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门户 城事资讯 麻山镇 查看内容

幸福村的乡村振兴“密码”

2019-3-19 13:43| 发布者: admin| 评论: 0|来自: 麻山镇

摘要: “振兴乡村靠什么?靠奋斗!”3月5日,在湘东区麻山镇幸福村的“幸福大讲堂”上,老支书刘德常给前来听课的党员群众讲述幸福村振兴的故事。“全国文明村”“全国美德在农家”“全国优秀基层党组织”“中国乡村旅游模 ...
“振兴乡村靠什么?靠奋斗!”3月5日,在湘东区麻山镇幸福村的“幸福大讲堂”上,老支书刘德常给前来听课的党员群众讲述幸福村振兴的故事。
“全国文明村”“全国美德在农家”“全国优秀基层党组织”“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2004年以来,这个人口不足3000人的村庄单是国家级荣誉就获得了9项,并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风景区和江西省4A级乡村旅游示范点。
对幸福村的发展变化,刘德常总结出三点:一是得益于一任接一任的村两委班子的“火车头”作用;二是得益于村里党员的带头作用;三是得益于村民淳朴的民风。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刘德常开始在村里当支部书记,在他任期内,与村主任刘继生几乎天天都是6点多就出现在村口,天黑了才回家,两委班子都齐心协力,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基层组织建设上,村两委非常注重培养接班人,每年都会安排党员、小组长在村两委跟班协助工作,把岗位留给成长起来了的优秀年轻人,退下来的村干部仍然在村里发挥余热。
已故老党员刘应觉的故事至今仍感动和激励着村民。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刘应觉带着村民大修水利,因为缺少水泥,渠岸经常被大水冲垮,他带着几个儿子一年复一年地修葺;村里一条条坑坑洼洼的小路,是他几十年一锄头一锄头整平的;直到老年,在河边、公路上,还经常可以看到他种树除草的身影。刘应觉88岁去世前还把仅有的8000元积蓄作为党费全部交给党组织。
但幸福村党员的标杆不仅是刘应觉一个人,是一辈人。在老一辈党员中突出的,还有刘辉兰等10名妇女结成的“十姐妹”互助组,农忙时帮人插秧割稻、带孩子,农闲时检查环境卫生;还有刘光作,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依然坚持每天三次清扫村道。
老党员还把红色基因传承给下一代。从2004年开始,刘应觉的儿子刘光怀带领党员和村民荒山植树,还集资数十万元,耗费3万多个工时,将一条4米宽、7公里长的村主道拓宽为12米;2011年来,“十姐妹”中老大的儿子刘圣祥当上村支书,他不领工资,反为村里的公共基础建设垫出资金200多万元;“十姐妹”的女儿、儿媳又组成新的“十姐妹”,人数也发展到了几十人。
不讲排场、多做公益、善待亲邻……良好的党风带动着淳朴的民风。村民小组长刘运祥60岁生日时,按照农村习俗,得摆摆场面,但是刘运祥辞了来客,关起大门,不声不响地过完了这个“大生日”。村民刘正富是刘凤元的养子,刘凤元中风瘫痪快6年,生活不能自理,刘正富几年如一日,天天给养父按摩洗澡,端茶喂饭,其养母是北方人,吃不惯白米饭,为照顾她的口味,几十年来,刘正富妻子面条、包子、馒头轮换着给她做。
来了幸福村,就都是一家人。湖北来幸福村创业的冯光连骑摩托摔了一跤,致左腿骨折,昏迷之际是肖绍军等几个村民把他送到医院,并支付了全部的医药费,待老冯出院回到种养基地,发现该栽的苗栽了,该浇水的浇了,每天都有十几个村民来帮他打理基地,老冯一见这情景,当场就哭了起来;宜丰人刘禾牙到幸福村种西瓜,一场暴雨让他损失殆尽,刘禾牙和妻子坐在田埂上抱头痛哭,闻讯后,村民徐建文送来4万元帮他恢复生产,刘春萍、陈建辉等几个村民也我两万、你一万,很快就凑出一大笔钱帮他渡过难关。
如今,村里还成立了党员志愿服务队,经常开展农技指导、清洁卫生等活动,成为幸福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村两委还带领村民致富。2003年,刘德常带领村民到外地考察农业,并把两名农技师请到村里,又安排两位村民跟着农技师学艺,开启了幸福村的新型农业之路。目前,村里逐渐形成了以幸福大观园、七彩葡萄主题公园等为主的农庄旅游景区,有葡萄、草莓、火龙果、桑葚、多肉植物等特色农业基地22家,幸福村成了萍城居民最新鲜的“果篮子”和“菜篮子”。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