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关镇抗洪救灾二三事 黎丽丽 7月7日至9日,湘东区老关镇连降暴雨,山体滑坡、桥梁冲毁、道路阻断、住房被淹……一场事关老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保卫战随之打响! 舍小家护大家 面对持续的强降雨,7月7日晚上6点多,老关镇仁村村支部书记肖之萍当机立断开始转移群众,带着村里党员组成的“抢险队”,挨家挨户上门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将住房有危险的群众转移到村委、学校等地势较高的地方。直到凌晨1点多,妥善安顿好30多户转移群众后,肖之萍才全身湿透地回了家。 “肖书记,我们家一楼全部被淹了,老人孩子都困在二楼,你赶紧过来救我们吧”“肖书记,我家房子被淹了三分之二,现在在顶楼没吃没喝的,家里还有几个月的婴儿5个小时没吃奶了,你快来救救我们吧”……7月8日一大早,仁村路面水位已达4米,许多村民的房子被淹。肖之萍接到电话后心急如焚,立马准备奔赴救援现场。妻子拉住他说:“我们家也严重进水了,家具电器都急需抢救,厂里还有那么多货和机器,你不赶紧找人帮忙就算了,现在连自己也要离开吗?”面对妻子的抱怨,肖之萍来不及多加安慰解释,丢下一句“我是共产党员,担了村支书一职就要保障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就急匆匆地赶赴救援现场。 直到次日9点,看着200余名被困村民都平安转移到安全地带,肖之萍才急匆匆赶回了家。他家整个一楼都被洪水浸泡,家具电器无一幸免,厂里的货物也大部分被冲毁,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余万元。 群众的守护人 “你别急,我马上就到镇里买棚布,帮你护住堤坝,水塘里的鱼不会被冲走的。”老关镇三角池村第一党小组长、泉塘下小组长何建辉的话语瞬间让养殖户何强云的心安定了下来。 7月8日晚上7点多,何建辉接到养殖户何强云的电话,说家里的水塘堤坝垮塌了一大块,还有继续垮塌的趋势,水塘里养了近5000斤鱼,很可能会被洪水冲走。何强云一家人的生活、孩子的学费都要靠这5000斤鱼,何建辉立即开展救援。他骑上摩托车冒雨前往镇里购买棚布,并同村支部书记等党员干部一起在水塘上搭棚布,减轻雨水对水塘的冲击。做好这些防护工作后,何建辉又挨家挨户到农户家查看,详细嘱咐他们做好防护措施,直到半夜1点多才回家。 干群众志成城 7月9日早上,接到“红星村碓塘水库堤坝垮塌,极有可能危及水库下游几百户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一险情后,老关镇党政负责人立即从仁村救援现场赶赴碓塘水库,迅速组织调度抢险救援工作。 该镇全体机关干部近百人从早上8点开始,顶风雨,铲淤泥,装沙袋,运沙石,堵决口。虽然泥巴沾满裤腿,雨水和汗水湿透衣衫,但他们仍精神抖擞,干劲十足,吃在救援现场,睡在救援现场,一瓶矿泉水、一份盒饭就是他们的午饭,一块空隙之地、一张桌子就是他们休憩的“床”。 7月9日中午12点,由于碓塘水库险情过于严峻,老关镇请求各村派人支援。虽然其他村都有自己的救援工作,不少人已连续奋战了20多个小时,但是他们仍是带着编织袋、柴刀、锤子等工具奔赴水库救援,最终确保了下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青春有爱——记银河镇青年党员志愿服务队 刘松 近日,持续多日的暴雨造成银河镇受灾严重,该镇青年党员志愿者积极投身到抗洪救灾第一线,冲在防汛救灾最前头,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面对险情,青年党员志愿者们积极配合镇、村做好抗洪抢险、群众转移、巡查堤坝等工作。该镇分管防汛工作的刘思文,也是青年党员志愿服务队的一员,他几天几夜没合眼,忙着部署各项工作、给河堤堵漏筑坝、帮助受灾群众转移…… 7月10日,紫溪村的河坝被汹涌的洪水冲出了一条近20米长的口子,一下就冲毁了几十亩农作物。