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门户 萍乡房产频道 本地楼市 查看内容

萍乡市怎么建成?萍城三代建筑设计师:匠心独运绘蓝图~

2018-12-12 17:34| 发布者: 房产小编| 评论: 0|来自: 萍乡发布

摘要: 萍乡市怎么建成?萍城三代建筑设计师:匠心独运绘蓝图~

建筑设计师:匠心独运绘蓝图

何世畦

1956年在上海煤矿设计研究院就职,

1970年调到萍乡市建工局设计室,

也就是现在的萍乡建筑设计院。

刚到新的岗位不久,

何世畦和同事们

就接到了一个重大任务。

何世畦:萍乡火车站是我们院里设计的,是上世纪70年代最大的一个建筑工程,当时记得是1974年开始酝酿,1975年画图,1976年开工,最后在1979年建国30周年之际完工。

在改革开放以前,

当时的建筑设计师们都是用手工绘图,

效率比较低,工作量巨大。

何世畦:每个人趴在桌子上用丁字尺,三角板、鸭嘴笔,照着比例尺一点点画出来量出来,同志们为了要赶工期,经常晚上画图画到十二点、一点多钟。

何世畦告诉我们,

在那样的技术条件下,

萍乡火车站的设计工作遇到过不少困难,

比如说火车站选址的地形问题。

何世畦:由于铁轨在山坡上,而车站外的的广场地势较低,我们就设计了从广场下面进去,然后由两边楼梯上去,到上面的候车厅里面,出厅后进入检票口就可以直接到那个火车站台上面。

功夫不负有心人,

经过何世畦和同事们的努力,

萍乡火车站设计完毕并顺利建成,

成为了萍乡的一处地标性建筑,

也给几代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当人们的衣服变得多姿多彩的同时,

建筑设计也不再只注重实用功能,

而是要求外观具有美感。

因此,

金山角商贸区在当时处于时尚风向标。

李晶:金山角商贸区运用了欧式建筑里面的元素。但是我们又把它简化了,不会那么繁琐,看上去比较简洁大气。

在那个年代,

设计师们已经告别了手工绘图,

已经用上了电脑绘图。

有了更趁手的工具,

设计师们可以更好地发挥创意。

随着时光的流逝,

萍乡很多地标性建筑一次次被刷新,

“高颜值”的设计,现代感的外观,

更加直观地反映了萍乡的飞速发展。

李晶:比如建设银行,中国银行都显得比较高大上,比较注重立面效果,特别是萍乡博物馆,它是采用现代的手法,用材料和技术将中国传统建筑里面木结构的四方岭斗拱造型巧妙融合,风格既现代又不失传统建筑的韵味。

2015年,萍乡成为了全国首批16个

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之一,

为了做好玉湖公园的景观设计,

张玉和同事们铆足了干劲,

投入了大量心血,

设计图纸和方案改了不下20次。

张玉:我们从开始接触到玉湖公园的设计,再到项目的完工,中间大概历时了两年多,我们不断地施工,不断地设计,不断地改变,到最后才形成现在玉湖公园的样子。

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的推进,

萍乡由“试点”迈入“示范”。

而张玉由最初的设计者

成了这项工程的受益者。

张玉所居住的万龙湾宾馆一带曾经饱受城市内涝的困扰,然而“海绵城市”建设解决了这一难题。

张玉:玉湖公园的改造,因为它作为玉湖片区上游可以调蓄50万立方的雨水,这对万龙湾区域起到了很好的调蓄功能,所以万龙湾片区就没有出现积水,它的功劳是非常大的,我从一个设计方再到自己设计作品的受益者,其实我还是觉得非常自豪的。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