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贫攻坚一线
怎能少了组工干部的身影? 无论是在台前还是幕后 “安专迷”的他们 始终默默坚守付出! 本期“旌旗飘扬” 让我们一起走近一名90后组工干部 看看他的扶贫笔记里都记了什么? 一起来看!
我叫王雨求,2018年9月,被选派为湖口县委组织部驻武山镇王常村第一书记,我深知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意义,牢记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的责任和使命。决战脱贫攻坚,组工干部要争先,这大半年来,从环境的适应到融入、从贫困户的认识到认可、从工作的熟知到实践,我就应展现出一名组工干部在基层扶贫第一战线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01沉下身,真情服务贫困户 初到王常村,心里还是没底的,担心个人能力不足,工作开展不力,有负组织期望。在了解村里基本情况后,我用两天时间通过村扶贫资料,详细了解全村15户贫困户39人的情况,记牢每个人的名字和相貌。在第一次的入户走访中,不用村干部介绍和引导,我就能针对每户各自的家庭情况选择聊什么话题,这样他们一下子就能敞开话匣子,从而获得他们的好印象。在随后的时间里,通过学习扶贫业务资料、熟知各项扶贫政策、继续开展入户走访,很多小的政策,如办理慢性病证、外出务工车费补助、农业奖补等,针对不同的贫困户只要符合条件的,我就告知并尽力帮助他们享受到该享受的扶贫政策。
(走访贫困户)
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感觉他们都非常的淳朴和厚实,尽管他们已经认可和信任了我,可他们有时候觉得为难、需要帮助的事,他们还是不好告诉我怕我也为难。王桂喜既是村贫困户又是分散供养五保户,一次走访看到他种的红薯堆在屋子里,吃不动又卖不掉,自己默默犯愁,我主动了解后,于是就通过微信、电话等询问朋友同事谁家里需要红薯,最后按照市场价共帮他卖120多斤,并把钱付给了他,看到他拿着钱开心的样子,我也感到很高兴。贫困户王八喜老人一直患有哮喘和肺水肿,最近几天复发,我问他去医院看了没,他说在村卫生所买了药吃,却不肯去县医院治疗,原来是怕一个人去县城、也怕万一查出了什么严重的病,担心住院没有亲人照顾,我就给他做思想工作来打消他的顾虑,终于被我说服并答应我陪他去县中医院检查治疗。对于为贫困户的帮扶,我深知不能只是“被动帮扶”,而应该去观察发现,不要怕麻烦,要“主动帮扶”,虽然都是很细小的事,但是能真帮到他们,就觉得特别有意义,这也是我们扶贫干部的职责。 (陪同贫困户来县中医院看病) 02抓党建,提升基层组织力 作为第一书记,要协助支部书记抓好党建、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夯实基层基础。刚来王常村,由于村支书刚刚通过选拔考试进入镇领导班子,还要兼顾镇里工作,于是,村里的党建也一下子落到我身上。身为组工干部,就更应该重视并抓好基层组织党建,我通过调研并走访部分村党员群众后,也发现了村党支部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些问题,主要是由于村年轻党员基本外出务工,留在村里的大都是老党员,导致支部活动开展的不多、形式单一、活力不足,流动党员管理缺乏好的方法等问题。
(村党员群众在“红色空间”学习“充电”)
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在与村“两委”干部商量并报告镇、部领导同意后,针对部分村老党员视力不好、识字不多、行动不便等情况,2018年12月份建成了集村党员活动室、基层远教站、有声图书馆、农家书屋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王常村“党群红色空间”,这也是全省首家村级层面的有声图书馆。为保证“党群红色空间”发挥实效,我就手把手教党员如何操作新媒体智能语音设备。村老党员王练新在听完《平“语”近人》第一集后告诉我:“现在眼睛不好,看东西看不了,现在村里有了这个真好,我们也能跟上‘两学一做’的学习要求了。” “党群红色空间”改变了党员群众的学习方式,也极大提升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率,村党员群众也喜欢来这里一起学习交流,我从中也收获良多。针对村流动党员多、管理不便,我牵头建立了村党建微信群,及时加强沟通联系,发布党务村情信息,并定期不定期开展学习讨论活动,确保他们学习跟得上、思想不滑坡。通过分类抓好在村党员和流动党员,健全完善组织生活制度,创新党员活动管理方式,村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越来越强了,党员在推动乡村振兴、乡风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也发挥得越来越好了。
(村党支部召开组织生活会) 03谋发展,产业“造血”促脱贫 习近平总书记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指出,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 王常村特色产业只有一点药材,但规模不大,带动力弱,到村后,发展这个问题,我也一直很焦虑,因为只有发展产业,才能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通过近半年的调研,并向上级农业局、农技站相关专家了解咨询后,和村商量后,决定村里发展黄花产业,并吸收村贫困户一起,成立了合作社,通过做工作、跑项目、筹资金,集中流转并高标准平整近100亩土地种植黄花。开春后,黄花苗长势良好,村里贫困户沈良金、王建华、邹淼元等人通过在基地除草、挖沟、施肥等做杂工,每人增收了1500多元,他们很是满意。我告诉他们,村里发展特色农业,也是想着怎么去帮你们脱贫增收的,等以后产业发展的好,还能给他们分红。他们说现在党的政策这么好,对贫困户这么关心,也更有信心脱贫了。
(为贫困户产业分红)
除了黄花基地外,村里还建设了光伏发电项目,去年下半年建成并网运行后,全村15户贫困户实现了当年分红,剩余资金还设置了村公益性岗位奖补等,也间接促进了贫困户增收。接下来,我们还计划流转100余亩山林及土地,打造集中药种植、生态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中药材产业示范基地。我想,只要我们咬定目标、持之以恒、用心尽力的去做,村里的产业一定会发展起来,并最终能够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实现强村富民目标。
(聘请贫困户、村民在村产业基地务工)
后记
在扶贫期间,我看完了《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我掩卷而思,感受到了一位领袖的思想魅力与情怀,对我的触动和启迪很大很大,让我在基层懂得了该怎样与群众相处,如何从群众中汲取营养、锻炼成长。作为一名普通的组工干部,一名驻村第一书记,我将在扶贫的道路上永远不掉队,用心、用情、用智、用力,为这片土地献出我无悔的青春。 来源:萍乡组工通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