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里,陈放着一支“俄国造”步枪。别看它外表普普通通,却有一段感人故事。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还特意提到它,并予以高度肯定。 “莲花一支枪”,说的就是当年这支被莲花县共产党员贺国庆,冒着生命危险保留下来的枪。 贺国庆,湖南攸县石桥乡人,出身贫苦,性格豪爽,敢作敢为,当时是农民自卫军的班长。1927年,在自卫军参与攻打永新县城的战斗中,贺国庆缴获了一支崭新的“俄国造”步枪。为了奖励他的勇敢,上级决定将这支枪交给他保管和使用。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革命处于低潮。经过多次激烈战斗,萍乡市莲花县农民自卫军遭到重创,莲花县总共60支枪最后被敌人缴获了59支,只剩下了贺国庆手中这一支“俄国造”步枪。反动武装莲花县靖卫团在地方大肆烧杀,企图彻底毁灭革命力量,而贺国庆也开始了他的藏枪之路。 “枪是穷人的命根子,我死也不能交出去!”为了保存这支枪,贺国庆把枪拆成了三部分,分别放在三个地方。之后因形势紧张贺国庆又将枪支取出来,转移到老家湖南攸县石桥乡的一个薯窖中,自己则留在石桥乔装成农户,每天放鸭,秘密照看这支枪。为了逼迫贺国庆交出他手中的这支枪,靖卫队把他父亲贺承茂五花大绑,严刑拷问。老人宁死不屈,不肯说出贺国庆和枪的下落,敌人将他活活烧死,接着又杀死了贺国庆的弟弟,母亲也被逼疯了。 噩耗传来,贺国庆悲愤不已,决心更坚定了:要革命,要报仇,一定要保住这支枪。 1927年,贺国庆以保存的这唯一一支枪“起家”,成立了莲花县赤卫队。不到一年的时间,赤卫队发展到300多人、200多支枪,成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一支重要武装。当时的中共莲花县委书记朱亦岳特意写了一副对联:一根枪支开辟红色地区在今岁;万民团结推翻黑暗统治属当年。 1929年2月,在攻打漕泊的战斗中,一颗流弹击中了贺国庆的小腹,血流不止。弥留之际,他跟战友说:“我没有什么遗产,这支枪是我用生命保存下来的,交给党,让它继续去消灭敌人吧。”贺国庆牺牲后,他保枪、藏枪、献枪的故事激励着莲花人民永远保持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莲花县地方武装不断地壮大,成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一支重要力量。 |