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门户 城事资讯 安源镇 查看内容

【我的书记我的村】王海靓:让软弱涣散村旧貌换新颜

2018-12-11 11:48| 发布者: admin| 评论: 0|来自: 安源镇

摘要: 石板村变了,变美了,变得太快了,变得令人刮目相看了。曾经萍乡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萍城苦地有两板,一是石板,二是横板。历史上受地理位置和思想观念的影响,石板村一度发展总是比人家慢“半拍”。早几年,还由 ...



石板村变了,变美了,变得太快了,变得令人刮目相看了。

曾经萍乡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萍城苦地有两板,一是石板,二是横板。历史上受地理位置和思想观念的影响,石板村一度发展总是比人家慢“半拍”。早几年,还由于党群活动场所不足,被上级列为软弱涣散党组织。2017年5月份,根据组织安排,王海靓到石板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一到村,他就抓党建、促脱贫,并和村“两委”班子团结一道跑项目、争资金,特别是争取到了安源镇党委、政府强有力地兜底式帮扶。于是,一个接一个项目在石板村如雨后春笋,新村部、新村小学和幼儿园、新村卫生所、村光伏发电站、村标准化厂房以及群众期盼多年的自来水安装工程等等先后或即将完工,累计争取上级资金6000余万元。如今,在这块大变样的前沿阵地上,前来观摩、学习的单位络绎不绝。一个这样偏僻落后的村,缘何能够在短时间内发生如此大的变化?用村民的话说,那还是多亏了驻村第一书记和村“两委“班子大干实干快干的结果!



“建点布网”抓党建


到村之前,王海靓就听说石板村党群活动场所严重不足,到村一看,确实如此。当时,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村委会办公楼位于萍高路边上,灰多噪音大不说,村干部挤在四间狭小破旧的办公室内,甚至还有股霉臭味,根本谈不上便民服务中心、文化服务站这些新时期的“标配”。一到村里,王海靓就和村干部一起为建新村部而忙碌起来,他们开启了“五加二”“黑加白”的工作模式,选址、立项、争资、招标…马不停蹄,2017年8月2日破土动工,2018年5月2日正式启用。现在的新村部是一栋4层1200平米,内设便民服务中心、文化服务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红色影院等功能的党群服务中心,全村老少引以为豪。但是,令人欣慰的同时,也有群众反映,仅一个党群服务中心还是不能满足全村22个组的需求。怎么办?问题很实在。这时,又一个想法,在王海靓的脑中闪现。到村不久,不是发现村部活动场所不足,而在离村部不远的安置区设立了党群驿站吗?何不在此基础上,每个党小组上设一个呢?为此,村二组党群驿站又应运而生,而且是设在拥有50年党龄的老党员家中。另外三个党小组也正在选址。党群驿站推出了“菜单式”活动、“套餐式”课程、“积分式”管理,有效发挥了娱乐、宣传、教育功能。随着“党群服务中心+党群驿站”的阵地建设模式逐步形成,现在石板村的党建工作生机勃勃,不仅“三会一课”“两学一做”融入了日常,而且党员活动也十分丰富多彩,在王海靓和村党支部的组织下,先后开展了迎国庆文艺晚会、红色故事比赛、收看红色电影和以“石板发展我献策”“如何治理乱烧秸秆现象”为题的“石板夜话”系列活动等,参与人数达2600余人次。昔日沉闷的小村庄热闹起来了,党组织的影响力明显提升,有效引领了社会发展、脱贫攻坚、综合治理等各项工作。2018年5月份,村软弱涣散党组织也顺利“摘帽”。


“种下太阳”拔穷根

抓脱贫是第一书记的重要职责。前几年,石板村在发展产业上总是徘徊,既养过锦鲤、生猪,也栽过无花果、桑葚,但都是小打小闹、未成气候。确实,搞农业产业综合因素太多,风险太大,周期太长,靠其带动贫困户脱贫很难立竿见影。王海靓的这一观点和镇驻村领导李战明不谋而合。“搞光伏”,农业科班出身的李主席一语中的。对!光伏扶贫是国家力推的举措,有优惠政策,见效快。就这样,“种太阳”工程列入了王海靓的扶贫计划。为抢在夏季发电高峰期之前完成光伏安装,王海靓和村“两委”跟时间赛跑,冒着酷暑,积极争取上级扶贫资金,多方考察市场,先后安装了2期光伏电站,共投入资金133.862万元,安装了177.12千瓦。看着不菲的发电收益,王海靓又在想,平均分配,容易滋生贫困户的依赖思想,等于扶懒汉。经反复思考,他决定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都组织起来,以户为单位,在各自屋门口划分一块区域,并要求每户贫困户须履行“三员”职责。即:政策的“宣传员”、不文明现象的“劝导员”、收集信息的“情报员”。每年每季组织村“两委”班子和村民组长以及村民代表对他们的履职情况和是否存在打赌、买码、“等、靠、要”等平时表现情况进行6:4的分值测评,年终凭累计的分数评出“好、合格、基本合格”三个档次,并依次享受项目收益分红。以往,在村安置区负责清扫的贫困户吴嫂扫地马马虎虎、懒懒散散,出工不出力,自从接受积分制考核以来,表现情况明显好转。




“以情驻村”深结谊

“王书记在石板驻村,还真是用了心、动了情,付出了很多心血!”村支部书记易坤对王海靓驻村予以肯定的同时,也已经把他当成了“战友”。工作、生活中,他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肩并肩,打配合,相互鼓励。而王海靓,在村里也时刻不忘自己是“民政人”,始终牢记“帮民解困”的工作宗旨,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在石板结实了一大批“亲戚”。比如:刚到村里的时候,王海靓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贫困户李忠明家境特别困难,李忠明自己患有10多种病,其唯一的儿子患有精神分裂症,36岁还未婚,一家人对生活极其悲观,但李忠明又好面子,一直不好意思申请低保,得知情况,王海靓将他的情况,如实向上级反映,短时间内就帮他申请到了低保。再如:贫困户刘永萍爱人患有宫颈癌,一双儿女正在读书,一家人生活仅靠刘永萍下井维持。为此,王海靓多次上户鼓励刘永萍自主创业养龙虾,并带着刘永萍跑贷款、学技术、办执照、争补贴、拓销路,现在刘永萍已经尝到了养殖的乐趣,对脱贫充满了信心。再如:81岁的五保贫困户刘偶全,一直住在两间年久失修的老祖屋中,墙体有巨大的裂缝,屋前野草丛生,蛇、蜈蚣时有出没。还是多亏王海靓,向上争取房屋改造政策,帮他圆了新居梦。同时,王海靓还争取到江西“八六三”有限公司的资助,帮老人送去了新餐桌,新床,新沙发,新家具……,他还趁着党员活动日,组织党员为老人搬家。当笔者看到王海靓聊到扶贫工作满是欣慰,借机表扬了几句,王海靓显得有些腼腆,真诚的说道:“跟群众打交道,以心换心、以诚换心很重要,你真心实意的帮了他们,跟他们建立的这份感情会很淳朴、很温暖”。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感谢组织给我到石板学习提高的机会,第一书记不是“乌纱帽”,而是“责任帽”,我将继续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为石板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王海靓如是说。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