”运动中,他们绝大多数能平安过关,不但井老板的怨言少了,煤商对煤管会也有好感,他们深有感触地说:“如果不是煤管会管得严,我们十家煤商恐怕会有九家要进班房。”
七、完成历史使命。随着人民政权日益巩固和发展,煤炭生产和煤炭市场的行政管理机构的加强,国营企业成为煤炭市场的主导力量,煤管会完成了历史使命。一九五三年六月十三日煤管会奉命撤销,业务归口移交,人员量才录用。他们分别转移到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继续发挥作用,到现在有的已被任命为省、市属煤矿的党委书记、矿长;有的当上了市级公司的经理、科长;就连原来会里的小炊事员费仕杰也担任了市酒厂的技术员。煤管会不但完成了党和政府交给的“煤管”任务,更为党和国家培养输送了一批有用的人才。
【1953年萍乡矿务局 萍乡煤矿设计资料】 【汉冶萍数字博物馆 藏】 来源:汉冶萍数字博物馆(彭炳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