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彭杉 2022年,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取得明显成效:投入衔接资金2.05亿元用于产业发展,助推641个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均超10万元;为2772户脱贫户发放小额贷款1.25亿元,消费帮扶累计达58664.98万元;脱贫劳动力就业率达84%,位居全省前列;无一人因贫辍学;投入2089万元实施农村供水工程,实现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动态清零;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行政村覆盖率达100%…… 山乡巨变,山河锦绣。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越过一山再登一峰,时间的标尺清晰地记录着我市攻坚克难、创造美好的每一个瞬间。我市紧扣“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主基调,压实工作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努力写好脱贫攻坚“后半篇文章”。乡村振兴的春风正荡漾在赣西明珠的每一寸土地上。 迈进新征程,在探索中巩固胜利的果实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探索中不断成长、发展,全市推进乡村振兴的步伐铿锵有力。 重点人群监测帮扶有力。紧盯“零返贫零致贫”工作要求,抓好防返贫监测和针对性帮扶,常态化对全市132万农村人口进行监测,准确掌握脱贫人口生产经营性收入、生产经营性支出、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等五项收支信息,深入了解脱贫户的生产生活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坚决守牢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两不愁四保障”成果稳固。截至目前,累计资助脱贫家庭、农村低保等低收入家庭学生56060人,资助金额4345.61万元;全市74206名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均已参加医保,自主缴费参保率达100%,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得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农村低收入人群房屋安全纳入重点监测内容,存在隐患房屋已列入三年整治计划,排查出的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危房全部纳入2022年度危房改造计划并已全面竣工;2022年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600元。 突显新优势,挖掘产业振兴动力源 “这一片百合基地有50多亩,种植的是我们村引进的山东沂水食用百合,预计每亩收入可达2至3万元。”湘东区湘东镇江口村党总支书记杨文群介绍,目前百合基地已吸纳附近10余户村民就业,每人每天收入有100元左右。近年来,江口村还引进了花卉苗木种植基地、油葵种植基地,打造了水上乐园、零799艺术区研学经济等文旅产业。 放眼全市,上栗的山羊和兔子、芦溪的秋雪蜜桃、万龙山的茶叶、吉内得的大米、莲花的大白鹅……都是响当当的产业振兴“招牌”。我市以招引“含绿量”高的产业项目为重点,不断壮大发展链条,持续做好产业发展大文章,实现生态价值凸显、产业优势突出,“含绿量”逐渐转化为“含金量”。 产业帮扶方兴未艾。强化村级(联村)扶持产业基地建设,打造了以芦溪“富硒富锌产业园”、湘东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等为代表的万亩产业示范基地,扶持了以江西胜龙牛业、武功山兴宸农业等为代表的一批龙头企业。全市参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新型经营主体达2829个,带动脱贫户稳定就业3217人,带动脱贫户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 一二三产业融合向深度广度发展。2022年,全市共争取产业园、冷链(冷藏)、农产品加工、田园综合体、数字乡村建设等项目资金2000余万元,用于乡村产业多业态融合发展。切实满足脱贫人口的信贷需求,帮助1.05万户脱贫户及边缘易致贫户发展产业,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脱贫成效更可持续。 就业帮扶卓有成效。以稳就业作为提升农村困难群众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去年以来共拨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就业帮扶补贴资金和脱贫创业担保贷款2052万元。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力度,发放脱贫劳动力职业培训补贴18.62万元,累计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272场次,参与企业累计5464家次,提供岗位6.38万个,达成就业意向1.43万人。乡村公益性岗位和帮扶车间作用突显,拨付10家帮扶车间补贴22.5万元,现有正常运行就业帮扶车间143家,共吸纳1158名脱贫劳动力就业。 塑造新风尚,美丽宜居之地乡愁浓 乡村,有历史才有生命,有文化才有灵魂。美丽宜居,风景不仅在绿水青山间和焕然一新的人居环境中,还在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中。如今的萍乡,农村面貌持续改善,美丽乡村“一步一景,景景动人”。 围绕乡村振兴工作目标,我市制定出台了《萍乡市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发掘县域特色,规划建立安源区“情系红军路 共筑安源红”乡村振兴示范带、湘东区百里乡村振兴示范带等7条各具特色、内涵丰富并在全省有位置、全国有影响的乡村振兴示范带。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强势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全市641个建制村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芦溪县银河镇紫溪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芦溪县、湘东区获评全省首批美丽宜居示范县。 乡村振兴,还需塑形立魂。魂立,则形正。 2022年,我市高质量完成了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场馆的建设和改造提升,构建了设施完备、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精心组织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运用“田间宣讲团”等形式巡讲,将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等传递到田间地头,走入更多群众心中,既接地气又“冒热气”。持续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文明村镇建设,累计评选了270个市级以上文明村镇,其中安源镇、安源镇十里村、高坑镇丰园村、麻山镇麻山村、湘东镇美建村还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 同时,不断健全制度机制,融合推进基层治理规范化、法治化、系统化、专业化,提升乡村基层治理水平。安源区获评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湘东区获评省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工作重点示范县、平安江西先进县区。 厉兵秣马再出发。沐浴新时代的春风,一幅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锦绣画卷正在昭萍大地徐徐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