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门户 城事资讯 上栗县 查看内容

上栗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廖宇波:党群同心决战脱贫攻坚

2020-9-12 09:24| 发布者: cs小编网网| 评论: 0|来自: 萍乡组工微讯

摘要: 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作为一名县区基层组织部长,在基层走访调研中,我能够体会到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艰辛与不易。同时,作为一名驻村帮扶干部,我更能够切身的感受到所有帮扶干部那份把贫困 ...
上栗县委常委
县委组织部部长
廖宇波

      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作为一名县区基层组织部长,在基层走访调研中,我能够体会到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艰辛与不易。同时,作为一名驻村帮扶干部,我更能够切身的感受到所有帮扶干部那份把贫困户当亲人般的初心与情怀。

建强支部堡垒
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保障

      根据县委安排,由我挂点福田镇连陂村,当时连陂村由于党组织书记空缺,村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不强,被确定为2017年度的软弱涣散村。记得第一次到村上调研的时候,村上的干部带我走访了几位贫困户,在和贫困户交流的过程中,我能感觉到,村上的干部对全村的脱贫攻坚的底数不清,情况不明,在群众中的威信也不高。当时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由于村党组织书记空缺,整个村“两委”班子缺乏“主心骨”,工作思路不清晰,村上的脱贫攻坚、社会治理、环境整治等很多中心工作都很难有效推进。这让我意识到,要改变连陂村这一现状,一定要帮助他们选好党组织带头人,建强支部堡垒才行。为此,我深入镇村两级干部和当地群众中,了解到退居二线的县总工会正科级干部彭华林是福田镇连陂村人,且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在当地威望较高。得知这一情况后,我多次找彭华林同志谈话,动员他回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并主持支部工作。

      第一书记彭华林同志到任后,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从抓好“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活动、常态化推行“屋场贴心会”工作制等基层党建常规任务做起,坚持每月最少召开一场屋场贴心会,将屋场贴心会作为密切干群关系、解决长期矛盾纠纷的有效举措。根据村情实际情况和工作重点任务,灵活开展党组织活动,极大地调动全体党员的积极性,充分激发了村党组织活力,连陂村的全体党员干部主动参与治安维护、脱贫攻坚等重要任务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树立了带头典范。由于工作成绩突出,群众认可度高,彭华林在2018年村级换届选举中顺利当选为连陂村的党支部书记。连陂村的脱贫攻坚等各项工作也在全镇前列,并在2019年全县红旗党支部创评活动中成功获评“党建+治理有效”红旗党支部。

      抓好脱贫攻坚工作,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根本。“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连陂村之所以能够实现从软弱涣散村到红旗党支部的华丽转变,是支部把方向、定思路、谋发展的结果。

带领群众脱贫
是帮扶干部的不变初心

      刘德云是我的结对帮扶的一名贫困户,2014年建档,家中四口人,由于户主本人年老,不能外出务工,儿子和孙子均有智力残疾,家庭非常困难,家中主要收入靠低保收入。刘德云的孙子刘华,自小便有严重自闭症,每天将自己关在卧室不出门,从不与别人交流。好几次我去他家里走访时都是隔着窗户交流,经过长期不懈努力,慢慢地刘华开始会回答我的问话,现在只要有人到他家就会马上出来与别人说话。刘德云全家思想观念也有了很大转变,主动认领了公益性岗位,做工作认真负责,得到群众的好评,家中的人居环境也得到了明显改善,于2019年10月实现了脱贫。刘德云说:“没有共产党的好政策,没有帮扶干部的真心帮扶,我都不敢想象我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李绍明是我结对帮扶的另一名贫困户,家中四人,建档时家中负债较大。走访过程中我了解到李绍明有发展产业的意愿,但由于家中经济条件较差,没有资金。我就自己做担保人,帮其贷5万元无息贷款发展养殖业。如今李绍明办起了养殖专业合作社,并获得了5000元一次性创业补贴,不仅自己脱了贫,还带动了连陂另外两户贫困户一起从事养殖业,增加他们的收入。

      在结对帮扶的过程中,看到贫困户收入越来越高,日子越过越好,作为一名帮扶干部内心感到无比的欣慰,我想这应该就是我们每一名帮扶干部永恒不变的初心。

做强产业支撑
是稳定脱贫的根本路径

      我挂点的杨岐乡关下村是十三五贫困村,在下村调研时,驻村第一书记龚云奎谈到,由于关下村水资源缺少,造成大部分村民耕地闲置,如果能够将村民闲置的土地流转起来,发展扶贫产业,这样不仅能够解决农村土地撂荒的问题,还能通过发展产业解决部分贫困户就业问题,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说干就干,就村上发展扶贫产业事宜,我多次与村“两委”开会商量,召开党员、村民组长大会讨论,到村组屋场召开多次屋场贴心会,广泛征求村民意见,通过与村民讲政策、谈发展,最终在绝大多数村民的支持下,完成土地流转50余亩。通过到外地考察,请专业技术人员到村指导,确定了种植用水少的热带水果——百香果。百香果的种植,解决了当地40多人(其中8人为贫困户)的短期就业问题,每人每月有1200元至2000元不等的工资收入。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如果说政策帮扶是“输血”式扶贫的话,发展产业、解决就业就是“造血”式的扶贫。关下村发展产业扶贫的成功案例,让我感受到,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要转变思路,变“输血”为“造血”,帮助贫困群众解决长期稳定脱贫的问题。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