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一直堵在路上的萍乡上班族们 咱们的终极福利来了 以后萍乡变成这样, 都哪儿都是分分钟的事儿~ 近日,又一重磅消息! 萍乡要创建“公交城市”啦 力争至2020年 实现公交车辆保有量增至675标台 中心城区公交中途站点覆盖率不少于80% 萍乡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更为完善 萍乡人的出行方式将有大变化 快看 萍乡市人民政府网截图 “公交城市”创建实施方案 根据《江西省交通运输厅、江西省财政厅关于2018年江西省“公交城市”创建工作试点的批复》(赣交运输〔2018〕35号)要求,我市已经确定为省“公交城市”创建工作试点城市,将从2018年起开始创建,到2020年底考核验收。为扎实推进我市 “公交城市”试点创建工作,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创建责任,制定本方案。 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国务院和省、市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战略,把“公交优先就是百姓优先”理念转变为萍乡的生动实践,办好民生实事,奋力开创萍乡“年年有变化、三年大变样、五年新跨越”的新局面。以群众出行需求为导向,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宗旨,实施规划引领、枢纽支撑、线网优化、设施完善、绿色交通、运营提速、服务提升、智能交通、其它配套“九大工程”和组织、政策、资金、用地、宣传“五大保障”措施,实现线网设计更优化、运力投放更科学、服务品质更优良、群众出行更便捷,努力构建“安全、便捷、舒适、绿色、智慧”的文明公交体系,切实提升群众出行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 三年时间,在萍乡市中心城区基本形成设施完善、管理规范、绿色环保、保障有力的城市公交优先发展环境。通过提高公交分担率、公交站点覆盖率、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公交车辆占比率等具体措施,建成以常规公交为主体,快速巴士、微公交、定制公交和出租汽车为补充的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使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高效率、低排放的公共交通方式成为市民出行的首选,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具体目标 创建任务 (一)规划引领 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将公共交通发展规划纳入《萍乡市城乡总体规划(多规合一)(2015-2030)》,使规划之间相互协调、相互衔接,充分发挥规划的先导作用。满足城市空间调整和市民出行需要,按照《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站、场、厂工程设计规范》行业标准,优化公交场站发展布局,强化项目支撑引领,形成结构科学合理、功能层次分明、衔接顺畅有序的综合交通客运体系。 (二)枢纽支撑 在萍乡城乡结合部、中环路周边建设东、南、西、北四个综合交通换乘枢纽,便于城市公交与道路客运有效接驳,缓解城区交通拥堵压力。2018年基本完成城西公交客运站建设任务(位于青山镇水口32.3亩),具备车辆停放、维修保养等功能;2019年启动建设经开区玉湖东路公交充电站(30亩公共交通建设用地)、城南公交客运站(位于中环南路40亩)、城北公交客运站(位于中环北路靠近上栗县彭高镇40亩)。2019年6月份以前,完成城南公交客运站、城北公交客运站公共交通用地划拨,市公交总公司及时启动建设项目。 (三)线网优化 1.快速公交线。按《萍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萍乡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10-2020)》《萍乡市公共交通规划(2006-2020)》要求,2019年开始“湘东区—经开区—芦溪县”快速公交(BRT)的论证工作。 2.常规公交线。2018年至2020年,新开常规公交线路不少于6条,调整优化公交线路不少于8条。 3.特色公交线。2018年至2020年,增加特色公交线路满足市民出行需求,开通快速巴士、定制公交或微公交线路不少于4条。 (四)设施完善 1.按中心城区人口50万、万人拥有公交车13.5标台目标值计算,到2020年公交车辆保有量增至675标台。2018年达到500标台;2019年达到569标台;2020年达到675标台。 2.在城市公交、出租汽车等行业推广使用新能源车,同时配套建设充电站、充电桩。2019年启动城西公交客运站充电桩建设项目,建桩30个;2020年经开区玉湖东路公交客运站建桩50个;城南公交客运站、城北公交客运站各建桩30个。 3.建设一批公交首末站和中途站,完善主城区公交候车亭、站台站牌等服务设施,改善乘客换乘及候车条件。到2020年中心城区公交中途站点覆盖率不少于80%。 (五)绿色交通 1.加大绿色公交车辆投放力度。推进低碳城市建设,优化公交车辆结构,提高公交乘坐舒适度,加快车辆更新步伐,优选纯电动公交车辆。2018年至2020年,新购公交车辆200辆以上,绿色公交车辆占比达100%。 2.积极倡导慢行交通出行方式。推进公共自行车慢行系统建设,引导居民采用“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的出行方式缓解交通拥堵状况,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3.开展公交出行宣传周及无车日活动。以“关爱萍乡,绿色出行”为主题,积极倡导绿色出行和慢行交通出行方式。以改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方便公众出行为出发点,通过广泛宣传,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公交、支持公交、选择公交”的良好氛围。 (六)运营提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