这条河是紫溪村的灌溉河道,如果不能迅速控制险情,村民们的生命财产将面临巨大威胁。 “我们来!”银河镇青年党员志愿服务队得到消息后,迅速组织志愿者参与救援。早上8点,志愿者们迅速集结,赶赴现场,采用木桩打桩和泥沙装袋筑墙的方式,经过8个多小时的奋战,决堤口险情被控制住。 乌石村出现多处山体滑坡,7月11日,志愿者们来到乌石村处置,在危险地带设置警示牌,并帮助群众转移财物。7月12日,志愿者们又赶到墨溪村,冒雨清理河道……在抗洪抢险现场,银河镇的青年党员志愿者们成为一面屹立不倒的旗帜。 风雨同行——彭高镇应急管理办抢险在行动 谢莉祥 7月7日至9日,我市遭遇罕见强降雨,彭高镇多地发生洪涝灾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接到防汛指令后,镇应急管理办全员投入到抗洪抢险当中,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7月8日一大早,镇应急管理办主任郑兵就带着全办人员冒雨排查险情。晚上12点,刚刚处理完沽塘村温家里因G319国道拓宽施工阻塞水沟的问题,他们就接到群众反映萍水河赤水桥段(韶陂村6组)洪水已经漫过堤坝,郑兵立即将相关情况向上级报告,并带领工作人员赶赴现场处置。 7月9日早晨6点,水位继续上涨,韶陂村6组46户200余名村民被洪水围困。镇党委、政府决定用皮划艇转移还没来得及转移的群众,郑兵及工作人员又积极投入到救援行动中。整个救援行动持续了10个小时,直至下午4点才将所有被困群众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 “我是军人,挺身而出是我的责任” 记者陈利 7月7日至9日,强降雨持续袭击我市,众多群众受灾被困。回萍探亲的现役军人林志强,主动加入抗洪救灾队伍,帮助受灾群众安全转移,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时刻为人民服务的军人本色。 7月9日上午10点,看到城区许多居民区被淹,林志强主动联系了市阳光救援队,要求参与救援。“有人需要帮助,我必须去。”接受过抗洪抢险专业训练的林志强在群众有危难时,军人身上自带的责任感促使着他挺身而出。在安源中学,在市三医院,在北桥,林志强和救援队员临时征用民用皮划艇一起搜救、转移受困群众,直到晚上11点才回到家。当父母看到一身疲惫、身上还有伤的林志强时,才得知他一整天去哪了。 “在北桥一居民区救援一位行动不便的八旬老人时,水最深处大概有2米,当时我被水下的东西拌倒,身体被洪水冲着往后飘,幸好及时抓住了一根皮划艇边绳,挣扎许久才把身体扶正。”事后回忆起那个惊心动魂的瞬间,林志强仍心有余悸。转移受灾群众的过程中,林志强无数次跳入齐腰深的洪水中,和队友一起用力推着皮划艇艰难地往安全地带前行,一趟、两趟、三趟…… 一天下来,林志强全身湿透,脚上也有多处刮伤。直到晚上9点左右,洪水慢慢退去,体力不支的林志强才被强行替换下来。志愿者送来水饺、煎饼等食物,瘫坐地上的林志强和其他救援队员一边吃着煎饼一边打着哆嗦,还时不时地观察着洪水情况。 1992年出生的林志强,家住安源区后埠街,现在福建某陆军部队服役,上士军衔,因工作表现优秀被部队多次嘉奖。此次林志强回乡探亲,恰逢家乡发生洪灾,林志强毅然投身抗洪一线:“我是一名军人,无论在哪,在群众遇到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是我的责任!” “救”在一线——蓝天救援队抗洪抢险侧记 实习生袁圆 7月7日至9日,三天两夜的持续暴雨,导致地处萍水河下游的湘东区成为全市灾情最严重的地区。 在了解到湘东区灾情最为严重后,蓝天救援队7月9日早上8点多带着两艘救援艇赶到湘东。“因为水是晚上涨起来的,所以有很多人被困在家里。我们在河洲昌盛路、月亮广场等几个严重受灾点展开救援,环境十分复杂,积水很深而且完全看不到水下的情况,水下有被淹没的摩托车、汽车,还有灌木、结成团的垃圾等障碍物,我们一边要救人,一边还要注意绕开障碍,防止螺旋桨被缠绕或者是受损。”蓝天救援队队长张平告诉笔者,一直到晚上9点多,在看到水退了1米左右后,他们才收队撤离。