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门户 城事资讯 查看内容

海绵城市建设引起党报关注 萍乡推进这项工作有何妙招?

2021-3-4 13:12| 发布者: admin| 评论: 0|来自: 信息日报

摘要: 3月1日, 《萍乡超八成建成区达海绵城市标准》一文登上《江西日报》,文章报道了萍乡中心城区已完成海绵城市建设面积44.43平方公里,超城市建成区面积八成。  萍乡市一直把建设海绵城市作为推动城市转型、助力城市 ...

3月1日, 《萍乡超八成建成区达海绵城市标准》一文登上《江西日报》,文章报道了萍乡中心城区已完成海绵城市建设面积44.43平方公里,超城市建成区面积八成。

  萍乡市一直把建设海绵城市作为推动城市转型、助力城市高品质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信息日报《读懂党报》栏目将从三方面解析萍乡如何依据自身特点,一步步接近实现建成生态宜居海绵城市的目标。

  -张萌怡、信息日报/信息日报客户端记者刘建华/文

   把海绵城市标准融入城市建设总体要求

  3月1日,《江西日报》刊发的《萍乡超八成建成区达海绵城市标准》一文,开头以萍乡“水墨华府”房地产项目为例介绍当地的做法,文章写道,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管控要求,萍乡“水墨华府”房地产项目二期主体工程完工后,萍乡经开区行政监管部门立即督促建设单位召开海绵城市专项设计交底会,为该项目下一步绿化、道路、广场透水铺装等工程应用海绵技术做好技术交底工作。类似的工作流程,如今在萍乡城市建设项目中已经是常态。

  自2015年萍乡市成为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以来,该市从规章制度、模式创新、项目建设出发,摈弃“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片面认识,把水资源、水生态、水安全、水管理、水文化“五水共治”,有机融入海绵城市建设总体要求中。

  水是一个城市发展重要的制约因素,而建设“海绵城市”是解决城市“缺水内涝”等难题有效方案。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萍乡作为老工矿城市,老城区建设密度高、城市基础设施不完善,长期以来城市洪涝灾害多发,探寻一条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发展的新路迫在眉睫,萍乡市抓住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契机,大力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和城市转型,系统解决了涉水“城市病”,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

  以目标为导向探索路径,围绕“建设独具江南特色的海绵城市”这一总体目标,萍乡在三年试点期内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形成了海绵城市建设“萍乡模式”,获得了国家部委的充分认可。

  记者注意到,2021年《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江西省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扎实推进,萍乡海绵城市试点建设连续3年获评全国第一。

  随着“全区域管控、全方位定标、全过程植入、全域性铺开、全社会参与、全周期维护、全链条培育”的海绵城市建设全面推进,萍乡已由“试点”走向“示范”。

   超八成建成区达海绵城市标准

  据《江西日报》报道介绍,萍乡市在2018年完成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后,及时总结试点经验,完善海绵城市长效管控机制,攻克了技术、资金、后续管理等难题,将海绵城市建设范围从试点区域扩大到全域。

  试点建设取得优异成绩是推进实现全域建成的坚实基础,萍乡将三年试点成果作为新目标、新奋斗的起点,在全面完成海绵城市试点区域166个项目建设基础上,结合新城开发、海绵小镇、小街小巷“白改黑”等项目建设,在建筑、小区、公园、沿河绿道等各个领域中推广应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近两年来,萍乡市中心城区新增海绵建设项目113个,目前已实现全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建设面积占城市建成区面积的85.31%。

  在新形势下,海绵城市是推动绿色建筑建设、低碳城市发展、智慧城市形成的创新表现,是现代绿色新技术与社会、环境、人文等多种因素下的有机结合。正是由于萍乡近年来致力于将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各系统要素融合,不仅解决了“严重内涝,城市看海”的城市顽疾,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还推动城市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巧借东风,培育海绵产业,推动城市产业转型。萍乡将构建和发展海绵产业作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带动传统的陶瓷、管道产业等向海绵产业转型。萍安钢公司、萍矿集团、中材萍乡水泥等企业在透水材料、管道、水泥等建材领域已具有较强的研发生产能力,中鼎国际、安源路桥等企业在工程设计、施工运营方面具备较大竞争力。海绵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有效解决了城市资源枯竭、缺乏发展新动能的问题,为萍乡探寻了一条城市产业转型的新路。

  城市是人类居住生活的重要场所,城市建设关乎百姓生活方方面面。城市归根结底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城市建设与治理的方向。

  萍乡近年来海绵城市建设给城市生态居住环境带来的变化,萍乡市民已切实感受到。萍水湖、玉湖、翠湖、聚龙公园、萍实公园等一大批城市公园先后建设与改造完成,形成了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城市新形象。同时,该市将海绵城市建设与城镇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更新、城市道路改造、市政管网提标改造等工程有机结合,为居民日常起居、休闲漫步、运动健身等提供了便捷优美的环境,城市变得更加宜居。

   以制度技术资源为支撑探索出“萍乡模式”

  瞩目的成效背后是一项项举措的落实,萍乡以制度支撑、技术支撑、资源支撑的建立为方向,探索出海绵城市建设的“萍乡模式”。

  制度是理念推广、项目建设和长效管理的保障。萍乡市在认真总结试点期海绵城市建设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管理规定》,将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和技术纳入建设工程“两证一书”等行政审批的必备条件,规定城市规划区内各类建设活动必须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把海绵技术与标准贯穿所有工程项目规划、设计、建设、竣工验收等全过程。以此实施对项目建设的有效监管。

  制度是落实的依托,而顶层设计是科学落实的风向标。如果无规划引领、无规范指导,盲目建设就会偏离海绵城市建设初衷与方向。为确保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路线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萍乡组织编制了《萍乡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和《萍乡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系统化方案》,加强多目标融合,按照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思路制定系统化工程体系。同时,在海绵城市设计、施工、验收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定标。

  有了制度和顶层设计,如何争取资金的支持是盘活建设的关键。面对海绵城市建设所需的大额资金,萍乡坚持“对上”“对内”“对外”三管齐下,多渠道拓宽项目资金渠道。对上,积极争取中央及省级专项资金;对内,统筹整合发改、城建、环保、水务等各条线和各级县、区政府资金,积极争取各类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贷款,投入海绵城市建设;对外,积极探索PPP模式,以PPP项目包的形式整体推进,系统化建设。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下级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