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泉、记者汤丹)为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力,加速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我市补短板、强弱项,在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上持续发力。
促进成果转化政策落实。我市每年安排专项经费,对市内科技成果和技术服务的技术转让方、出让方(在市内注册)及促成市内外科技成果在我市转移转化的第三方中介机构按实际技术交易额进行补助。推进“昭萍英才计划”的深入实施,重点对技能成果进行鼓励扶持,累计兑现3批技能成果奖励,对20多项省级科技奖励成果、技术标准给予300多万元支持。
实施重大项目“揭榜挂帅”制。我市制定出台萍乡市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揭榜挂帅”制等系列政策,市本级科技专项经费安排数百万元用于“揭榜挂帅”技术攻关,围绕电子信息、节能环保、先进制造、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吸引山东工陶院、湖南大学等省内外重点高校、知名科研院所前来揭榜。“揭榜挂帅”项目研发及成果转化将撬动企业研发投入上亿元。
提升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水平。我市加快推进以市科技创新中心为龙头的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与北京理工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江西师大国家科技园建立了一批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在长沙设立飞地科创中心,引导企业在发达地区设立研发飞地等。实施科技特派团行动,累计选派5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组建了近70个科技特派团下到基层、园区(基地),开展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推动科技与产业无缝对接。加大技贸合同登记及优惠政策宣传力度,并委托科技创新促进会等服务机构深入园区、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培训指导,实现了从“坐等上门”到“主动服务”的转变,有效提高了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数量和质量,2022年全市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额达到40亿元以上,位居全省前列。在2023年度全省科技成果与技术市场工作会暨相关政策业务培训会上,萍乡作为全省唯一的地市代表,作典型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