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雷剑 文艺是前进号角,描绘着时代风貌,引领着社会风尚;文艺是精神食粮,植根于人民大众,服务于发展大局。 市第五次文代会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省文联的悉心指导下,萍乡市文联团结带领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认真履行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的职能,用精彩纷呈的文艺活动、成果丰硕的文艺创作和稳固提升的文艺阵地,演绎出了一幕幕出色的大戏。 过去的五年里,在这片孕育出“赣西文化堡垒”的土地上,文艺事业生机勃发的众香国里,可见争奇斗艳、分外妖娆。 服务大局惠及百姓 文艺活动精彩纷呈 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紧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是我市文艺事业发展的主旋律。五年来,市文联服务大局、惠及百姓,精心组织、策划、开展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文艺活动,在全市营造良好的文学艺术氛围。他们围绕“纪念三个90周年”主题,举办了第十四届萍乡市美术作品展、“万成杯”书法新人新作展、“人民画家为人民”大型书画展,“赣籍开国将军百战图”萍乡巡展活动还被列入我市“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内容,展出两天半,观展2万余人。围绕“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举办了“讴歌新时代·共筑中国梦”谷雨诗会、全市“雅致杯”书法作品展、千人二胡齐奏《赛马》器乐专场,组织创作的《大美萍乡》10米美术长卷,在全省三合一大型综合展中得到各方充分肯定。围绕“建国70周年”主题,举办了“美丽祖国·锦绣萍乡”谷雨诗会、诗词联赋大赛,在文化路步行街举办了《我的祖国》百人舞蹈快闪活动。 将文艺活动与各项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是我市文艺事业不断发展的显著特色。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市文联组织了“工运摇篮、小城大爱”文艺采风,在《萍乡日报》专版推出一批反映创建成果的文艺作品,以书画摄影展、百姓大宣讲活动、书法创作、编印通俗读物、制作曲艺专辑等多种形式,积极参与创建活动。他们将艺术的目光投注于法治萍乡建设、党风廉政文化建设、全国森林城市创建、海绵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上,开展各类文艺竞赛活动,组织文艺家们深入现场采风,记录和描绘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开展红色文艺轻骑兵“百千万工程”(即:百场公益性演出,千张全家福送千家,万副春联送万福进万家),助力脱贫攻坚,把文艺送进贫困村。厚植文化底蕴,引导文艺进乡镇、进社区、进厂矿、进校园,如春锣进萍师附小、戏剧进登岸小学、书法进安源二校等,连续举办4届“安源之春”音乐艺术节,给基层群众送去“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文化大餐。 多出精品多出人才 文艺创作成果丰硕 创作是文艺的灵魂,是文艺工作者的中心任务。五年来,市文联坚持“出作品、出精品、出人才”的工作思路,通过文艺活动引领文艺创作,以文艺创作培养文艺人才,实现作品与人才的相生相长,结出了文艺创作的丰硕成果。 让我们捧出来自文艺领域的累累果实。文学——《烟雨安源》《镇宅宝》《谁主沉浮》《鸳鸯茶》《安源娃娃安源红》《蒙面的萍乡》《一个人的安源》等一大批文学作品创作出版,《人在六安》《那一夜长灯》《邻居的邻居的邻居》《小世界》等小说、散文、诗歌在省级以上报刊及国内重要文学选本发表、转载,长篇小说《谁主沉浮》《鸳鸯茶》、诗集《我对你的爱萍水般绵长》《一个人的安源》、散文集《美丽萍乡》、丛书《萍乡文库》、电影剧本《启初的起初》等诸多项目列为国家级或省级文艺扶持项目。 影视——电影《老阿姨》先后荣获“五个一工程奖”、第17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电视剧《初心》获第19届金鹰节优秀电视剧奖。 戏剧——《清风亭·天怒》获第二届汤显祖戏剧剧目一等奖、主演获金玉茗表演奖,《翠竹情》获第三届汤显祖戏剧剧目二等奖,话剧《清流》被列为全省优秀创意剧目并公演,采茶戏《并蒂莲花》入选文化部剧本孵化计划。 美术——《歌唱祖国》入选“丰恺杯”第十二届中国漫画大展,并获全国农民画展金奖,《其乐融融》和《芽韵》入选“魅力红谷”全国小漆画展,《生命力量》获第十三届国际环保漫画插画大赛金奖,国画《秋冬印象之三》《溪山凝翠》《家山春早》入选全国画展,《秋江暮色》获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优秀奖,《盼·望》入选“女性与时代——百年中国女性艺术大展·特展”。 