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位于安源区正大街的东门市场正式封闭,准备开始为期4个月的升级改造。对于此次改造,住在附近的市民充满了期待——希望菜市场能明亮些,环境能干净点,可以充分保障食品安全。 东门市场会改造成什么样?为此,记者采访了凤凰街道办事处及改造项目实施方“中农批”(全称中国供销农产品批发市场控股有限公司),并得到了肯定的答案:改造后的市场不仅能满足市民的上述期待,还将为大家带来更多智能化小惊喜。 东门市场地处老居民区,各项设施老化,消防、排污、电路等硬件配套落后,已不能很好地满足市民及商户的需求。市场内部交通组织不科学,道路较为拥挤;环境卫生一般,不能很好地保障食品安全。在东门市场外,“马路市场”基本已成日常,这也会影响市民的购物体验。 刘洪涛提到,东门菜市场紧邻南正街,楼上是老居民楼,改造的第一步便是进行墙体加固。另外,为了配合南正街的文化氛围,附近居民楼及东门市场的外墙,计划进行仿古改装,打造成萍水河沿岸的文化一条街。目前,东门市场已全部清场,先加固再装修,计划于今年9月完成改造。 为了保证市场内的空气流通,给市民更好的购物环境,市场内还将安装新风系统及中央空调,灯光照明也将全面提升;排水、排污管道将进一步完善,告别以往经常弥漫的异味。 市场将保留原有的三个入口,并在一楼至二楼加装人行扶梯;同时为满足经营户实际需求,市场内还会配备专用货梯,力求让市民在菜市场也能感受到有如超市的购物体验。 东门市场内部会划行归市,共规划摊位和商铺80余个,对各类业态进行梳理、分类,设置12个主营业态, 其中一层规划摊位、商铺约40余个,布局主要为肉类、干调、熟食、水产、海鲜、活禽等业态;二层规划摊位约40个,业态布局主要为蔬菜、豆制品、水果等。 王熠介绍说,在运送食材的车辆进场后,安全员会随机采集样本,送至食品安全检测中心检测;通过食品安全检测系统认证的产品,方可进行交易。 市民买菜后打印的小票将印有食品追溯码,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以获取产品的交易信息、入场信息、产地证明和安全检测结果。 另外,改造后的市场还支持电子结算卡消费,买卖双方都可以实时查询交易明细,随时掌握电子结算卡的余额情况。 “菜安全、无异味、价公道、计量准、价公示、可追溯、智慧付、联成网”,东门市场经过改造后的“大智慧”,必定会让市民的“菜篮子”拎得更舒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