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萍乡3月29日消息(记者邓玉玲 通讯员邬斌 肖羽茜)“咚咚咚呛、咚咚咚呛……”一阵阵敲锣打鼓的声音,从学校的一间多媒体教室里传出,走进教室一看,原来是萍乡春锣第七代传承人潘老师现场向全体师生展示了春锣艺术,并讲解了打春锣的历史、基本方法。这是萍乡市安源区高坑镇开展的“学雷锋月”非遗进校园主题活动走进裴家小学现场。

萍乡春锣第七代传承人潘应林老师展示春锣艺术(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萍乡春锣第七代传承人潘应林老师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萍乡春锣是流传在江西萍乡市及周边地区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系由明末流传于江西西部的“报春”演变而成,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

  长期以来,萍乡春锣的表演及发展走在江西说唱胡前列,在江西曲艺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具有独特魅力的音乐形态和文化形态特征,具有很高的艺术、人文、及社会价值。

  在潘应林老师悉心指导下,同学们的认真的练习着学唱萍乡春锣。

  潘应林老师说:“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萍乡春锣走进校园、搬上课堂,可以增强孩子们对家乡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进一步传承、弘扬优秀的地域特色文化。”

  此外,民俗手工艺者糖画传人方阿姨同样为裴家小学的师生们带来了一节生动有趣的民间传统手工艺术课——“糖画”。

民俗手工艺者糖画传人方阿姨制作糖画(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方阿姨说:“糖画历史悠久,起源于明朝时期,是在明代“糖丞相”传统技艺基础上改进发展而成的一种工艺美术,糖画是以糖为材料,把糖放入锅中温火熬到可以牵丝时,可以绘画出各自精美的图画和各种造型,是一种传统的民间手工艺,流传至今。”

  方阿姨不仅向同学们讲解了有关糖画的由来,还手把手教学了糖画的制作,在绘制“糖画”过程中方阿姨技艺成熟的手法吸引了同学们的围观。

方阿姨手把手教学生制作糖画(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制作糖画很有趣味,也很好吃,让我们近距离体验、感受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学生边做边笑着说。

  高坑镇党委副书记阳婷说:“少年强则国强,校园作为知识文化传播的主要场所,是推进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根据地。让非遗传承深入学生学习生活,弘扬传统文化,是未来整个社会要扛起的责任与使命。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激发广大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年轻一代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