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年风雨历程,40年沧桑巨变。改革开放四十年,是教育事业大发展的四十年!基层教育的每一步变迁,都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显著成就在教育领域的一个印证与缩影。此次,我们来见证八一小学的发展变迁,从“灰姑娘”的嬗变中看时代的发展!历史的记忆 八一小学创建于1969年,她坐落于八一街永昌寺大市场对面,最早的八一小学原址建立在包家冲的包家祠堂,校址由祠堂改建而来。学生主要为包家冲和吕家冲等八一街附近市民子弟,学生200多名。1993年新萍小学撤并,部分学生和老师并入八一小学,实现了八一小学的扩容,人数达到400多名。1996年,学校拆除原有的祠堂,新建了一幢教学楼,学校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变。新教学大楼于1998年6月完工。时代的变迁与发展,随着学校人数的不断增加,学校改造变得迫在眉睫。多年来在学校领导多方奔走努力下,在市委、市政府、市、区教育局的扶持下,在八一街党委办事处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终于在原铁路小学新建一所八一小学。新校舍投资八百多万,校园用地总面积5705.7平方米,新教学楼拥有40个教室,功能室配备齐全,可容纳学生近1500人。2014年8月实现整体搬迁。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春风的沐浴下,八一小学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音乐室、美术室、舞蹈室、书法室、计机室等功能室设施设备,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条件和装备水平,大力促进学校教育均衡发展。 气派舒适的教学楼,绿色健康的校园运动跑道,设备一流的书法、舞蹈室,专业功能化的电子阅览室,光影闪动的数字多媒体教学……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氛围里,朗朗的读书声,天籁般的童音合唱声,操场上孩子们活动时的欢快笑声,组合成了八一小学随处可见的画面。理念的更迭 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也是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教育理论不断创新的四十年。八一人走在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道路上。 培养能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学生,关键因素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培养能力。自整体搬迁以来,八一小学重新进行整体规划,提出了“博学修涵养,诚信铸人格,书香润雅致,美善成良习”的办学理念,从“微笑、夸奖、感恩”三张名片到“三香”文化的打造,学校致力于全面发展和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放眼望去,如今的八一小学,悠悠长廊溢书香,青青芳草满校园,泱泱国学诵经典,素质教育谱新篇。改革的推进 新时代就要有新发展。多年来,为实现“读在萍乡,魅力教育”这一教育梦想,八一小学始终坚持“科研兴教”,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鼓励教师积极开展以课题研究为引领的教育教学研究。省级课题《小学生阅读国学经典有效指导的研究》于2016年顺利结题。2017年,学校省级课题《巧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自主发展素养》成功立项。2018年省级基础教育课题《学校“三香文化”建设的行动研究》成功立项,并作为龙头课题。这两个课题都是省级学科带头人袁小萍校长亲自主持的课题。2018年1月学校承办了全市教研活动。学校还是萍乡市“书香校园”观摩活动点。 小学校也有大作为。如今的八一小学,正如同一颗镶嵌在萍城小学教育天空中的星星,发散着独特的光芒。她完成了“灰姑娘”到“公主”的蜕变。她将携手八一人坚守“责任”这方高地,守望“仁爱”这片麦田,坚持“引领”这份永恒,继承传统,立足今天,着眼未来!真正“做有故事的教育,办有温度的学校”!
​来源:安源教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