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讯 谢献忠报道:“ 全国文明城市 ” 称号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综合性荣誉称号,是城市建设、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是极具价值的无形资产和重要城市品牌。 萍乡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城市,是一座崇德向善、月月上榜“中国好人”的城市。为打造萍乡城市形象,不断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激发全市人民形成和保持争先争上的精神状态;为市民群众兴办大量实事,使广大市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形成政府亲民、市民拥政的良好互动局面。进一步提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宣传覆盖面,营造浓厚创建氛围。12月7日上午9时20分许,萍乡市召开创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新闻发布会。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市交警大队等领导出席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上,萍乡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任斌向媒体通报了2018年全市创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情况。 任斌介绍,2017年,萍乡市国检测评成绩进入全国前30名,其中群众对创建满意度达到99%,全国排名第一。2018年2月份,中央文明办公布新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城市名单,江西省除了萍乡外,还有九江、宜春、景德镇、新余四个城市被列为2018-2020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4月份,在全省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创建工作动员部署会上,省文明委领导勉励萍乡“一定要争当全省创建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排头兵,在全省树立标杆”。在萍乡举办的6月中国好人发布仪式交流活动,得到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施小琳高度评价,亲自批示:“萍乡精心策划此项活动,传递了正能量,弘扬了主旋律,感谢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支持”。7月份,市委、市政府召开创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誓师大会,会上李小豹书记强调:坚持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状态,全面启动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确保实现“首战必胜,先声夺人;每战必胜,力争上游;决战决胜,圆满收官”的创建目标。 近年来,萍乡城乡面貌不断改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市民素质明显提高,城市归属感和荣誉感不断提升,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加强。萍乡市获得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资格后,全市上下高度重视,广泛动员,积极行动,快速反应,继续发扬“坚韧不拔、行动自觉、敢于胜利、无私奉献、众志成城”的创城精神,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实地申报点打造、专项整治、材料申报准备等各项创建重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 据了解,为全面启动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萍乡市将围绕树立“首战必胜”的信心和决心,全面打造人民满意的新城市;着力推进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切实形成和谐宜居城市的新环境;着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文明程度,切实形成文化厚重城市的新元素;着力提升扩大龚全珍品牌示范效应,切实形成“模范引领”崇德向善城市的新价值等入手确保实现“首战必胜,先声夺人;每战必胜,力争上游;决战决胜,圆满收官”的创建目标。 据介绍,今年以来,该市坚持高位推动,上下联动,坚韧不拔,持续发力,以人民为中心抓创建,以空前的力度抓创建,以常态化长效性机制抓创建,全市上下树立“首战必胜”的信心和决心,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全国文明城市。该市先后召开了1000余人参加的全市创建誓师大会、创建推进会、创建调度会等;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制定印发了《萍乡市创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2018—2020)三年规划实施方案》、《萍乡市2018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行动方案》等行之有效创建系列文件;市委书记、市长参加会议专题部署,坚持每周定期调度创建工作,深入创建一线实地督导,现场办公,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各市委常委、市四套班子其他成员定期深入挂点帮创片区,指导督导创建工作,推动解决难点问题。市创建指挥部今年以来先后召开了22次专题调度会和8次创建工作例会,对有关重点工作确定了落实措施,明确了各方责任,创建有序推进提供了坚强保障。