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门户 城事资讯 查看内容

乡村旧貌换新颜

2019-6-25 15:20| 发布者: admin| 评论: 0|来自: 萍乡日报

摘要: 金家村,距县城1.5公里,莲吉公路由南向北穿境而过,莲江河由西向东抱村而流。东面是群山峻岭,村内有垂花岩、垂花庵、泪泉、龙碧潭等名胜古迹。全村下辖7个自然村,面积5770亩,其中耕地面积1122亩,山场面积约2900 ...

金家村,距县城1.5公里,莲吉公路由南向北穿境而过,莲江河由西向东抱村而流。东面是群山峻岭,村内有垂花岩、垂花庵、泪泉、龙碧潭等名胜古迹。全村下辖7个自然村,面积5770亩,其中耕地面积1122亩,山场面积约2900亩。

修桥铺路保障发展

“以前我们村里是土路,坑坑洼洼,又窄又难走,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村党支部书记金望明回忆过去印象深刻。

2017年,村“两委”与驻村工作组积极对接相关部门,筹措资金38万元,建成沥青路1.3公里;筹措资金39.01万元,建成通组路、入户路2.6公里。2018年,修建了洲上至庙前等3条通组公路。

在金家村的洲上自然村,在莲江河与玉带溪汇合处下游50米处,原有一座漫水桥,全长96米。两个自然村的村民出入都要经过漫水桥,每年发大水季节,村民出入很不方便。2004年5月,由于发大水,两个放学回家的小孩被大水冲走,不幸身亡。这成了金家村村民永远的痛。痛定思痛,村“两委”四处奔波筹措资金,对接有关部门,准备修筑事宜,下定决心要修筑一座安全的大桥。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金家大桥顺利修筑完工,新修的大桥宽6米,长130多米,由钢筋水泥浇筑而成,彻底解决了两岸村民出行难问题。有人赋诗称赞:“梅水玉带双江合,一桥连通两村落。白鹅戏水拨红掌,金桥喜看龙潭波。”

近年来,在各帮扶单位和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金家村塘台、上边、上巷、下巷、彭新、禾桶天自然村先后实施了新农村建设,对村内脏、乱、旧、危、差现象进行全面改造治理,拆除危房、杂屋、旱厕两万余平方米,整村实施了农村电网改造,建造了篮球场、文化活动室、文化大院等村民文化活动场所,对村内古樟树实施了围挡挂牌保护,安全饮水覆盖全村,保洁机制日益完善,还制定了文明公约,建造了村级卫生室。

“村里面之前到处都是垃圾坑,污水到处淌,蚊蝇漫天飞……现在可大变样了。”村民金莉激动地说道,“在村‘两委’的带领下,铺了柏油路,修了大桥,装了路灯,垃圾也有专人收集清运,还建了活动场所,安了健身器材……真的是赶上好时候了,都是党的政策好啊!”

引导就业稳固民生

村“两委”与群众商量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选择村民适合做、愿意做和能够做的脱贫致富项目,在思想上“扶志”,能力上“扶智”,促进扶贫由“输血”向“造血”转变,物质向精神转变,不断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2017年以来,村“两委”组织了周新莲、胡金凤等30余名贫困户在金家村村委会开展电商技能培训;多次组织贫困户参加技能培训。通过培训,既“富”了贫困户的脑袋,又提高了贫困户的能力,让贫困户看到了希望、增强了信心。贫困户金兵利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搞起了空调管道、热水器管道等电器管道清洗,一年下来收入达3至4万元,彻底脱贫。

除此之外,村里还通过设置保洁员、护林员、图书管理员、河道保洁员等扶贫专岗,让贫困户享受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补贴;村“两委”还积极引进外地老板,利用村里的旧礼堂办起了扶贫车间,有不少村民与贫困人员在扶贫车间做工,每月工资达1000多元。

村里还设立了奖学助学基金会、老年人慰问基金,着力解决贫困家庭子女就学与老人生活困难问题,近两年共发放5万元。

乡村旅游助力发展

2017年莲江湿地公园项目实施,该项目部分主体工程位于金家村内。村“两委”充分认识到该项目对带动金家村旅游发展的重要作用,金家村积极配合项目规划,修河堤、建栈道、筑凉亭,大力实施河道整治、景观绿化、危房杂屋拆除等工程,打造出一条亮丽的水生态风景线,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光,村内的农家乐逐步发展起来。目前,金家村正在全力打造该村著名的玉壶山景点垂花岩,该景点坐落村东天心山山顶,海拔392米。山上植被茂密,风景优美,山顶岩中有洞,若垂莲花,名曰“垂花岩”。为便利人们登岩旅游,村“两委”又修筑登山的水泥台阶700多阶和泪泉处的小憩亭,有力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如今的金家村,日新月异,村民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得到了长足发展,思想观念一步步更新,建设新家园成为了金家村的新风尚。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下级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