“早上吃了一碗面就赶过来了,结束救援以后才吃上当天的第二顿饭。” 城镇地形复杂,而乡村救援也同样艰难。在湘东区浏市参与营救的一名蓝天救援队队员向笔者说道:“乡下情况要复杂得多,根本无法确定地面高度,但救援艇需要一定的吃水深度,如果太浅了就会磕到地面上,无法前行,所以我们队员都要先下水试深度。”除了判断深浅,水内的杂物也是一大阻力。“乡下篱笆多,还有塑料垃圾袋、尼龙袋,这些东西都很容易挂到螺旋桨上,阻碍其运行。一天下来直接熄火了6次,挂了东西走得慢了更是有十多次。每次我们都要下到水里去抢修,把杂物清理出来,然后继续营救被困群众。” 在浏市救援时,救援队还遇到了十分危急的情况。一对夫妻被困在自建房屋中,房屋的背面是一条近50米宽的河流,连续不断的降雨使得河水非常湍急。而屋前是一条公路,宽阔的地形使得水流急促。“因为吃水深度不够,所以不能驾驶救援艇去救人,我们就派队员拉着绳索从水流相对缓一些的地方到屋里去,让夫妻俩穿上救生衣,再在我们队员的带领下把他们救出来。” 一天的营救下来,需要巨大的体力支撑,而救援队中还有带病上阵的队员。“他来之前就已经感冒了,但水上救援经验比较丰富的他还是强撑着过来支援。因为是跟着救援物资一起过来的,所以坐的是那种自带吊车的货车,路上就淋了1个多小时的雨,一天下来,身上就没干过,体力都透支了。”张平说道,“我们每名队员都在不遗余力地参与到抗洪救灾中来,就是希望能多救出一名被困人员,把每一份救灾物资送到最需要的人手里。” 守望相助——阳光救援队26小时抢险素描 实习生赵礼靓 因为担心有人没被救出,阳光救援队队员廖屹杰失声痛哭的视频,感动了无数网友; 在齐至鼻尖的水里,救援队员王清红紧闭双唇,一手抓紧管道前进,一手将冒着热气的饭菜送到被困群众手里,换来一句句由衷的感谢。 …… 7月11日上午,阳光救援队队长宁伟向笔者回顾了队员们共担风雨、不曾停歇的26小时—— 每年汛期,都是宁伟和队员们格外关注的时期。7月8日下午5点,见雨势没有丝毫减缓迹象,宁伟立刻组织50多名队员分批次在市内多个易发汛情的地段展开巡逻。 晚7点,公园路部分地段积水已经到达膝盖,阳光救援队陆续收到转移老人和残障人士的求助电话。晚22点,在与110指挥中心、119指挥中心对接后,求助电话暴增,阳光救援队立刻将皮划艇分别运往公园路和湘东区,并要求使用对讲机交流,一旦哪里有需要,就立马前往哪里。 从开始备勤直到7月9日深夜,暴雨不止,阳光救援队也一直坚守在救援第一线。“我们当时将附近呼救的老人和孩子背往安全地带,等皮划艇到了以后,就划进深一点的地方。当时只顾着把皮划艇往水势低的地方推,也顾不上有什么危险不危险的。”有一次,皮划艇里坐了10来名被救群众。为了群众的安全,五六名队员在齐胸的水里迎着暴雨和水流的阻力,使劲推着皮划艇,一点一点地将他们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在受灾严重的湘东美建村,救援队员李江萍和队友们将15名老人、妇女、小孩一一背上冲锋舟,并安抚他们的情绪:“安心坐好,有我们在。”因雨势太大、洪水湍急,舟内充水过多,队员们跳进水里一手护着冲锋舟,一手用救援帽将水不断舀出。 7月9日白天,一位队员更是组织了一辆铲车参与救援,极大地帮助了受灾群众转移,这“拉风”的一幕也被周围的群众用手机拍下。下午,救援队员们开始为被困群众运送食物,“我们用皮划艇把东西运进去,送完以后又接着把被困群众带出来。”一直坚守救援一线的队员王清红,休息时间不超过1小时,简单吃了点面包的他又继续投身救援工作。 救援结束后,宁伟和队员整理装备时发现,有2艘皮划艇被划破,大多数对讲机也因进水报废,但队员们表示,救人时收获的一声声发自肺腑的感谢是最好的回报。直到雨势渐歇、水位下降,50余名救援队员才平安回到总部,已近7月10日凌晨2点。 7月8日,芦溪镇因连续强降雨,部分群众被洪水围困。芦溪镇红管家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迅速集合,解救被困群众200余人。 (王强摄)
来源:萍乡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