书法——黄新天、易如林、喻石坚作品入围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易如林作品入选全国第八届楹联书法作品展,张卫东作品入选第二届“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文质兼美优秀基层书法家创作活动作品成果展”。 摄影——风光摄影长卷《千里赣鄱锦绣图》享誉省内外,《傩·探魅》(组照)获第三届世界华侨华人摄影展创意摄影类金奖,《空谷天路》在省摄影届展中获自然·风光类金奖,彭学平作品《秋韵》《秋晨》《初冬》被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收藏并授予50年著作权维护的荣誉。 音乐舞蹈——原创歌曲《真情永恒》登陆中国好人发布仪式现场,原创舞蹈《鼓童福响》登上全国未成年人网络春晚,原创舞蹈《那一堂课》获全省第五届“小白鹭”少儿舞蹈展演金奖,《赛马》和《望郎》分获2016香港国际中老年艺术节金奖、特等奖,《江西是个好地方》和《奶奶们爷爷们》连续两年摘得全省群众舞蹈总决赛一等奖,《奶奶们爷爷们》更荣获第二届“戴爱莲杯”人人跳全国群众舞蹈展演最高荣誉“魅力之星”。 民间文艺——皮影戏《杨宗保破阵》获第十二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绝技绝艺银奖,皮影作品《丝绸之路》荣获第三届中国(潍坊)民间艺术博览会金奖,萍乡渔鼓《老阿姨》获第八届中国曲艺节优秀节目奖(最高奖),《听我俚唱支送春歌》荣获第二届天津“和平杯”全国曲艺票友邀请赛银奖。 与丰硕的创作成果同步,全市文艺人才不断涌现,队伍逐渐壮大。赵一青入选“江西省文化领军人才”,获省文化名家称号,贺璞、陈锋被授予“萍乡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彭学平荣获第四届“中国好风光”摄影大展优秀摄影师、第十二届中国摄影艺术节2018“摄影英雄”称号,张卫东获中国文联“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先进个人,彭国龙被授予赣鄱工匠荣誉称号,甘远龙被江西省美术家协会授予省水彩画创作突出贡献奖,甘勋优获2016国际漫画大赛最佳漫画家奖。据统计,市五次文代会以来,我市文联系统新增文艺类协会组织5家,新增企业文联1家,市级协会会员2148名,省级协会会员707名,国家级协会会员151名。 内强职能外树形象 文艺阵地稳固提升 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五年来,市文联党组和市文联主席团用新理论、新思想、新观念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全系统干部职工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明显增强,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文艺工作者的能力显著提高,文联组织的职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他们认真抓好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落实“一岗双责”“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坚持协会主席例会制度,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促进机关作风明显转变。着力推进文艺家协会建设,2018年,指导所属8个文艺家协会完成换届,各协会工作风生水起。加快文艺展示平台转型升级,开通了“萍乡文艺”微信公众号,原《安源文艺》刊物改名为《乡风》,实现公众号、刊物、网络同步宣传、推送、传播。 内部职能强化的同时,是萍乡文艺对外影响力的不断增强。五年来,市文联紧紧围绕“文化强市”战略,通过举办活动、组织参展、研讨讲学等形式,大力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湘赣著名作家萍乡采风、讲学活动暨萍乡市青年作家培训班,为萍乡文学界对外交流打开了一扇窗口。萍乡渔鼓《老阿姨》参加2015年江西省文艺界春节大联欢文艺演出,又代表江西进京参加了“向党汇报——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优秀曲艺节目展演”。中国民协“送欢乐下基层”活动来到萍乡,在源南学校开展了民间文艺演出、民俗文化讲座,并授予我市13所学校“民间文化教育示范学校”荣誉称号。承办江西省美术创作观摩研讨会,10多名省内外专家对朱照林的雕塑作品和艺术成就给予了高度肯定,《瞭望》《中国艺术报》等国家级媒体刊发专访。省内近30名摄影名家开展“聚焦最美江西·走进萍乡经开区”摄影采风活动、“全国百名女摄影家走进江西武功山”摄影采风、举办江西省第三届国标舞锦标赛暨全国国标舞邀请赛等,随着一系列文艺交流活动的开展,萍乡文艺的影响力扩展到省内外,成为我市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