党政一把手的高度重视、高位推动,“一把手”抓、抓“一把手”的落实到位,市四套班子的率先垂范、直面问题,为干部群众作出了表率,鼓舞了士气,增强了信心,凝聚了力量,全市上下斗志昂扬,创建热情空前高涨。 该市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城市转型的重要抓手,以全国海绵城市建设和城区小街小巷“白改黑”全覆盖为龙头,全市投入近110亿元,新建一大批城镇主次干道,全面实施主次干道及人行道改造、小街小巷改造、污水处理等300多个城市基础设施工程。截至2018年11月底,以全面完成试点区域面积32.98平方公里,完成海绵项目166个项目,总投资60亿元。主城区主次干道全面铺设了沥青路面,完成沥青路面铺设230余万平方米;小街小巷新安装路近5.3万盏;改造了城市拥堵口,新建、修复破损路面近85万平方米,新装、维修人行道近66万平方米,清洗、刷新临街建筑近64万平方米;置换5.2万个垃圾果壳箱,新建、改造和维修公厕196座,新建和改造垃圾站73座;新建公交站台62个,市民候车不再日晒雨淋;购置新能源公交车50辆,公交车空调实现了全覆盖。着重解决了一批群众最关心的老大难问题,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品位明显提升。该市通过文明交通、管网线、占道经营、出租车运营管理、五小行业、集贸市场、校园周边环境、小区物业规范管理等18项专项集中整治行动,城乡面貌焕然一新,萍城百姓的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该市利用红色元素,彰显本土特色,补齐文化设施短板,打造一批文化精品,不断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涵育精神气质、提高城市文明程度上下功夫,通过全面营造浓厚创建氛围,不断增强了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认同感、获得感。今年8月份,全省最大基础设施最完善的“萍乡好人”展馆正式开馆,目前接待参观游客10万人以上。广泛开展了“书香校园”、“书香机关”、“书香社区”、“书香家庭”等创建活动,结合实际打造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行业特色的“书香校园”30所、“书香机关”20个、“书香社区”40个、“书香家庭”60个。在营造创建氛围上,利用报纸、电视台、电台、网络持续推出创建文明城市专题专栏,确保了创建宣讲宣传的全覆盖、无死角。 今年以来,该市继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到创建工作各个环节,渗透到生产生活方方面面,继续擦亮“小城大爱、工运摇篮”好人品牌,塑造了城市之魂,切实形成了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新态势。今年6月份,该市成功举办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得到了中央文明办中国文明网和省文明委领导的充分肯定。通过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深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加大好人典型的挖掘培育宣传力度,重视发挥先进典型对践行核心价值观、弘扬时代新风尚的示范引领作用,道德典型层出不穷,志愿服务蔚然成风,形成了“小城大爱”的萍乡现象。截止2018年11月底,该市新入选“中国好人榜”15人,“江西好人榜”15人,评选“萍乡好人”1-3季度人物100人。该市有志愿服务队伍621余支,注册志愿者人数达21.5万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人数达30万人,志愿服务活动项目2868个,志愿服务总工时558万小时。 为迎接全国文明城市测评,要求各县区、各责任单位要把创建迎检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把主要精力放在创建迎检上,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深入一线,靠前指挥,确保问题在一线发现、措施在一线落实、难点在一线解决;各级各部门切实把责任扛在肩上,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加强协作,相互配合,确保创建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需要继续发扬“五加二、白加黑、雨加晴”的艰苦奋斗精神,力争打好这场创建攻坚战。切实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集中火力强重点强弱项补短板。对照中央文明委印发《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2018年版)》的标准,对标对点,明确责任,细化任务,整体推进、狠抓落实。全市352个实地申报点已上报中央文明办,其中安源区(含市区)235个,经开区86个,湘东区31个,其他县区也要策应市区创建工作。按照测评体系要求,将在12月9日之前全部打造完成,各实地申报点上的公益广告也将在近日前全面布置到位;切实营造浓厚创建氛围,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效。运用各种有效方式和载体,开展全方位、广覆盖的宣传活动,高密度、多视角的宣传报道,大力宣传创建知识、创建典型、创建亮点,提高市民对创建工作的支持度和参与度。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及新媒体加大力度、密度,开辟专题专栏,及时报道创建成绩及创建实地申报点情况,及时刊播“讲文明树新风”、道德模范及身边好人、志愿服务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公益广告。各县区、各部门、各单位也要利用宣传栏、宣传单、电子屏、广告牌等方式加大创建工作宣传力度。在城区主干道、主要商业街道、广场、体育馆等主要公共场所和人员密集区广泛开展创建宣传工作,在城区主干道设置好创建大型道德建设公益广告,形成扑面而来、铺天盖地的创建氛围,让创建进一步深入人心,形成人人参与创建、人人支持创建的良性工作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